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干预在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改善中的临床应用

2017-06-05 15:20梁少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8期
关键词:保健视力儿童

梁少玲

分析临床干预在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改善中的临床应用

梁少玲

目的研讨临床干预在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改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80例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 观察组采用干预保健, 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用眼行为(读写时间<1 h/d、看电视时间<1 h/d、揉眼次数减少、正确看书姿势)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5、5.5411、4.3813、6.550,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力状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7,P<0.05)。结论临床干预在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改善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对学龄前儿童用眼行为的改善显著, 有助于提高并保护学龄前儿童的视力, 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干预保健;临床效果

学龄前儿童出现视力疾病越来越多, 患儿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健康进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视力保健已成为学龄前儿童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1-3]。为了使高龄学龄前儿童的视力能够得到更为有效保护与提高, 本文特研究了临床干预在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改善中的临床应用, 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6月的80例学龄前儿童,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3~7岁, 平均年龄(4.21±0.52)岁;对照组中男18例, 女22例, 年龄3~6岁, 平均年龄(4.33±0.45)岁。

80例学龄前儿童均读写时间>1 h/d、看电视时间>1 h/d、用手揉眼、看书姿势错误, 无其他影响实验的疾病;学龄前儿童家长均签署知情协议书。两组学龄前儿童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学龄前儿童给予常规干预, 即常规的宣传教育, 包括向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宣传、讲解儿童视力保健的常识性知识及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等[4]。观察组学龄前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保健干预, 其干预的主要内容如下。

1. 2. 1 儿童健康档案的建立 根据每位学龄前儿童的不同视力情况详细的建立个人档案, 并要求儿童家长定期到医院对儿童的视力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频率保持在6个月/次,检查次数根据儿童视力情况具体而定, 当儿童的视力情况存在问题时, 可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每次检查均需对儿童的视力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同时采用实时监测的方式对儿童的视力情况进行检测。

1. 2. 2 不良用眼行为的纠正 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即眼睛与书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33 cm[5], 走路、乘车过程中避免看书, 禁止儿童躺着看书, 严格控制儿童的看书时间,应≤1 h[6];看电视时, 需使眼睛与电视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 m, 观看时间≤1 h;儿童需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2次/d。

1. 2. 3 用眼保健知识的宣传 可采用图片与文字合并的形式, 以用眼保健手册的手段进行宣传, 宣传内容应包括用眼的正确方法(看书用眼、看电视用眼、写字用眼)、眼保健操的图解、预防视力异常等。

1. 2. 4 健康指导与随访 干预保健人员采用面对面讲解、指导的方式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用眼、眼保健操等方面的专业指导与纠正, 向儿童及家长讲解如何保护视力以及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最后采用随访的方式了解儿童的视力情况, 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学龄前儿童的用眼行为改善情况及视力状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儿童用眼行为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用眼行为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视力状况比较 干预后, 两组儿童视力视力均有所改善, 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的视力状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儿童用眼行为改善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视力状况比较[n(%)]

3 讨论

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高达50%~60%[7,8]。人视觉发育敏感期为6岁前, 即学龄前儿童, 在此期间, 及时的发现儿童的视力问题, 并及时的预防是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的主要方式[9-11]。视力保健干预是预防、改善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的有效手段, 研究表明, 采用视力保健干预可有效提高用眼行为改善情况(读写时间<1 h/d、看电视时间<1 h/d、揉眼次数减少、正确看书姿势), 对视力状况也有所改善, 但采用常规干预的学龄前儿童在不良用眼行为、提高用眼行为以及视力下降状况方面的效果低于采用视力保健干预的学龄前儿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保证学龄前儿童用眼行为科学是降低青少年近视率的有效手段, 需要严格控制观看手机、电脑及电视等荧光物体的时间、看书、写字时间;严格控制眼睛与书本、电视等物品的距离;定时做好眼保健操;杜绝脏手等接触眼睛;适当放松眼睛[12-14]。

综上所述, 临床干预在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改善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对学龄前儿童用眼行为的改善显著, 有助于提高并保护学龄前儿童的视力, 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 李珂. 促进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 中国医药指南, 2015(32):272-273.

[2] 丁丹晨. 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中医学报, 2013(B08):539-540.

[3] 羊小勇. 探讨儿童视力干预保健的临床效果分析. 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5(3):53.

[4] 洪霞,王涛,王春丽,等. 儿童近视影响因素及其预防保健对策.医学与社会, 2012, 25(7):27-30.

[5] 叶燕,姚建生,王玉邦.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119-122.

[6] 陈丽,余凤慈. 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20):2928-2929.

[7] 程紊,黄俊,陈敏,等. 上海市闵行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 23(11):1194-1197.

[8] 高新, 须玉红. 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医学信息, 2015, 9(36):228.

[9] 李银喜,蒋华章,王莉,等. 医学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护理研究, 2014, 28(28):3576-3577.

[10] 陈丽媚. 干预保健措施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的保护效果分析.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5(17):190.

[11] 陈小丽, 林毅容, 严冬梅,等. 促进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 护理学报, 2011, 18(2):68-70.

[12] 沈亚萍, 张群英, 安静,等. 早期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影响.浙江预防医学, 2015(12):1275-1277.

[13] 邱晓云, 梁淑贞, 余凤慈. 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探讨. 海南医学, 2016, 27(3):499-501.

[14] 陆莉英, 陈佳玥. 社区开展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的意义及防治对策研究.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7(1):47-48.

Analysi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 for improvement of vision care behavior in preschoolers

LIANG Shao-ling.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City Nanhai District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528211,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 for improvement of vision care behavior in preschoolers.MethodsA total of 80 preschool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rvention care.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eye-using behavior (reading and writing time <1 h/d, television watching time <1 h/d, reduced eye rubbing time and correct reading postu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4.0205, 5.5411, 4.3813, 6.550,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vision condi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4.2857,P<0.05).ConclusionClinical intervention show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for improvement of vision care behavior in preschooler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eye-using behavior, and help to increase and protect their vision. So it can be promoted in clinic.

Preschoolers; Vision care; Intervention care; Clinical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90

2017-03-14]

52821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保健视力儿童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视力测试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