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与神俱”之科学和哲学实质探秘

2017-06-15 14:57田合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素问黄帝内经太极

田合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形与神俱”之科学和哲学实质探秘

田合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目的]阐发“形与神俱”的由来、内涵及其科学、哲学实质。[方法]用人体发生还原论的方法,通过分析《内经》对人体生命双结构先天“形”和后天“神”的阐述,以及道生太极体系对生物的生成、发育成长过程,寻找“形与神俱”这个人体生命存活唯一条件的科学和哲学实质。[结果]从“形与神俱”的合一形成、发展过程,发现万物演化的道生太极体系规律,以及合二为一、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规律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普适生命规律,从而解开“形与神俱”的科学和哲学实质,说明哲学理论来源于基础科学知识。[结论]“形与神俱”的科学和哲学实质,是万物演化的道生太极体系规律,以及合二为一、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规律。

形神;太极;道;科学;哲学;生命;演化规律;黄帝内经

在人体生命双结构理论下,《黄帝内经》形成了先后天形、神理论。《黄帝内经》的核心概念只有两个,那就是“形”和“神”,其他论述都是围绕着形、神展开的讨论。这种形神学的“形与神俱”思想出现在《黄帝内经》首篇《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以只要读懂《素问·上古天真论》,则学习《黄帝内经》思过半矣!一部《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形神学”,一部《黄帝内经》就是在围绕着“形神学”做文章,在阐发“形”与“神”的关系,强调人活着的关键就是形神关系。“形”和“神”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最核心概念,是建立在构建人体生命双结构事实上的概念,离开这个形神核心概念,中医就不复存在,中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关于形神的学说。“形与神俱”是《黄帝内经》提出来的人体生命存活的唯一条件,也是人体健康的唯一标准。“形与神俱”命题的提出,饱含着科学和哲学意蕴。

1 释形

人形指身体、形体,有形状、形象等,名之器,先天父母精卵是其物质基础。“形”是人体生命存在之本,没有形体,人体生命就不存在。《黄帝内经》深入研究人之形体结构。《灵枢·经水》说:“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灵枢·本脏》说:“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说明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占有一定的空间,不只是有生化功能,还有组织结构,如五脏六腑、筋骨、肌肉、皮毛、四肢百骸等,从而才有身体形象和概念。

形器具有生化作用,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所以形器是“生化”功能的载体。人体的形质组织结构,可以用示意图来表示,见图1。

人体这种形质组织表里结构,既是人体神机升降出入的结构,也是人体病发于阴、病发于阳的病位结构,以及防治疾病的结构。

图1 人体结构模型图Fig.1 Human body struture model figure

2 释神

“神”是天地气、味的产物。《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神在《黄帝内经》有明确的定义。《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灵枢·平人绝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可知神存在于五气、五味合和化生成的营卫血气中,血气是神的物质基础,以滋养濡泽先天形体。

由于“神”来源于天地自然,所以《黄帝内经》特别强调“四气调神”,即四季养神。《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素问·生气通天论》还说要养五味,谓:“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3 形神关系

“形”来源于先天父母精卵合子,“神”来源于后天天地气味,只有后天之“神”与先天之“形”合一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人。《灵枢·天年》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神气舍心”就是指后天生成之神合于心,故云心主神。心主血与脉,神在其中。心输送血气给五脏机体组织,然后才有五脏之神和神的外在表象。《灵枢·本神》说:“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灵枢·本脏》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灵枢·九针论》说:“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素问·调经论》说:“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神合于心,而心主于目,入脑系,故心神必表现于目。心脑一体,共主精神活动及思维。《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经文用意、志、思、虑、智对人的思维活动的回忆、记忆、思虑、处事、判断等进行概括,并加以区别,认为这些思维活动都是在心脑一体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心神的具体表现。

从生成角度说,形是第一位的,形是基础,形是载体,形存才能神存。《荀子·天论》说:“形具而神生。”[1]《抱朴子·至理》说:“形者,神之宅也。”[2]《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形体不蔽,精神不散。”没有这个形,神气就无藏身之地。形又称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形体不存在,没有生化的器具,神也就不能化生。

从生存角度说,神是第一位,气是第二位,形是第三位。形是先天之本,神是后天之本,后天之“神”滋养着先天之“形”,没有后天之神,先天之形就不能存活,所以养生之本就是养后天之神,故《素问》第二篇就是《四气调神大论》,道家《内经图》《修真图》的丹田之说就是养神。

形神合一才是个健康的人。《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心安就是神安,心安而神不散,形劳而不伤,就能活百岁。《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何以“失神”?《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应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为什么“神去”呢?因为“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损伤营卫血气,故而“神去”,不是先有“神去”,然后营卫血气亏损。如何“得神”长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什么是“得道”呢?《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原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就是“得道”,即顺四时天地阴阳之气养生则寿。如果发挥人的主动性,一是静心,二是呼吸天地之气,即《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神”生于五气、五味所生之“精气”,即营卫气血。《灵枢·营卫生会》说:“营出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于此可知“神乃自生”之处多么重要,故被道家称为丹田、黄庭,佛家称为脐轮、腹轮,医家称为中气、神机,现代称之为腹脑。

