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控制 学会沟通

2017-06-08 15:59周玉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笼子心灵学会

周玉芳

当听到有教师训斥学生总是用“你不许你不准”的字眼时,就觉得教师真有权利。可看到耷拉着头的学生,面无表情的学生,难免会想在教师使用自己的权利进行教育的时,真的有效果吗?一味地控制学生,学生会听吗?当控制过多地用于学生管理时,就会看到毫无生气的班,就会看到毫无活力的学生,教师也会身心疲惫,这样的教育最是无趣。为什么要挥着鞭子,赶着学生读书,约束学生呢,为什么教师的话就是一道圣旨?教师越是控制学生,教师越会累,学生学得越差,这叫两败俱伤。

教育学家认为,对学生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的影响。心理学家贝克说得好:“对子女督促过严的父母,也许可以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也会使子女有不安、依赖、胆怯、敢怒不敢言、不爱做劳心工作以及不喜欢参加有创造性的活动等缺点。比较起来,这种教养方法是得不偿失的。”这番话很值得深思。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了太多的限制,就会使学生觉得自己没有一点生活空间,心理压力很大。而为了使这些压力得到释放,学生就会选择与教师公然对抗,对教师的劝说和忠告置若罔闻,甚至有骂教师的、打教师的。那个时候,教师会觉得自己的教育好失败,教书真是太累了,身累心累,苦不堪言,所以还是慎用控制。

偶然读到非马的《笼子》,极为震撼:打开鸟笼/让鸟飞走/还笼子自由。《笼子》的精妙在于:为何让鸟飞走,还自由的却是笼子?盖因控制他人,即是控制自己,教育者是要记住这句话。如果鸟依然关在笼子里,鸟必然挣扎、扑腾、撞击、诅咒,鸟不得自由,笼子何曾得到片刻的安宁,自由就更不用说了。也就是说,鸟放走了,真正获得自由的不仅是鸟,还有笼子。当然,“鸟”和“笼子”只是意象,它们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把孩子控制得很死,孩子累,父母也累;教师把学生控制得很严,学生累,教师也累。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控制具有反作用力,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是何苦来着?所以作为教师要慎用控制,该放手时就放手,放手不是放弃,而是找另外的方法。其实,教育重在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善于去拨动这根琴弦,要学会倾听学生內心的话语。用教师的诚心爱心去帮学生解决问题,用道理征服学生,教师多和学生谈心,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样的教育就会有效些。“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教师的教育当中,教师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不爱说话,不爱学习,经常违纪,有时还沉溺于魔幻小说中,教师急得团团转,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每次这样的学生一违纪,教师就训斥,结果,学生视教师为仇人,而教师心寒如冰。难道这是教师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如果教师能心平气和地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听听学生内心的想法,看看学生的内心真正需要什么,这样的悲剧就一定不会发生。

教育需要沟通,人们都知道:沟通是感情的桥梁,能缩短心灵的距离;沟通是情感的火焰,能够融化心灵的冰块;沟通是情感的纽带,能建立起相互的信任。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它能化解各种各样的矛盾,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沟通。

猜你喜欢
笼子心灵学会
大象和我
逃出牢笼的袋鼠
学会分享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替鸭宝宝造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