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锡伯族服饰中的吉祥纹样

2017-06-01 23:24李楠杨树文
艺术评鉴 2017年6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

李楠 杨树文

摘要:服饰纹样是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审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服饰纹样以服饰为载体,是民族标志的显性体现,其呈现的方式也较其他文化更为直接。锡伯族人自清乾隆期间西迁至新疆,以地处中国最西北的伊犁察布查尔为第二故乡,自此世代聚居此地。其服饰纹样受到以汉族为主的周边各民族的文化影响,在长期的融合、变异中,以锡伯族传统的服饰纹样为基础,逐渐演进、发展,形成了新疆锡伯族人独有的地域服饰风貌。

关键词:多元文化 融合与演进 锡伯族服饰 吉祥纹样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7-0166-03

锡伯族源于我国北方的古老游牧民族,自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臣服于女真编入蒙古和满洲八旗,在清政府统治时期,逐渐移居东北、云南、新疆等地。如今生活在新疆的锡伯族是清朝时期西迁至此的锡伯族官兵的后裔。新疆的锡伯族人口约为3.5万人,主要聚居于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西迁至新疆的锡伯人,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如今仍保留有部分本民族传统。服饰作为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审美、民族心理的综合体现,具有典型性及代表性。纹样依托于服饰载体,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寄托了西迁之后的锡伯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饰纹样中除了锡伯族传统纹样中的锡伯神兽、各类瑞兽、天梯、神树、闪电及各类农作物的形象之外,还融入了中原汉族的部分纹样构成了当下锡伯族的服饰纹样体系。服饰中的纹样多以吉祥图式出现,无论是传承本民族的传统纹饰还是容纳、吸收异族文化的纹饰,都是由锡伯族人基于民族审美及民族意识的选择。

一、新疆锡伯族服饰纹样的题材类型

新疆锡伯族服饰纹样的题材丰富,多选用现实生活中常见之物,如:牡丹、莲花、蝴蝶、菊花、牵牛花、谷物等,也有民俗信仰中的各种瑞兽、神树、天梯与自然天体现象等纹饰。

(一)爱情寓意的图式纹样。如:蝶恋花、鸳鸯戏水、凤戏牡丹、龙凤呈祥、鸾凤和鸣、鲤鱼穿莲等,一般选用荷包、手帕、绣花鞋及绣花鞋垫为载体。

(二)纳福禳灾的图式纹样。如:五福捧寿、如意佛手、五子登科、福寿三多、长命富贵、松鹤延年、暗八仙、虎镇五毒、倒葫芦、公鸡、剪刀夹蝎子等纹样,此类纹样多会绣于鞋面、鞋垫之上。

(三)生殖崇拜的图式纹样。如:瓜瓞绵绵、榴开百子、莲生贵子等。

(四)体现宗教信仰及民俗文化的图式纹样。如:天、地、日、月、星辰、闪电、花鸟鱼虫、谷物、喜利妈妈、各类守护神等基于对于自然天体现象崇拜及对祖先图腾崇拜的纹样。

二、新疆锡伯族服饰纹样的艺术特色

锡伯族的服饰纹样一般采用刺绣的工艺方式呈现,以平绣、钉金、挑花、戳纱、补绒、补绣、串珠为主,与我们所熟识的苏绣、蜀绣不同,其图案样式朴实、亲民,针法及针脚也较苏绣或蜀绣粗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锡伯族人质朴的民族个性,与其“马背上的民族”个性相符。锡伯族的服饰纹样受到满、汉、哈、蒙文化的影响,在装饰工艺及图案设计具有多元文化特点,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

(一)朴实无华的自然之美

锡伯族的服饰纹样多为日常生活的写照,作为游牧民族后裔,其民风淳朴,服饰纹样具有原始自然之美。如凤凰形象就较汉族的凤凰有着明显的差异,锡伯族服饰中的凤凰形象憨态可掬、造型质朴,与汉族的尊贵华丽的凤凰形象截然不同;刺绣的针法也与苏绣的精致细腻不同,朴实自然,美观实用。

