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促进产城融合大发展

2017-06-09 08:38任廷会
当代贵州 2017年22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开放创新促进产城融合大发展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遵义市汇川区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进全区提速转型、后发赶超的战略着力点,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基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型经济是遵义市汇川区获得各项殊荣的“主抓手”。

坚持创新驱动构筑军民融合大格局

今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设立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开启了军民融合发展新篇章。汇川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的讲话精神,牢牢抓住军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机遇,着力打造全国“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汇川区军民融合企业主要以原061基地和011系统下属企业组成。近年来,为进一步盘活军工企业存量及闲置资产,汇川区加快推进军工企业(011)“退城进园”的步伐,充分利用061基地所属企业军品技术优势,推动军品技术向民品技术转化,加强民品技术对军品工业的支撑力度,以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格局。

“从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的格局来看,民营企业将逐步成为‘军转民’‘民参军’的骨干力量。”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科技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光俊说,“民参军”正处在由初步发展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国家为“民参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贵州遵义驰宇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全区探索“民参军”发展路径的示范企业。公司由“三线人”脱编创建,是一家完全由自然人出资注册的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主营航空发动机专用零部件、汽车零配件、仪器仪表等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2016年,公司批量承接了精确制导炸弹舱体、枪械及火炮瞄准仪等产品的生产任务。

2016年8月,公司研发生产的枪械瞄准仪亮相“2016俄罗斯国际军事比赛”。“我们的枪械瞄准仪是射击比赛的重要装备部件,看到公司倾力打造的产品展现在国际军事舞台,无比自豪。”公司副总经理方建平激动地说。

作为汇川区“民参军”的骨干企业,驰宇精密公司在研发生产军工产品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军民两用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如当前正重点研发生产的雷达精确制导全天候巡检仪(雷达巡检仪),对全省乃至全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拥有从‘三线’企业出来的科研技术管理人员,有明显的技术、人才优势,决策决议时效性高,这为争取优质项目节约了宝贵的时间,鉴于这些优势,我们理应当好军民融合的积极推动者。”方建平说,截至2016年底,公司资产规模达到19750万元。

鼓励龙头企业、军工集团与高校、企业及军事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创新开发平台,是汇川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截至目前,汇川区共有军民融合企业26家。

当前,汇川区正探索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探索培育军民融合股份制企业,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作为成渝经济圈和黔中经济圈的交汇点,汇川区全面推进大开放战略行动,推动大园区集聚发展。深度对接和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这对全区推进产业升级,充分利用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势,形成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汇川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发展,奋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千亿级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智能终端、特色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集群。2016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3.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33亿元,同比增长6.4%。

汇川区加强民品技术对军品工业的支撑力度,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图为汇川智能终端产业园区。(胡志刚/摄)

“‘规划共绘、市场共构、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是我们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汇川区发改局项目科科长蔡旭说,在“大园区”发展格局中,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遵义分区是跨区域合作共建园区,产城互动效果显著。

遵义科创绿洲是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合作共建的项目,2013年7月4日,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与遵义科创绿洲签署友好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两区对口合作、结对共进的序幕。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遵义分区现命名为遵义科创绿洲,走进绿洲,背靠七星山,青山郁郁,面对高坪河,河水碧绿,一栋栋高楼在保护好原有周边生态的地貌上顺势而建。研发楼、综合办公楼、生产厂房等分界修筑,形成一个以绿色、科技和旅游为引擎、资本与人才融合、生产与生活融合的新城生命体。

据遵义科创绿洲总经理助理王琨介绍,绿洲由美国设计公司RTKL整体规划设计,不管是规划布局、产业定位,还是经营主体、园区管理等,都通过了专家评审。园区在完善基础设施如商业、住宿、教育医疗等配套的同时,还加强产业集聚和服务的精细化建设。

跨区域联动合作机制的建立,为汇川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和招商分局等平台,吸引、承接更多东部企业转移,提升全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这是汇川区坚持城镇带动、城乡互动、产城联动的有效举措。

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绿色发展新名片

“安全气囊引爆成功,车门、引擎盖、车轮拆卸完成,请下一工位准备!”

“车灯、保险杠、座椅、仪表盘、方向机拆解完成,请下一工位准备!”

这是记者在汇航机电有限公司汽车报废车间看到的场景,一辆红色废旧轿车进入拆解生产线仅25分钟,车身、底盘、发动机、轮胎、油箱等轻而易举地被拆解归类,下线时只剩一个报废车架。

据汇航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勇介绍,国内目前报废汽车的拆解主要是作坊式人工拆解,数量多、规模小、耗时长,再生利用率低,而且对空气、土壤等污染严重。随着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人均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废旧汽车的回收和清洁化拆解利用已经成为我国资源利用型和环境保护型发展的重要课题。对此,汇航公司开始探索报废汽车回收及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引进意大利先进工艺,于2016年9月投资建成了西南地区首条报废汽车拆解生产线。

生产线共有8个工位,对各类报废汽车都可满足不同规格的拆解,拆解生产线采用地轨和工艺小车拆解技术,实现自动化运作,人工辅助少。拆解中使用的液压剪,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拆解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报废汽车零部件的再利用率。另外,流水线及生产车间内建有油水收集沟和油水池,确保对外排水实现零污染。

“汽车报废项目是当前汇川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效之一,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带动传统产业,这是我们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布局。”蔡旭说。

当前,汇川区充分利用“1+8”重要开放平台的政策优势和开放效应,大力倡导发展环保产业、绿色产业,以节能减排为重点,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2010年的4.1:49.1:46.8优化为2016年的7.5:46.1:46.4,凸显了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态势。(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发展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融合》
破次元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