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培育路径探析*

2017-06-01 11:31黄祥津方燕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认同感医学生医学

吴 琦,黄祥津,黄 敏,周 俊,方燕君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广东 汕头 515041,13qwu@stu.edu.cn)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培育路径探析*

吴 琦,黄祥津,黄 敏,周 俊,方燕君**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广东 汕头 515041,13qwu@stu.edu.cn)

目的 通过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探讨提升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育路径。方法 自行设计《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在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学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在是否为学生干部和求学动机两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职业环境、求学兴趣、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是影响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关键因素。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开拓丰富的服务学习项目、唤醒角色责任等,增强学生对医学的热爱,从而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建设“健康中国”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

医学生;职业认同;培育路径

职业认同既指一个过程,又指一种状态。作为过程是指个体与职业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个时间节点上,职业认同都是有差异的;作为状态是指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总的看法,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基本特征”的看法[1]。医学生的职业认同主要指对自己将来从事医生职业和将要扮演医生角色的看法,既是个人职业发展的起点也是生涯发展的核心和成功的动力之源[2]。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性。研究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对加强高等医学教育,避免医学人才流失,促进“健康中国”早日实现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大一至大五临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66份,有效回收率95.75%,运用问卷中的反向测试,采用有效问卷616份。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

借鉴既有文献,结合对医学教育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访谈,编制并施测《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和职业环境、职业价值、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5个维度共 21个项目,其中一个反向测试,问卷的总体采用Likert5级记分,分数越高认同度越高。问卷21个项目的总体克朗巴哈系数a=0.864,各变量的信度非常好。各维度内部克朗巴哈系数达0.6以上,项目内部信度较好。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核查。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M±SD)描述职业认同感及各维度的基本情况,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单因素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

由表1可知,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总体得分为3.81分,表明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在中等水平。职业认同5个维度中职业价值得分较高,而职业行为、职业环境得分相对较低,且t检验结果显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表1 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

注:*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群体的职业认同比较

在总的职业认同水平上,学生干部为(3.87±0.44),非学生干部为(3.78±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SPSS20.0软件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在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两大群体中,职业价值、职业行为、职业情感三个维度中t检验结果显示P<0.05,学生干部在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等方面得分较高且差别具有显著性。学生干部不仅要完成个人的学习生活,还要有意识地就自己的职责为他人或班级服务,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较强,有着积极的责任情绪体验,对职业认同感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可能是学生干部常年的学生工作事务使其形成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固化为内在的品质,增强其对未来职业价值的认识,提升了他们的行医使命感。

表2 学生干部群体与非学生干部群体的职业认同比较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求学动机的职业认同比较

使用SPSS20.0软件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因自己的兴趣选择学医的学生,职业认同感在职业环境、职业价值、职业认知、职业情感以及职业行为五个维度上都有比较高的得分,表现出显著优势且P均<0.001。非自愿选择学医的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明显低于自愿学医的学生,得分最低的是服从家人的意愿。

表3 不同求学动机的职业认同比较

3 讨论与对策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职业环境是影响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客观因素,对医学充满兴趣、具备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是高职业认同的固有品行。如何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医学的热爱,是培育和提升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医疗环境的治理,还医学人才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3.1 唤醒角色责任,强化职业认知

苏格拉底认为责任是一个“善良公民”对人民、社会与国家服务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复杂时代,各种观念的碰撞,弱化了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而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更要具备为人类健康事业献身的高度责任意识和深厚的人文情怀,要懂得“敬畏生命”,才能体会医生拯救生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责任意识的形成是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实践是基础[4]。增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激励医学生履行社会责任[5]。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早期预见习、参与基层医疗服务实践和临床见习等,引导医学生早期深入接触病人,体验老百姓的疾苦,树立对患者的责任意识。通过组织举行名医故事会、向遗体捐献者致敬仪式,《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等活动营造医学特色文化氛围,促使医学生树立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医学人文情怀。通过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案例分析,敲响医疗职业警钟,使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一定的预见性[6],珍爱生命,深化其身份认同和角色认同,潜移默化地提高责任意识、人文情怀,坚定从医信念。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可尝试制定轮流担任学生干部等培养医学生的责任和奉献意识,为未来从事的具备高度社会道德责任和人文情怀的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3.2 培育服务意识,强化职业情感

在美国,医学生在入校前,已经初步做了素质方面的测试,被要求在学医之前做些志愿者或其他方面为患者服务等的事宜[7]。高校要深入开展服务学习活动,将其纳入到道德修养、就业指导、素质拓展等课程的教学内容[8],要加大力度引导大学生积极地走出校门,参与到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发挥医学生群体的专业指向性开展医疗服务项目,如“三下乡”活动、宁养义工、医疗扶贫、医德医风宣传、健康知识宣讲、校园健康使者、社区义诊服务等,将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以及对象的评价反馈纳入到学生的学分计算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得到体验社会和历炼自我的机会,逐步认识到自身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与责任,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升,牢固地树立起行医的职业情感和使命感。