(二)随心所欲的意象之美

锡伯族的生活方式及民族性格决定了其民族审美。锡伯人性格开朗,不拘小节。服饰中的纹样虽多为花卉,但是多以局部绣花为主,构图疏朗,花样也是随心所欲,多不打样。其纹样造型源于自然,但是与自然界之物又有所出入,多为锡伯族人心中的意象之物。

(三)简洁明快的设色之美

锡伯族人的服饰纹样设色大胆,一般没有固定的设色标准,其配色具有独到之处,是在传承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审美。服饰中喜欢选用亮丽的颜色,以大块纯色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搭配轻松明快。

(四)寄托希望的寓意之美

新疆的锡伯族人远离故土,在新疆这片地域之上,锡伯人通过服饰纹样传达着思念故土、繁衍生息的美好愿望。服饰纹样中寄托了对家乡及亲人的浓浓祝福,对家乡的思念、儿女的健康、丈夫的平安、长辈的长寿、恋人的相伴等情感通过锡伯妇女们的一针一线隐喻在服饰纹样之中。

三、新疆锡伯族服饰纹样中吉祥图案的文化解读

“一个善于美化生活的民族其艺术的手段的样式必定是多种多样、纷繁盛彩的,它的文化特点也必定同民族的脉搏紧紧相连。在民族生活的方式的风格中经过日积月累、延续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无疑也蕴含着民族的精神和民族心灵的基本素质……”①锡伯族的服饰纹样承载着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方方面面,身处新疆地域的锡伯族,生活方式的转变及地域环境的影响使其在保留了原有传统纹样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狩猎生活到农耕生活的改变,对其民族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定居新疆后固定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更易于接纳及吸收异域文化。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并进,促成了当下新疆锡伯族服饰纹样的整体面貌。

(一)宗教信仰与锡伯族服饰纹样

与其他民族服饰纹样的起源相同,锡伯族服饰纹样最初无论形式与内容都与宗教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的服饰纹样中,多出现虎、豹、狼、熊、鹿、鷹等神祇形象,这些神祇形象源于锡伯族先民在长期狩猎中对善于奔跑飞翔、体格健壮的动物形象的崇拜心理。以自然中的动物为母本,经过意象化改造,成为锡伯族服饰纹样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动物纹饰在当下的锡伯族服饰中依然沿用。再如:神树、天梯等纹样在婚丧嫁娶等民俗中的运用,也是源于锡伯族人对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借助身着神树及天梯等纹饰图案的服饰达到生命繁殖及亡灵转世作用。锡伯族人的图腾“鲜卑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笊篱姑姑”、民俗中的“喜利妈妈”、各种自然天体等形象,都源于锡伯族人对自然、对祖先、对生活中未知之物的敬畏与崇拜之情,这些图案绣制在萨满神裙上、小孩的衣物上、新婚夫妇的礼服上、逝者的寿衣上、恋人之间的信物上无一不是寄托了锡伯族人为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盼与向往之情。

(二)生存方式转变与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锡伯族服饰纹样

西迁至新疆地区的锡伯族服饰纹样以传统纹饰为基础,增添了许多新生纹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及地域文化的影响,锡伯人的民族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服饰纹样由最初的以自然天体、祖先图腾为主的样式,逐渐发展为以现实生活中的动植物形象为主的纹样体系。

1.生存方式转变与锡伯族服饰纹样

西迁后的锡伯族失去了先民们狩猎、渔猎的生存环境,在察布查尔聚居的锡伯人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农耕为主,生活的改变逐步带动了思维意识的转变,稳定的生活方式增添了其民族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愿望。这种民族意识的转变,直接导致了服饰中纹样的创新与选择,自然界的动物花卉逐渐取代了蕴含宗教意味的诸多纹样出现在服饰之上。

