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洁观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7-05-30 09:18李国俊
高教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教育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什么是廉洁有独立的认知,尚未形成稳定的廉洁观念,且“知”“行”不一。大学生廉洁观教育要积极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经验,健全特色廉政理论体系,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形式,实行全员育人。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观;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161-03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have their own ideas of honesty, but not yet formed a stable sense of integrity. And this means that they know what to do, but they can't do i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ti-corruption should be actively absorbed to establish the Chinese clean government theory, enrich the content, expand the ways, enrich the forms etc. Everyone in Vocational College, such as the leader, teacher and staff must act as an example to the student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of honesty; education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江苏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江苏有专科类高职院校85所,占全日制普通高校的52.47%,2013-2015年年均在校生684290人,占全省本专科大学生的40%,高出全国平均数的6.85‰。全面、客观地了解江苏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廉洁观教育现状,发现廉洁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成效,引导他们正确认知中央反腐败工作成效,构建稳定的廉洁价值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题组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向苏州国际教育园区部分高职院校的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750份,成功回收723分,回收率为96.4%,其中有效问卷为702分,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7.1%。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382人,占54.4%;女生320人,占45.65%。从学生所在的年级来看,一年级学生占29.3%,二年级学生占46.4%,三年级学生占24.3%。从学生的城乡分布来看,农村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67.8%,城镇学生占32.2%。从家庭收入来源和家庭经济状况来看,父母是农民(含外出务工)的占69.1%,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普通工薪阶层占24.4%,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和城镇工薪阶层的事实,基本上能够反映苏南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洁观教育的现实状况。

一、问题分析

(一)对社会腐败问题关注度高

在回答“你关注社会腐败现象吗?”的问题时,只有18.23%的受访者选择“不关注”。45.2%的受访者对反腐败效果表示“不满意,腐败现象仍然严重”,32.2%的受访者认为效果“一般,没有明显的变化”,两者占77.4%,仅2.3%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比以前有所改善”。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重视清廉社会建设,对反腐败问题普遍关注。对当前反腐效果认可度较低,说明他们对建設清廉公正社会的高度向往,这也许和受访者主要来自社会中低阶层及其本身在就业市场所处的不利地位相关。

(二)对腐败问题有独立的认知

在回答“你觉得当前腐败现象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的多选题时,76.8%的大学生选择了“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聚敛钱财”,70.1%的选择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57.8%的选择了“领导、党员干部生活腐化堕落”。说明大学生对腐败问题的产生根有清晰的认识,认为贪污腐败者主要是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党的为人民服务先进理论与部分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现实冲突,给他们造成了治理腐败不力的直觉。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回答治理腐败的最好方法时,78.5%的大学生选择了“加强民众监督,强调法治预防”或“加大惩罚力度,有腐必反”,强调对腐败行为的监督与严惩,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对教育防腐的信心不足。陈金波先生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观点:“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制度与机制的硬约束来健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看重由外而内的治腐革新,看淡由内而外的教育改造”[1]。

(三)存在廉洁观“知”“行”脱节现象

大学生对校园腐败的感受不同。有50.4%的大学生认为身边“存在极个别”的腐败现象,说明他们认为校园腐败并不严重。但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学生干部评选、奖助学金评定等问题时则感到很严重。在题为“你身边下列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存在着腐败现象?”的多选调查中,56.9%的学生选择了“各类奖助学金评定”,51.3%选择了“评选学生干部”,选择“教师学术造假”的只有26.4%,说明大学生对腐败现象的评价与其个人利益具有关联性。为了个人利益,他们能够接受或采取“手段”达到目的,表明他们尚未形成稳固的廉洁观念,存在廉洁的“知”“行”两层皮现象。对于身边的代考、抄袭等不诚信或其他不廉洁行为,34.9%的学生选择“不涉及切身利益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17.9%的学生选择“尽管涉及自己利益,仍不会举报”,29.6%的学生选择“非常气愤,但不会举报”,不愿从行动上直接抵制的达83.4%,虽是多选题,这个数字也是偏高的。说明相当多的大学生抵制不廉洁行为尚处在思想认识阶段,缺乏抵制的勇气。甚至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时,仍然选择了沉默,这样的心态自然不利于清廉社会的早日建成。

(四)認同廉洁教育,但不够满意

调查中,只有0.6%的受访者对“在大学校园里开展廉洁教育”表示“无所谓”,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开展廉洁教育的认同。在回答“腐败会影响个人发展吗?您认为一个人成功主要因素是什么?”时,42.8%的受访者选择“腐败会影响个人发展”,认为“个人奋斗”是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表明他们认可廉洁品质在个人成功中的重要作用,49.9%的受访者选择“把廉洁自律作为个人处事的根本原则”。56.3%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学校对廉洁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一般”,45.2%的受访者选择“很少接受廉洁教育”,因为“受教育人数太少(只有党员、学生干部)”。说明大学生廉洁观教育的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他们接受的反腐败信息主要来自于“网络、电视等高科技媒介”,仅3.2%的选择“课堂教育”。教育形式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注意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与吸引力,不要墨守成规。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理论教育

