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2017-06-05 14:18吕晓勤邓仕莉伍顺彬四川省眉山市肿瘤医院护理部四川眉山620010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扩张器置管成功率

吕晓勤,辜 婷,刘 丹,邓仕莉,伍顺彬(四川省眉山市肿瘤医院护理部,四川 眉山 620010)

彩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吕晓勤,辜 婷,刘 丹,邓仕莉,伍顺彬
(四川省眉山市肿瘤医院护理部,四川 眉山 620010)

目的 探讨使用彩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盲穿置管的93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79例彩超引导结合MST 进行PICC置管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和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彩超引导结合MST应用于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延长带管时间,减轻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彩超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于1997年在华盛顿医学中心由一名从事危重护理的护士Claudette Boudreaus首次使用,可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达到98%~100%,还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送管过程中血管的损伤[1],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国内于2011年引入MST,并在国内迅速推广,由于该技术需专用设备和专科护士,使该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尤其是需要医院投入,特别在基层医院。我院于2014年1月就彩超引导结合MST在PICC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172例患者,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法进行分组,将超声引导下MST技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常规PICC穿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93例,男48例,女45例,年龄30~69岁[(54.7±8.5)岁],肺癌46例,食道癌36例,乳腺癌11例;观察组79例,男37例,女42例,年龄40~77岁[(55.1±7.8)岁],肺癌38例,食道癌24例,乳腺癌17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置管同意书。

1.2 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行PICC置管:备好穿刺用物,选择穿刺血管,消毒铺巾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进行血管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固定穿刺鞘将导入鞘送入静脉,退出导入鞘将导管匀速进入。②观察组采用彩超引导下MST置管,首先以彩超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通过超声血管影像,选择靶向血管,并做标记。术者穿戴无菌衣和无菌手套,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安放无菌探头罩,用彩超再次定位血管,在穿刺点皮下注射2%利多卡因0.2~0.3 ml,进行血管穿刺,超声屏上血管显影内出现一白色亮点,血液从穿刺针尾处缓缓流出,即为穿刺针已进入血管,送入导引导丝,撤除穿刺针,保留导丝在原位,沿导丝送入扩张器行穿刺处皮肤扩张,退出扩张器将扩张器和插管鞘一并旋转进入血管后,退出导丝,再次确定导管插入长度后将扩张器拔出,匀速送入导管。撤出插管鞘和导管内支撑导丝,抽回血,用肝素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后正压封管。在胶布上记录置管时间和置入长度。X线摄片确定导管位置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送管不顺利低于对照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是通过改良的塞丁格穿刺工具置入PICC导管技术,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PICC置管部位,置管部位由肘窝以下上移到上臂。该技术减轻置管操作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肘部活动的舒适感,提高生活质量。传统PICC穿刺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患者有可见、充盈、有弹性的血管,但对于反复化疗、水肿、肥胖以及长期输液等患者而言,外周血管不可见、不能触摸到,传统方法的穿刺成功率较低,因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是最佳的选择。目前,在美国使用血管超声导向和微插管鞘技术进行上臂的PICC置管,这一技术成为各医院专业护士置入导管的“金标准”[2]。而彩超引导下MST是在超声引导下用22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进入血管后通过穿刺针或套管送入导丝,然后拔出穿刺针或套管,采用钝性分离法:沿导丝送入扩张器行穿刺处皮肤扩张,退出扩张器将扩张器和插管鞘一并旋转进入血管后,再次确定导管插入长度后将扩张器连同导丝一并撤出,随即用左手拇指堵住插管鞘管口,匀速送入导管,减少扩皮而致穿刺点出血。因此,彩超引导下MST可直观显示血管的位置和解剖结构,准确定位,具有可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的精准性强,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疼痛感轻且对软组织及血管损伤小等优势。特别是对静脉条件差的患者,如反复化疗、肥胖、水肿的患者,更能体现其实用性和优越性[3]。

彩超引导下MST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8.73%,明显高于对照组87.1%。传统盲穿法用较粗穿刺针(14 g或16 g)对血管进行穿刺,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难以穿刺成功。而超声引导下MST利用彩超在置管前探测和评估患者上臂静脉走行、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及有无解剖变异,从而提供更多的静脉选择,而图形显示可全面评估血管走行中可能有的障碍和不可预知的狭窄,从而大大提高置管成功率。

彩超引导下MST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刘津秀等报道表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导管直径呈反比[4],因此,同一型号导管置入较肘下静脉管径相对粗直、血流量大的肘上静脉时,导管漂浮在静脉内,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5]。护士在日常维护的同时加强置管前后的预防处理,不仅可以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还可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6]。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将穿刺点上移到上臂,选择在肘上贵要静脉穿刺,避免因肘关节的频繁活动摩擦血管内膜而减少出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可直观的实时引导穿刺,可精准地将穿刺针刺入血管内,并且可掌握好置管力度,减少置管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故可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患者均选择肘上静脉置管,且血管较粗直,故均未发生静脉血栓。

综上所述,彩超引导下MST行PICC置管可以更为直观地显示血管位置和解剖结构,准确定位,实时引导,穿刺精准性高,穿刺时对组织损伤小,特别对那些肥胖、水肿、反复治疗等静脉条件差的患者,利用彩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可较大幅度提高置管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 黄敏,王国蓉,江群,等.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对PICC导管使用效果的影响[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2,25(2):108-111.

[2] 李俊英,罗艳丽,余春华.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的临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9.

[3] 黄小珍,高铭云,谭海梅,等.超声实时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3,20(3):453-455.

[4] 欧小梅.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3):1721.

[5] 韦艳,谢艳兰,岑爱丽.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的研究现状[J].当代护士,2016,4(2):11.

[6] 薛登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64.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under color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PICC in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iculties

LVXiao-qing,GUTing,LIUDan,DENGShi-li,WUShun-bin
(NursingDepartment,MeishanTumorHospital,Meishan62001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MST) under color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the patients with difficulties i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intubation.Methods We selected 93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blind tube insertion in our hospital as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December 2015.At the same time,79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PICC with MST under color ultrasound guidance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The one-time successful rate of catheterization,indwelling ti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ne-time successful rate of catheterization was higher,the indwelling time was longer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MST via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the patients with PICC intubation difficulties should enhance the successful insertion rate,lengthen the indwelling time and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Color ultrasonic guidance;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MST);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R473.73

A

1672-6170(2017)03-0086-03

2016-12-20;

2017-02-05)

猜你喜欢
扩张器置管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瘢痕性秃发42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烧伤整形采用扩张器治疗的临床护理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