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与实践改革

2017-06-10 20:16关来徳
教育界·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教学改革

关来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高职院校是以大学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受传统观念影响,技术类院校不受重视,其社会认可程度低、家长接受程度低等,发展受到限制。机械专业的课程要求不同于以往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等。基于种种现状,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这些问题所要做的改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更应该顺势而为,努力培养出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新型人才,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实际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下将从教学现状与改进方法来分析高职机械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改革。

一、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改面临的困难

(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制造业虽然在这几年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在规模上、种类上都居于世界前列,产业体系完整,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处于弱势地位,从整个产业链的情况来看,核心专业技术仍然被发达国家所垄断。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牵制,不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由此可见,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制造业人才主要输出的机械专业,更应该加强在创新意识方面的训练,以弥补不足。

(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

虽然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在大多数人看来高职教育仍是一种低门槛的教育。因为招收分数的限制低,很多人忽视了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很多人把高职院校看作高中毕业后的一种去处,对高职院校怀有抵触心理;再加上高中毕业生刚升入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所以可能会对学习没有热情,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机械专业的教育模式与中学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适应与懈怠。此外,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传授理论知识,对于实际训练有所忽视,使得整体教学质量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机械专业的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家长和学生对机械的认知都不全面,因此忽视了其发展性,这都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难度。

(三)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由于企业对人才需求与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导致机械专业的人才供过于求。从学校方面讲,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达成联合培养人才的战略,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训,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让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实习,一来可以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因为产学研结合必须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所以落实难度大,导致目前产学研结合停留在较低水平上。

二、高职院校实训教改与实践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就机械专业本身来说,应用于工作中更多的应该是实际操作,因此,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教育体系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双向培养人才,理论与实际并重。学校除了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例如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实践问题,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社会经验等解决实践问题,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成果展示,对学生的设计给予点评,对其优劣进行分析,让学生取长补短,并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建议。这样不仅能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精确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结合企业的需要,产需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来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做也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例如,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就业小组,在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方向就是企业的人才需求。第一,研究企业历年的人才招聘计划,分析企业的人才需要变化和方向。第二,深入地了解企业,研究企业的生产,从生产出发,看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三)加强机械专业自身建设

针对机械专业现在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在机械专业教学方面的不足,在国家建立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契机下,教学建设方面应争取得到国家与地方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学校也要加强对机械专业资金方面的投入,对经费进行合理利用。例如,地区之间的学校可以联合起来,建立教学培训基地,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约教学资金,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高校之间的联合不仅可以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还有助于彼此在学习之间进行竞争,这种竞争关系的树立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校同时也要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例如可以在企业建立教学基地,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以需求为导向,从企业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工学结合体系;第二,与企业签订协议,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企业培养人才。

(四)创造机会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创新类课程,在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创新设计大赛,给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热情。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企業方面可以派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师傅到学校开展讲座,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方式也更切合企业的需要,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培养模式满足了双方的需求,创造了共赢的局面。

(五)了解世界的先进技术

学校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企业的生产模式与生产方式,在心理上与学习理念上做好准备。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接触到一流的企业、一流的生产技术,可以意识到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坚定学习目标,激发努力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机械专业的学生面临更大的挑战。综合型人才将会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主要人才。在机械专业教学与实践改革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并重,二者缺一不可。这有别于以往机械专业的教学目标。因此,进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就十分有必要。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正因为如此,制造业的瓶颈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核心技术方面的掌控力度不够,自主创新意识薄弱等都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机械专业应该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必须对机械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产需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未来社会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增设实训课程,在课程结束时,增设课程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实际操作的训练,而且可以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因为理论是研究与创新的基石。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实操而忽视理论方面的教学,应该以理论知识为框架,以实际操作来填充,以自主创新意识为延伸,只有将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当今企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出会创新、能创新的人才,突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四、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我国的核心技术创新掌控能力还有所欠缺。机械专业为我国的制造业供应主要的人才,在制造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这种改革,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体系必须有所改革,人才培养要与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相衔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人才培养不可单一化,局部化,应该面向世界,面向需求,在课程改革中要通过课程设置的变化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学校必须紧跟企业步伐,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更新教学体系,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尹亮,娄丽莎.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02):78-80.

[2]贾文.对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11(02):115-116.

[3]杨晓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8):38.

[4]冯天祥.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数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219-221.

[5]社階平.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J].科技资讯,2014,12(22):158.

[6]薛拥军.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222-223.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教学改革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