3.3 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职业价值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出台,医生培养周期明显延长,再加上近年来医患关系的恶化,导致高考报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人数下降,医学院校录取分数线降低。研究发现,因自己的兴趣选择学医的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高于非自愿学医者。因自己的兴趣选择学医的学生在对职业环境的认识、职业价值的判断、职业认知的理解、职业情感的表现和职业行为的实践等方面都比非自愿学医的学生好,证明了求学兴趣在医学生职业认同感中的重要性。对于入学时学习兴趣不足的同学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端正其学习动机和培养其学习兴趣,以养成医学生优良的职业情感。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引导医学生正确看待目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上不良风气以及媒体对恶性医疗事件的夸张报道;督促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向医学生传授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格魅力的感染,使学生从对导师的敬仰转化为对职业的向往,将医务工作特有的职业责任和价值体现内化为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内在情感;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医学兴趣”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医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情感得到充分的激发[9]。浓厚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为对医学专业的热爱,优越的职业情感、职业荣誉感油然而生,强烈的职业价值感主导着主观的世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3.4 监管媒体舆论,强化职业环境

加强对媒体舆论以及网络传播的监管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应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保障医疗卫生信息健康传播;改革更新网络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进行首关筛查,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对信息报道进行审核净化;组织专业医疗监管机构及时对重大医疗事件进行解析及辟谣;重视方法策略,明确相关执法部门并严厉打击造假舆论,对颠倒是非黑白、哗众取宠者予以刑事追究,对伤医事件零容忍,净化医疗从业环境[10]。此外,发展行业协会沟通平台,给百姓提供医疗咨询方面专业的回答,消除就医顾虑[11]。总之,严格监管媒体舆论,净化医疗职业环境,才能让老百姓对国家的医疗服务充满信心,才能让我们的“白衣天使”对医疗事业充满激情。

3.5 规划职业生涯,强化职业行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就业的一个长期而重要的教育。医疗环境的复杂性,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医学人才成长的漫长性,医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的模糊性,决定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职业准备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包括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等一系列能动过程”[12]。医学职业素养是从医的根本,是应对纷繁复杂医疗局势的根本,是强化职业行为的根本。在医学生中,非自愿学医的群体占有一定的份额,这些学生对医疗行业或不甚了解或不感兴趣或很是抵触。缺乏对行业的了解,缺乏对职业的定位,缺乏对自身需求的认知,必然导致职业行动力的减弱。学校必须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了解医学学科发展动态,认清职业活动特性,明确职业发展路径,确立职业发展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专业教育和行业发展,在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高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全校学生选修《医者之心》职业意识培育综合课程,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社团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家讲坛、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组织众多社会医疗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医疗服务的使命、百姓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完善自身综合素质,更加坚定献身医学、乐于奉献的信念,增强就业的决心和信心,强化职业行为的选择。加强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医学从业人员,是提升医学生职业认同的有效渠道。

[1]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5.

[2] 陈雪风,梁博,孙丹,等.提升医学生职业价值认同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5):664.

[3] 杜治政.医学伦理学探新[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1.

[4] 刘建平,林晗,刘国强.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创新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2(1): 97.

[5] 陈乃车,唐闻捷.医学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6(2):148-149.

[6] 赵守政.当前医学生责任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泰山医学院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7] 李艳.加强医学生职业认同教育方法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18(3): 63.

[8] 周妍,王玉成,谷冠鹏.以提升服务意识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56.

[9] Karen V. Mann.医学教育中的动机:理论如何指导实践[J].医学与哲学,2000,21(3):57-58.

[10] 袁方成.“软”“硬”兼施:网络舆论监管的美国模式及其经验借鉴[J].贵州社会科学,2012(9):31-32.

[11] 殷丹丹,曹欢欢.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和对策[J].全媒体时代,2014(1):70.

[12] 王莹,宋耀新.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迫性及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8):85-87.

〔修回日期 2016-09-13〕

〔编 辑 金 平〕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WUQi,HUANGXiangjin,HUANGMin,ZHOUJun,FANGYanjun

(DepartmentofClinicalMedicine,SchoolofMedicine,ShantouUniversity,Shantou515041,China,E-mail:13qwu@stu.edu.c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path. Methods:With the method of cluster random sampling,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in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 using a self-designed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The dat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20.0 software. Results:The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was at the middle level.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whether he/she was a student cadre (P<0.05). Conclusions: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interest of study,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the dedication spirit are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rough stimulating the interest of learning, developing abundant service learning projects, and waking up the role obligation, it can strengthen students′ love for medicine, and thus to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vide qualified medical tal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Cultivation Path

广东省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R192

A

1001-8565(2017)01-0123-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1.29

2016-06-16〕

**通信作者,E-mail: yjfang@stu.edu.cn

猜你喜欢
认同感医学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