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文化王牌”成就汇川大旅游

2017-06-09 08:38王远柏
当代贵州 2017年22期
关键词:娄山关海龙遵义市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远柏

三张“文化王牌”成就汇川大旅游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远柏

汇川区紧紧围绕“旅游让城市生活更精彩”主题,以“红色之魂、土司之韵、城市之光、海洋之恋、生态之美、户外之乐、汇美之川”为主线,展示全新旅游形象,促进旅游大发展。

巍巍娄山关,神秘海龙屯,醉美遵义城。

6月11日至13日,第七届遵义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汇川召开。汇川集全区之力承办这次盛会,充分展示“突出红色经典、彰显世遗文化、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最新成果。

土司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特色鲜明,汇川区深挖文化资源,按照“国际化、精品化、全域化、个性化、智慧化”标准,打出三张独特的“文化王牌”。

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海龙屯升级版

“朋友们,我们拾级而上,开始今天的探秘之旅,前面即将到达的是海龙屯的屯前军事防御体系第一关——铜柱关……”

5月2日上午,站在海龙屯景区铜柱关前,来自南京的游客王浩使用手机打开海龙屯微信公众号,语音系统正在为他介绍铜柱关景点的历史知识。

除了微信公众号的语音介绍外,一路上,王浩被海龙屯景区内立体化的影音系统惊呆了。在海龙屯飞虎关的36步天梯区域,王浩不仅能够看到海龙屯天梯的险峻和雄伟,而且能够通过立体影音系统听到古代军队的号角声、攻城的声音以及鸟叫声等,“非常逼真,让人身临其境。”

“战鼓声、马蹄声、厮杀声、呐喊声,声声入耳,细致入微。”一位游客如此描述。

不仅如此,景区还设立有LED显示屏、LED触摸屏、投影仪及3D成像器等多媒体展示平台和渠道,通过现代化的视频和影音科技,让游客了解海龙屯从历史背景到考古开发的全过程。并且通过3D实物还原,为游客再现海龙屯的传奇故事和神奇色彩。

“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多维度、多渠道、多元素地呈现和展示海龙屯遗存遗址和深厚土司文化,让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大开眼界,在方便、快捷游玩的同时,更加全面、直观地感受海龙屯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神奇色彩。”负责打造运营海龙屯景区的传奇文化(贵州)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钱进介绍,为让外国游客也能感受到海龙屯的魅力,公司还在景区建立了中、英、日、法、韩五国语言的导示导览系统,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在盘活土司文化资源促进旅游大发展方面,汇川还开发建设了下寨传奇土司小镇,这是一个以杨氏土司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小镇。小镇建有5座景观桥、4座车行桥、1座污水处理厂、19200平米仿古房屋等。

“仿古房屋在打造中没有用到一颗钉子。”项目总工程师陈明武介绍:“这个木结构房屋采用的是传统的榫接工艺,通过木柱、木梁、檩条、孔槽进行连接,不使用钉子。这样的榫接工艺既能满足寿命要求和使用功能,又能在抗震方面达到设计要求,最后也符合土司小镇的定位要求。”

为深入挖掘海龙屯文化内涵和故事,汇川区聘请著名作家叶辛为海龙屯文化顾问,创作了长篇小说《古今海龙屯》。

“通过叶辛的创作,将汇川的历史文化、土司文化传播出去,做强旅游品牌,推动汇川旅游跨越发展。”汇川区委相关负责人说。

红色文化让旅游更红火

走进板桥镇娄山关村,但见街道两边餐馆和酒店鳞次栉比,一派繁荣景象,餐馆和酒店老板招呼游客,忙得不亦乐乎。

五六年前,随着旅游兴起,村民马兴虎开起了农家旅馆,每到夏季,30多间客房爆满。马兴虎又投入近百万元,扩建旅馆,开办农家乐。“游客一般从6月底住到8月底,这两个月基本上爆满,一年的收入七八万元。”马兴虎一脸笑容。

目前,板桥镇已发展乡村旅馆508家,床位18000张,餐饮接待能力达2万人以上。

旅游不断升温,娄山关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80多万人次,景区原有的基础设施愈发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为此,以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为核心,汇川区在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上持续发力,改造升级210国道,新建娄山关景区大道,完善景区配套设施。

汇川区深挖文化资源,促进旅游大发展。图为海龙屯飞龙关。(杨 舰/摄)

“对景区进行改造升级,我们分为山上和山下两个部分。”负责景区改造升级的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皓介绍,“在讲好娄山关红色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文化内涵,根据《忆秦娥·娄山关》的诗词意境,山上打造赏月轩、晨霜阁、长空桥、观海楼等‘娄山十景’,并修建红军战斗陈列馆、大小尖山战斗遗址园;山下,打造娄山古镇、商业街、游客接待中心,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

“以前只是在书本上读到红军娄山关的战斗情况,如今亲临娄山关景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立体的了解和认识。”来自上海的游客江佳说。

为进一步挖掘娄山关红色文化内涵,加大景区宣传与品牌推介力度,汇川正在拍摄《娄山奇兵》。

娄山关景区前景可观。“我们正在加快娄山关国家5A级景区申建工作。”汇川区委相关负责人说,汇川要进一步优化娄山关大景区规划设计方案,继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配套,用足用好娄山关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努力将其打造成遵义市“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一把金钥匙。

“现在游客明显比以前多了,我们也要不断提高服务,让游客满意。”马兴虎高兴地说。

三线文化成旅游新宠

“我们来这里回忆青春。”5月1日,来自贵阳的胡茂芬等四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相邀来到遵义市汇川区“1964文化创意园”,参观“三线建设展示馆”的老物件和老图片,忆青春岁月。

“三线建设展示馆”内,一件件老物件,一张张老图片,讲述着三线建设的历程、成果和故事,展示着三线建设期间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活动等方方面面,让人们重温三线建设当年火热的情景。能够支援三线建设,无比自豪。”胡茂芬语气中透出一股自豪感。

“‘三线建设展示馆’开馆以来,除了本地的老三线人、遵义三线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前来参观,还有不少专门从上海、北京等地组团前来参观的退休老人。”创意园管理部副经理陈然说。

位于汇川区西安路、温州路和南宁路交汇处的“1964文化创意园”,占地面积105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约5亿元。园区以“创意、时尚、休闲、怀旧”为主题,分为文化创意区、三线文化展示区、旅游休闲区、艺术广场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

三线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为遵义留下了具有历史、文化、建筑、技术等各种社会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特别是作为园区主体的贵州长征电器集团十二厂原址,由红砖砌成的厂房高大整齐,保存完好,承三线文化之刚健雄浑、融海派文化之细腻通透,极具历史沧桑与人文情怀。”

创意园正是利用三线企业老厂房和场地通过局部改造和改建而成,目的就是要保留三线记忆、三线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的潜力,助推遵义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旅游大发展。

创意园自2016年5月开园以来,通过举办活动提升文化品位。 举办了中国名家土城创作油画展、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优秀作品展、1964书画邀请展、长征路上·遵义市油画展等活动。

陈然介绍,如今园区入驻企业达52家。其中,文化产业企业40家,旅游休闲娱乐企业12家,前来登记想要入园的商户还有90多家。

“‘1964文化创意园’成了遵义市一个全新的文化旅游景区。”陈然介绍,目前,遵义市政府正在将遵义市的红色旅游景点和“1964文化创意园”景点打包,向国家旅游局申报5A景区。(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娄山关海龙遵义市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娄山关》
超越函数ex,lnx与几个导出函数公式及应用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奇妙的“中华海龙”
访娄山关感怀
海龙与海马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解说娄山关
海龙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