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老师不见了

2017-06-12 23:07张媛徐静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习作老师课堂

张媛+徐静

这堂课好像没有谁是老师,也没有谁是学生,就是一个大孩子领着一帮小孩子在和文字玩耍,在字里行间体会写作的乐趣——这就是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的课。

一、宋老师在课上把孩子当作孩子

宋老师说:“写作文,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的确,宋老师的课上,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首先,宋老师选的儿童漫画是十分贴近儿童生活的,表达的是学生最熟悉、最关心、最好奇的内容。上学期,宋老师来我校执教的那堂课《急吼吼》,讲的是每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迟到问题。而这堂课中全国最有名的小明,其实就是每个同学自己。这样的题材学生应该是最有话说的,他们有一肚子的苦水等着向外倒。这一下就解决了学生不想写,无话可说的问题。真是佩服宋老师,他是贴着孩子的心去思考的。那么就光实事求是地写吗?不,宋老师还引导孩子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比一比谁的不写作业理由更新奇。孩子们顿时玩开了,各种在我们大人看来不着调,说给我们听我们肯定会横眉冷对的理由都编出来了。宋老师着着实实带着学生“疯了一把”。其次,宋老师善于运用问题,恰当地制造悬念,引起孩子的兴趣。小学中段的孩子大多处在八九岁这一年龄段,多数孩子能够做到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但要成就一个高效课堂,不能仅依靠孩子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老师用生动有趣或富有悬念的语言,使整个课堂变得有趣、幽默、有吸引力。宋老师在这节课上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完美的示范。比如,在课堂一开始,宋老师给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送给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回答。大家想知道吗?”孩子就是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一听这样的问题就立刻来了精神。在整个课堂中,宋老师还不断用到“最近有一件事让小明很苦恼,你知道是什么吗?”这样具有悬念的语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一堂课“悬念”重重,富有吸引力。反思我们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无论是导入还是作中指导的语言都是平铺直叙的,就像白开水一样无滋无味。这可能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上课前,没有挖空心思去琢磨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胃口;二是,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没有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临到用时,犹如无源之水,自然不可能涓涓流淌。习作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就要学习宋老师“卖关子”“吊胃口”,在这两个方面下工夫。

二、宋老师在课上把自己当成孩子

宋老师的课堂之所以充满魅力,还在于他并没有把自己完完全全地定位为老师,而是和孩子们学在一起、乐在一起,自己仿佛也成了一个大孩子。像“我要一说出来,你们就后悔死了”这种孩子气的话语也让台下听课的老师眼前一亮。站在讲台上的不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老师,而是和孩子们共同探索语文乐趣的伙伴。宋老师充满童趣的语言是这节课引人入胜的原因,也是宋老师个人魅力的所在。回顾我们自己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仍是一堂课的主宰和权威,命令式的语句和口吻让我们和孩子之前存在一定的隔阂,而批评式、警告式的话语也只能让孩子们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几分钟而已。未来的教学生涯,我们要像宋老师一样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放下架子,放弃教师至上的思想,把自己当成孩子,以平常心态和学生交朋友,让教学变成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生活。

三、坐在台下听课的老师,成了一个个渴求知识的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学段的习作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从这一学段部分学生的习作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却不少。例如: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自信心不足;习作中存在明显错误的字词句和标点;平时积累的语言在习作中不能准确运用;习作的重点不突出,存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现状,宋老师不像一般老师那样上作前指导课——先幫学生总结习作方法再写作,而是在作中指导,让学生先顺着老师的思路写起来。在课堂上,学生从“为什么迟到”这一个关键词,扩展成一句完整的句子,再通过补充时间、地点、人物和过程等成分,将一句话扩展成一段话。完成了一段话,按宋老师的话说“100分只能得50分”。接着,他又让孩子通过时间词,将两个段落连接起来,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样一来,“100分就能得80分了”。 最后,宋老师利用一开始就让孩子们从第三行开始写作这一要求,让孩子在整篇文章写完后,再在空出来的第一行写上题目,第二行写上姓名。这样,整节课下来,孩子们拿在手里的就是一篇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的完整文章了,“100分就拿到手了!”孩子们刚开始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云里雾里的,等他们回过头来,经过宋老师稍加点拨和梳理就会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写,整篇文章的结构也就清晰了。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孩子们像是在玩文字游戏一样,根本不觉得吃力。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作《我从不上作前指导课》,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作前指导的缺陷,提倡作后指导。现在,宋运来老师又独辟蹊径,教我们如何在作中指导,真是给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之感。坐在台下的老师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自己也成了受教的孩子。他们纷纷感叹:“原来,作文还可以这么教!”

不知不觉中,这个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带着一帮活泼可爱的孩子痛快地玩了一小时。一场“游戏”下来,我们下面这帮观看助威的“孩子”学到了那么多好东西,还真是有些技痒呢!我们不奢望自己能三下两下就学到宋老师的精华,只希望自己能根据宋老师的示范和指引,认认真真琢磨,踏踏实实实践,尽量将作文课上的生动有趣,让学生不再为写作而苦恼!

猜你喜欢
习作老师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