2.多元文化环境与锡伯族服饰纹样

新疆自古民族众多,世居此地的各民族在文化传播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民族文化特征。西迁后的锡伯族,在与周边民族的共同生活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服饰纹样逐渐发生变化,从题材的角度分析,以牡丹、蝴蝶、菊花、莲花、石榴、葡萄等现实题材为主的纹样在服饰中已占主导地位。服饰纹样中借鉴中原地区的蝶恋花、鸳鸯戏水、莲瓜瓞绵绵、榴开百子等纹样图式,形成了新疆地区锡伯族服饰纹样的地域特征。从纹样制作的角度分析,其服饰纹样受到汉族及哈萨克族刺绣的影响,借鉴吸收了汉族苏绣、蜀绣等刺绣技法及哈萨克刺绣中的挑花、编制等手工技艺,与原有的锡伯族传统的补绣、打籽绣、辫绣等技法相结合,设计创造出许多新生的纹样,丰富了锡伯族服饰纹样的种类。

(三)新疆锡伯族服饰纹样的文化交流与传承

锡伯族在新疆地区定居生活后,服饰纹样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介入下,其图式构成发生了变化。但是锡伯族人也有着自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在民族服饰中,纹样的选取虽在与异族文化交融中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但是一些传统的纹样图式依旧沿用。如:锡伯神兽纹样、闪电纹样、火纹、箭纹等,这些传统纹样尤其是在儿童的服饰中应用甚广,这也是锡伯族人对其民族根本的坚守及传承。再有,锡伯族人早期的狩猎、渔猎生活方式形成了当下锡伯人固有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审美,在对外来图案纹饰的选用过程中,这种民族性格及民族审美体现得尤为明显。诸如锡伯族婚俗中的龙凤形象,虽是借用了汉族的“龙凤呈祥”“鸾凤和鸣”“凤戏牡丹”等图式纹样,但经过锡伯人的加工改造产生了很大的变异。龙凤形象更加趋于朴实,且贴近锡伯人的日常生活,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凤形象,在锡伯人的视角中,逐渐脱离了高高在上的神兽地位,造型纯厚,更加亲民。汉族纹样中的鸳鸯、牡丹、莲花、蜜蜂等形象也时常出现在锡伯族服饰之中,以鸳鸯戏水、鲤鱼穿莲、牡丹蜜蜂等纹样,传达了锡伯族人祈盼幸福婚姻、美好生活的心理愿望。石榴、莲子、花生、瓜果等植物纹样,在锡伯人的不断传袭、创变中逐渐丰富、完善,并融入锡伯族人独有的审美。除了借用汉族的莲生贵子、榴开百子、瓜瓞绵绵等图式纹样外,加入了栗子、兔子、青蛙等形象融合其中。一些带有汉字谐音的图式纹样,如:早生贵子、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图式纹样也常出现在锡伯族的服饰之中。除此之外,还有如:“福”“寿”“囍”“卍”“倒灾葫芦”“暗八仙”等图式纹样,也常在岁时节令穿着的服饰上出现。

锡伯族民风淳朴、热情开朗,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民族。在新疆这片土地上,他们勤勤恳恳,守卫边疆,为中华民族的边疆安定做出了貢献。在与周边民族长期的接触中,尤其是与汉族的融合过程中,锡伯族服饰纹样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特别是吉祥纹样,虽借鉴了中原地区的图式,但在锡伯人的不断改造和创变中已将其转化为独具地域特色的锡伯人服饰纹样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注释:

①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民间美术文集》,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204页。

参考文献:

[1]王骞主编.锡伯族[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9.

[2]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民间图案集编纂委员会.锡伯族民间图案集[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3]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民间美术文集[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4]何永明.锡伯族人西迁对锡伯族人文化的影响[J].西北民族研究,2006,(02).

[5]关留珍.锡伯族民间图案艺术初探[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02).

[6]那启明,刘海峰.对锡伯族原始崇拜的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1,(01).

[7]韩恒威.锡伯族民间美术艺术符号浅译[J].满族研究,1997,(02).

[8]韩恒威.锡伯族民间图案散论[J].满族研究,1997,(01).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意义和挑战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