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汪曾祺(鉴赏家)中学写生活》教学设计

2017-06-14 00:27刘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品悟品析风俗

刘琳

[教学目标]

品悟小说《鉴赏家》中的生活味,学习汪曾祺传达生活味的语言技巧。

[学情分析]

高考中的议论文铺天盖地,而充满生活味的“小清新”少之又少。高中生作文缺少生活味和真实感,提醒我们要以生活入文,把生活精彩地写入文章。

[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思悟小说《鉴赏家》中的生活味;

2.难点:学习汪曾祺传达生活味的语言技巧。

[教学方式]谈话式、探究式、小组合作、诵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炎炎夏日,任务繁重,当铺天盖地的议论文潮水般涌向阅卷老师的时候,这时候如果有一篇充满“生活味”的“小清新”出现在老师面前,牵动起他们青春生活的记忆,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今天我们以汪曾祺的《鉴赏家》为例,进行品悟、学习。(同时示标:品悟小说中的生活味,学习汪曾祺传达生活味的语言技巧。)

二、品读文本

(一)初读文本

1.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会产生哪些问题?(是谁?为什么称他为鉴赏家?)

2.原来叶三就是一个卖果子的,为什么汪曾祺却说叶三是第一个鉴赏家?

学生品析:

(1)看画——吸气、惊呼一能识别画作精彩之处;

(2)送画——淘李复堂的画送季匀民——能辨认,识画;真品只送懂画人,具有鉴赏者的纯真品质;

(3)赏画——紫藤有风,小老鼠——与画家感受相通,艺术眼力相通;

(4)鉴画——红花莲子白花藕——能辨真假高低正误,不当之处在于违背了生活常识,在生活常识上予以指教,这正是艺术的根基;

(5)藏画——一张不卖,死后入棺一与画生死相伴,画入生命,最高境界的鉴赏家不在评画,而在藏画。

教师总结:看来,鉴赏家鉴赏的不仅是画,更是生活,赏出生活的真、纯、美。作家在写叶三鉴赏画的时候,只是放在普通的生活环境中叙写生活中的小事,这也使得整篇小说中弥漫着生活气息。

(二)再品文本

1.《鉴赏家》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品析,教师板书:物产、人情、风俗、人物。

县城的人、物、情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淳朴真实、和谐美好的民俗画。

出示投影:汪曾祺说:“我对风俗有兴趣,是因为我觉得它很美。”风俗“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保留一个民族的常绿的童心,并对这种童心加以圣化”。(《谈谈风俗画》)

教师总结:“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这种主题,似曾相识。沈从文《边城》中见过。边城描绘了湘西边远小镇的淳朴风情。为什么要写?因为他们热爱纯美的生活,崇尚纯美。而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古朴纯美的现实受到冲击,他们陷入一种巨大的焦虑中,他们试图挽留传统文明,但他们深知“这种封闭的古铜色的生活是留不住的”。品味一下小说结尾“叶三死了,季匋民的画装在棺材里,埋了。”尽显凄凉。正是在这凄凉中我们更加感觉到纯美的可贵。

2.那么,在这篇小说里,汪曾祺是如何把这淳朴的、珍贵的生活中的真善美传达出来的?请同学们结合这4各方面,品读课文,品析手法与语言特色。

学生品析,教师板书:

物产:细节描写,视觉嗅觉相结合,比喻,选取典型景物

人情:对话描写,典型事件

风俗:动作描写,典型风俗

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细节描写,身边的典型人物

学生总结:看来,在《鉴赏家》中汪曾祺主要在取材上抓住了人、物、景的典型特征,充分利用细节描写,向我们准确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生活。

出示投影:“散文化的小说作者十分潜心于语言。他们深知,除了语言,小说就不存在。他们希望自己的语言雅致、精确、平易。”

“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汪曾祺《小说笑谈》)

“语言的准确正是像福楼拜所说的那样去寻求最合适的表现方式,最有概括力的名词,最能表明特性的形容词和最生动的动词……”

教师总结:所以说,这堂课,请同学们记庄:写生活,选取典型的人或物,抓住典型特征,“怎么描写都不过分”。

三、品悟佳作

共三则,两则分别为汪曾祺《金岳霖先生》《大淖记事》片段,一则为2016高考优秀作文《啤酒红烧肉》片段。

三篇分別采用个人朗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学生点评后,师总结性点评:写生活,选取典型的人或物,抓住典型特征,“怎么描写都不过分”。

四、牛刀小试

请同学们在读思悟的基础上动笔写一写。请选取一典型物产、人物、风俗进行描写,写出浓郁的生活气息,150字左右。

五、课外作业

1.荐读《汪曾祺短篇小说选》《邂逅集》。

2.作文。写一篇以“记忆”为题的作文。文体不限,以生活人文,800字左右。

猜你喜欢
品悟品析风俗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浅析初中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
咬文与嚼字,品悟语文的津和梁
积极内化,语用能力提升的助推剂
跟踪导练(四)4
运用“读、品、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日“高学历风俗娘”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