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微课个性化设计

2017-06-11 15:48欧燕冯秋怡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欧燕+冯秋怡

摘 要:如今,微课教学方兴未艾,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更是如此。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跨学科角度,探讨大学英语微课的个性化设计,并结合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精神,对此设计进行优化,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大学英语微课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

引言(突出创新性及学术和实用价值)

当今中国,随着社会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陷入瓶颈阶段,照本宣科、跟读练习、阅读听力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而新兴教学资源 “微课”在国外已经以燎原之势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针对把微课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和讨论如火如荼。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跨学科的角度,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精神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微课的个性化设计。[1]

一、理论基础

1. 微课

“微课”最早源于美国青年萨尔曼·可汗的创新,他专门为表妹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短小个性的教学视频,可自主地在网络上反复观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国内对“微课”概念的定义有好几个版本,其共同点是“目标单一,内容短小,时间很短,结构良好,视频格式”。一个典型的微课包含了目标、内容、教的活动、交互、多媒体这些构成要素,其教学应用模式主要有支持翻转课堂教学、课内差异化教学和课外辅导答疑等三种(苏小兵等,2014)由此看来,微课突出了短小精悍和交互性,学生课下学习视频,课上答疑讨论,让知识内化更加深入。[2]

2. 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及其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主要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或认识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等。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连榕,2010)根据这一理论,认知是一个感觉,记忆,理解,判断的过程,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感觉记忆),然后产生反应(理解判断)。如此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学习对象即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就像是一个流水线,对一个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英语的学习对象是扎根在犹如加工流水线的社会环境中的语言,根据上述理论,要学好和教好这门语言,就要把感觉输入的编码即语言知识置于实际的社会环境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去解决问题,刺激他们的感知和记忆,从而促进其理解和判断。

认知心理学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早已有之(石志亮,2012),也有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某一方面的(欧燕,2014),还有人提出认知心理学是微课的理论基础,并付诸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龙莺,2015),但是在这方面还没有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

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关精神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教授(2010)指出,应用型本科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主要为地方服务。而且要落实课程和教材建设,着重于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在产学研方面大力落实教学工作,重视与企业合作,搞实训,使教学更好地贴近实际。按照这一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强调理论的实际运用,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与认知心理学中对信息加工的实践性是基本一致的。[3]

二、认知心理学角度下大学英语微课的个性化设计

依据上述理论,认知心理学角度下大学英语微课个性化设计,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短小精悍,感观有趣:语言学习是比较枯燥繁复的,而学习者注意力完全集中的时间并不长,为了提高信息加工的有效性,短小有趣的学习内容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感知的深入性。所以在微课设计上,一定要坚守“一课一个小知识点”的原则,呈现手段要让人耳目一新,个性鲜明,印象深刻。

2. 反复练习,针对适用:语言学习模仿性强,需要对编码反复刺激重复才能加深记忆,因此大学英语微课的设计要把知识点重复强调,提起学生注意;同时,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感觉编码各异的特点,微课设计内容在题目和片头就应开门见山突出主题和适用难度,让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个人的学习内容。[4]

3. 注重实践,学以致用:依照认知的过程,大学英语微课设计应让学生们先感觉再理解,把感觉输入的编码即语言知识置于实际场景,更能提高其学习效果。比如过去时的知识点,在微课中用在真实场景中含有多个过去时的对话引入,先让学生去感知这个时态的呈现形式和用法,然后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其规律,接着给出一系列造句的练习,让學生学以致用。这也是认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运用,注重学生的个体性,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三、认知心理学角度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微课个性化设计

认知心理学角度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微课个性化设计,是在该角度下大学英语微课个性化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具体和系统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需求导向性: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精神,大学英语教学要为地方服务,这就要求先了解地方的需求,对症下药,进一步针对适用。这主要体现在微课设计的选材内容上,要先进行市场调研,选择最值得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比如在海南,每年都有亚洲博鳌论坛年会,届时各国领导人和企业家齐聚博鳌,具有专业英语水平的翻译工作者供不应求,这是地方的实际需求,要求培养更多能为博鳌论坛服务的高素质英语人才,海南高校近水楼台,其大学英语教学对此责无旁贷。由此,应该专门针对与博鳌论坛相关的内容和知识,设计一系列个性化大学英语微课,为解决博鳌亚洲论坛翻译实际问题服务。[5]

2. 交互应用性:微课本身具有交互性特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精神下的交互性更突出实践和产学研结合,这就要求在微课设计上,不仅要有教师与学生以提问和答疑为方式的交互,还要有知识应用环境与学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方式的交互。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应用平台,相应的微课设计首先要适应其实际工作需要,体现实际工作中翻译服务对象与翻译工作者的交互,同时在微课练习中,给学生设置一个论坛服务工作出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把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反复操练。

3. 场景具体化: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更贴近实际,这就要求相应的大学英语微课设计以实际具体的语言工作场景为依托,让学生走入真实的应用场景,讲解和练习都融入其中。还是以博鳌论坛为例,最好能与论坛的相关工作人员合作,也就是把博鳌论坛作为实训基地,把微课的录制现场搬到论坛的现场,微课的练习也可以在论坛的实际环境下完成,促进学生学以致用。[6]

4. 语言专业化:学到的知识要在实际中应用,就要解决实际工作环境中的专业性问题,中英语工作环境中,这些专业性问题的解决就需要用专业性的英语,即专业术语。因此,在大学英语微课设计中,对现实场景中对话的讲解要把其中的专业术语进行强调,并进行专业的解释和举例,同时提供练习交互,以此培养更加与实际工作对口的专业性英语人才。

5. 模块系统化:在现实环境中,一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而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炼,一次只讲一个知识点,如果不把一个个相关的微课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就是一盘散沙,让学生仍然对实际操作无从下手。要把这些针对性的微课连点成线,乃至成片,形成系统的模块,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因此应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把微课集合成系统的慕课。仍以博鳌论坛为例,把一个个相关的小微课,组合成一个为博鳌亚洲论坛翻译服务的专题慕课,把翻译服务实践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各种场景用语聚集其中,让学生一点击,一系列知识点就一應俱全,学习更加系统而全面。

结语

依据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精神,探讨大学英语微课的个性化设计,除了要求微课的设计做到内容短小精悍,感观有趣,知识点反复练习,针对适用,注重实践,练习学以致用之外;还要注重选材的需求导向性,内容和练习的交互应用性,更要做到场景具体化和语言专业化,并且依托课程建设,把一系列微课制作成慕课模块,实现实际应用大环境的知识系统化。如此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微课设计,如果能够付诸实践,相信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连榕主编. 认知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龙莺. 萨尔曼·可汗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

[3] 欧燕. 让学生发音不绕口的绕口令: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改革认知心理学实践[J]. 中国外语,2014,(4).

[4] 潘懋元.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J]. 高教探索,2010,(1).

[5] 石志亮. 语料库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J]. 中国成人教育,2012,(21).

[6] 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 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7).

作者简介

欧燕,女,广东吴川人,汉族,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海口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冯秋怡,女,海南海口人,汉族,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海口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认知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扁平化风格的界面设计研究
浅谈运用认知心理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试论《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
PBL教学模式在认知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