大学生廉洁观教育不是中央和上级部门反腐政策宣示的传声筒,要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如把传统家训的勤俭美德、反对浪费、慎独自律、义以聚财和清正廉洁等价值理念[2],充实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理论体系,经得起网络社会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竞争语境下的审视,做到理论自信。同时在我国当前社会个体利益差异化的社会现实中形成廉政价值的最大共识。只有如此,才能在国际国内的舆论较量中高举理论大旗,大张旗鼓地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廉洁价值观。本质上,价值观教育就是价值观的竞争,也是理想观念感召力、吸引力的竞争,只有站上制高点才能赢得群众、赢得未来、赢得历史的主动权。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廉洁价值观教育不仅要讲特色,还必须具有超时空的、普遍的世界意义[3]。

(二)建立课程体系

积极借鉴国外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政治心理学、社会控制论、品格教育等为理论指导,开发廉洁教育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培育大学生的廉洁价值理念。如20世纪70年代,英国各类学校普遍使用《生命线》系列教材,借助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诚信、守法的廉洁基础。1995年,成立“公共生活标准委员会”,提出建设社会公德的无私、正直、客观、负责任、公开、诚实和发挥典范等七项原则[4],作为指导英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准则。这些有益经验,对于我们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提高教育成效或许不无借鉴意义。

(三)拓展教育课堂

截至2015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6.6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手机上网人群的增加,带动了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网民人均日上网时长是成年国民人均每天阅读书报刊的4.3倍[5]。课题组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智能手机占有率达到97%,他们的阅读已从读纸质书的一代,转向互联网阅读的一代。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对社会问题议程的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互联网媒体成为大学生了解新闻时事的第一信息源。借助“两微一端”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提供了便利化的第二课堂。

(四)建设清廉校园

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的旗帜,可以有效地统一思想、整合力量、凝聚人心、激励斗志。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洁观教育也是意识形态构建的过程,必须遵循意识形态培养的规律。在意识形态的构建中,任何人都没有先天优势,必须通过具体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学校各级领导干部、教师职工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严以律己,带头遵守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为大学生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同时要严惩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各种腐败现象,如2011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季伦等6人实名举报原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石某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窃取他人成果。湖北工业大学教授石某某涉嫌抄袭本校2009年本科毕业生胡素美毕业作品《救生三角筏》,获2012年国际设计大奖“红点奖”的“至尊奖”等,知名专家学者涉嫌抄袭剽窃,成为影响极坏的反面教材,必须予以严惩,使高校成为一片净土。要求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部门做到全员育人,如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等,做到办事公开、公平、公正,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廉洁文化的影响力,引导他们认识公正、廉洁品质的可贵。

(五)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社会大环境对思想整治教育具有强大的导向和警示作用,但如果法治社会建设进展不力,缺乏有力的制度措施,宣传调门的拔高和教育方式的创新或许会于事无补,还可能助长说大话、套话、假话的不良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改革开放后,部分党政官员的行为受到“经济人假设”理论的支配,他们廉洁或贪腐都是利益驱使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台上谈清廉,台下受贿赂”双重人格官员的原因。如2015年查处的领导干部中,担任省市正职“一把手”的党政高级官员13人,超过落马总数的1/3[6],说明我国当前反腐败制度设计存在着不足,为腐败的寄生和嵌入提供了空间:一是腐败的收益远大于廉洁的收益,为腐败提供了强大的动机;二是对权力的监督虚化,助长了腐败的泛化;三是预期被抓获的风险和抓获后受到的惩罚强度不大,使腐败分子心存侥幸,铤而走险[7]。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反腐败法制体系,控制官员滥用权力,建设清正廉洁的社会,为大学生廉洁观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是提高教育成效,帮助他们养成廉洁观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金波.大学生廉洁教育价值及现状思考[J].高教论坛,2014(12):22-26.

[2]李国俊.家训文化与大学生廉洁自律意识之养成[J].廉政文化研究,2015(3):85-89.

[3]韩震.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困难的成因及其破解办法[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京),2015(4):13-17.

[4]邓纯余.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83-84.

[5]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www.ce.cn/xwzx/gnsz/gdxw/201507/23/t20150723_6022843.shtml.

[6]王丽丽.三个1/3:“打虎”透出哪些信号[N].检察日报,2016-1-12(5).

[7]唐利如.社会资本、嵌入和腐败网络-新经济社会学视角的腐败问题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2):148-152.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