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语文课外阅读中的运用策略

2017-06-14 22:30谢仁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驱动课外阅读

谢仁明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型阅读”正是基于此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展开阅读活动,避免了自由散漫和盲目随意,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真正做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互补和统一。

一、明确阅读任务

在课外阅读之前,教师要明确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有思维、有生成、有感悟、有记录。可以设计类似下图的“学生课外阅读资料卡”。

二、重视过程管理

1.示范引领

语文教学界泰斗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课外阅读教学上,教师的示范引领尤为重要。针对上面表格,笔者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呈现了下表,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引导学生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具体实施,逐渐内化成自己的阅读习惯。

2.指导改进

阅读本身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但是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任务驱动型阅读”的最根本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随时掌控并适时跟进相应的指导,真正起到“主导”作用,使得学生的阅读过程充实、任务高效。比如对某篇文章主题思想的多元探究,这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要及时参与,指点迷津;比如写作立意方向的把握,学生往往不得要领,教师要讲授方法,切中肯綮;比如在仿写生成环节,不少学生怕动脑筋,教师要进行督查,鼓励完成。

三、及时评价激励

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举措。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思”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終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举办“课外阅读资料卡评比”“课外阅读手抄报评比”,此外,还可以开展“好书推荐”“读书征文”以及“经典诵读”“班级诗词大会”“我是朗读者”等活动,使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驱动课外阅读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