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问答

2017-06-07 02:54中日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范学顺插图
中老年保健 2017年4期
关键词:直肠炎肛裂内痔

文/中日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 范学顺 插图/小 徐

痔疮术后会不会复发,如何预防复发

在临床上常有些患者因为怕痔疮复发而拒绝接受治疗,使病情越来越重。因为随着时间的拖延,痔疮会越来越重,一旦脱出,保守治疗很难治愈。那么,痔疮术后到底会不会复发呢?前面我们讲过,痔疮是由于直肠末端及肛管的静脉曲张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肌腱断裂(脱出)所致,无论手术与否,任何原因导致的上述病理改变都可能引起痔疮发作。所以这里提醒大家,即使痔疮术后也要格外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痔疮的复发。只有生活中注意以下细节,如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等,才能减少痔疮复发。

第一,减少辛辣饮食,减少饮酒量。辛辣食物及酒精刺激往往使直肠末端血管扩张、充血,从而增加痔疮发病机会。临床中发现,经常饮酒过量的人,直肠末端充血,痔疮发病机会明显增加。

第二,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排便时间过长,如经常上厕所时看书、读报、看手机、打游戏等,有导致内痔脱出的风险。这是由于长期腹内压增高,压迫直肠末端所致。特别是有些患者即使严重便秘,也不积极治疗,导致排便时间过长,久而久之,痔核脱出。所以,从专业角度讲,建议大家排便时间越短越好,以不超过3分钟为宜,否则应采用药物调理。

第三,保持局部卫生。有资料表明,经常清洗肛门或经常温水坐浴,可大大减少痔疮的发生几率。

第四,既不主张久坐,也不主张久行。中医认为,久坐可使肛门气血凝滞、运行不畅、结聚肛门而发痔疮;久行可致人体虚劳,气血容易积聚肛门而发痔疮。

第五,积极治疗腹泻、痢疾。久泻、久痢易患痔疮,这是由于直肠压力过高,压迫直肠末端所致。

第六,注意各种原因导致的便血。经常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由于凝血时间延长,出血几率增加,再加上大便时间稍微延长即会出现便血。便血也是痔疮复发的原因之一。

预防痔疮复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时刻牢记,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您能够长期避免这些痔疮发病的因素,则会大大减少痔疮复发的机会。

直肠炎出血与痔疮出血有何不同

我们在临床经常看到一些因便鲜血被诊为内痔,且进行痔疮药物治疗或行内痔手术治疗而失败的病例。这种被误诊的病例经仔细检查后却发现是由于直肠炎出血所致,经过正确的治疗后患者症状才会明显减轻。

一般痔疮出血多为鲜红色,便前点滴而下或呈喷射状,也有便后滴血的患者,其便血多与大便不相混。原因是某个痔核受到刺激(如饮酒或食用辛辣食物)血管扩张或破裂所致。如果进行专业检查,其位置在直肠末端的痔核区内(齿线上1.5厘米内),表面呈糜烂或充血状,通常一个痔核有出血而其余黏膜未必出血或糜烂,这是内痔的典型特征。内痔出血经过口服止血药或外用膏栓等,可起到止血的作用,但容易复发;如果经过内痔手术(如注射或结扎等)会使复发率大大减低。如果是直肠炎出血,应用以上方法就没什么效果了。直肠炎尤其是溃疡性直肠炎,不像内痔的血管扩张那么简单,因为该病是原因不明的直肠黏膜糜烂,虽有出血,但多伴随黏液血便或脓血便,个别患者可也出现血便,如果大便次数增多或伴有腹痛还比较容易鉴别,若没有明显伴随症状,就不那么好鉴别了。但通过内镜基本可以鉴别这两种疾病。直肠炎患者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脆弱点状出血,或呈自发性渗出;而且直肠黏膜多为广泛出血,环绕黏膜一周,这点与内痔的出血特征明显不同。另外,据本人观察,直肠炎出血位置较内痔位置高,也就是更靠近人体的近心端。

目前认为,直肠炎或溃疡性直肠炎主要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紧张、焦虑、多疑以及免疫因素相关。遗传方面有人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但尚没有最后证实;感染方面主要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继发因素,当结肠抗病能力下降时,细菌感染往往加重病情;精神因素可导致结直肠平滑肌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因此可导致该病很难根治。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凡是直肠炎或结肠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对其都有较好的疗效,提示该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

肛裂是如何形成的

肛裂发病虽然创口很小,范围也仅局限于肛门周围,但由于其发病率高(占肛肠病的20%,仅次于痔疮),患者常有肛门撕裂样疼痛,所以临床上与痔、瘘被列为肛肠常见三大疾病。

肛裂致病因素主要与局部解剖特点、感染、便秘有关。

肛管局部解剖特点是:由直肠末端从后方向前弯曲直至肛门,排便时后方所受压力较大(如下图),加之肛管后正中部血液循环缺乏,弹性较差,当大便干燥或有异物时易损伤而不愈合。又由于肛门周围的肌肉主要分布在肛管两侧,在肛门前后正中部位形成相对薄弱点,大便干燥难解时,容易因暴力扩张而撕裂,形成局部皮肤裂口,若不及时处理,由于粪便的刺激,细菌感染,则导致肛管皮肤溃疡,形成新鲜肛裂。多数新鲜肛裂仅用药物治疗并保持局部清洁即可痊愈。

肛裂患者由于排便的牵拉刺激会引起肛门灼热疼痛,称为便时痛;便后疼痛可以缓解,称为间歇期;接着由于肛门括约肌受到疼痛及炎症的刺激而痉挛,产生剧烈疼痛,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最长可达10余小时,当括约肌疲劳后松弛,疼痛才能缓解,形成肛裂疼痛特有的周期现象。如图所示。

肛裂周期性疼痛

由于肛门括约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肌肉收缩压迫血管,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不易消退,甚至局部皮肤因缺血坏死形成慢性肛裂,多数慢性肛裂单用药物不能根治,需要手术治疗。

肛裂患者由于恐惧排便时疼痛,往往有意延长排便间隔时间,使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便内水分被大肠过分吸收,时间越久,粪便越干,进一步加重了便秘,干硬的大便排出时可进一步加重肛裂创面损伤,形成肛裂疼痛→恐惧排便→大便干硬→肛裂加重的恶性循环,使得肛裂久不愈合。

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肛裂的首要任务,如有排便时肛门灼痛、大便带鲜血、便秘等表现,应及早医治。

猜你喜欢
直肠炎肛裂内痔
肛裂可以自愈吗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莫把直肠炎出血当痔疮
30例肛裂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肛裂防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