总之,正如张景岳在《类经·针刺类》中说,“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神去离形为之死”,形神合一则生,形神分离则死。形是神的载体,神是形的主宰,后天之神养育着先天形体。人体从外界获得五气、五味有益能量,现代科学称之为负熵,故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首先提出“生命以负熵为生”,并第一次从非平衡热力学角度诠释出生命的本质,与《黄帝内经》的认识相差2000多年。笔者就不理解,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知道人体生命是依靠后天天地之气味存活的,却没有人说中医是科学的,非要等西方人憋出来个“负熵”才是科学的,岂非咄咄怪事?

4“形与神俱”的万物演生规律

前文笔者从发生学角度详细论述了人体生命双结构,先天之形和后天之神以及形神合一的关系,现在用图将其概括于下。见图2、图3、图4.

图2 道生太极演化示意图Fig.2 Sketch map of evolution of Daoism developing Taiji

从图2可知,个体人的生成过程就是一个合二为一的过程,是孔子太极序列的逆过程。孔子的太极说,顺则一分为二,逆则合二为一,故称“一阴一阳之谓道”。

图3 太极顺逆图Fig.3 Taiji figure of favorable and adverse trends

太极顺逆规律可简化为太极序列图如下。从此才能理解《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的深刻涵义。

图4 孔子太极序列图Fig.4 Confucius Taiji sequence diagram

太极顺逆图给了笔者一些重大发现。首先,发现老子和孔子师徒二人发明创建了万物的繁衍演化规律。道生、太极生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思维模式。老子的合二为一是生物繁衍后代的规律,《国语·郑语》概括其规律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3]只有阴阳不同的事物和合才能生物,才能发展,孤阳不长,孤阴不生,同一事物不能使生物繁衍后代。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老子道生过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属于二元论。孔子的一分为二是一个个体事物发育发展成长的过程,是同源的演化过程。如精卵合子生成以后,其DNA细胞分裂演化为脏腑组织、筋骨、肌肉等,都是同源于精卵合子。孔子《文言传》概括其规律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4]6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为“智者察同,愚者察异”,这是一个生长壮老死规律的发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孔子太极生的过程,属于一元论。

父母遗传精卵合子是形成个体的形体之本,为先天之物,在父母遗传的精卵合子的遗传基因里,含蕴着一定的父母信息,特别是怀胎母亲的信息,如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这些先天遗传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体人后天生理、心理、形体的成长、发育、发展,所以父母要想造就具有优良基因的后代,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父母遗传基因编码造成的个体秩序性无法改变,它决定了该个体人的先天体质特征。1980年张颖清明确提出生物全息律的机理,并进一步提出全息胚和泛胚论概念,认为全息胚是处于向新整体发育的某个阶段的胚胎,真正的全息胚能够发育成新整体,其泛胚论认为每一个全息胚都具有发育成新整体的全息而成为一个新的个体。在这种同源演化和全息律指导下,就有了现在的复制克隆技术,甚至再生。

胎儿出生后,与后天“神”合为一体,而且将个体主体人容纳到社会、自然环境客体之中,就必然受到“神”的改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先天形和后天神的合一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将会改变一些先天形体生理的成长发育,以及心理的变化,但那也是以先天体质为基础。由于个体人既带有父母遗传的物质基因,又带有自然遗传的神基因,所以个体人与父母及自然界就会有同源感应。于此可知,合二为一和一分为二是辩证统一体,不可分离。合二为一是人类繁衍后代的科学规律,一分为二是个体人同源演化生长壮老死的科学规律,二者不得混淆。对《黄帝内经》和个体人来说,不能只讲气一元论。一个人的生成过程分两个发育成长阶段,一是在母亲腹中胎儿阶段,是母亲的一个附件,为先天阶段,二是出生后成为个体人阶段,独自接纳天地之气,打开肺门口门,摄纳天地气味而“神乃自生”,属于后天。当“神气舍心”先后天合一,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人。

从上述可知,《黄帝内经》原创中医理论体系起源于基础自然科学知识,不是起源于哲学,而是在形神合一的基础科学之上上升为哲学理论。

5 老子和孔子宇宙生成论

老子《道德经》的学术思想,最重要的命题就是“道”。这个道,是宇宙的本源,可以生化万物。《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5]

道是什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道就是天地阴阳,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顺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的四时阴阳为“得道”,《素问·上古天真论》称为“合于道”,《系辞传》概括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故云“道生一”。《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就是说阴阳在发展过程中有量的变化,那么这个三阴三阳量的多少变化是如何得来的呢?《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也说:“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素问·六节藏象论》说:“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表就是杆(竿),立杆测日影用的杆。立杆按天序太阳运动光的强弱“移光定位”得到日影,就知道阴阳量多少的变化。立竿测日影技术,是一项古人探究天道自然规律的伟大发明。太阳运动产生的阴阳消长过程可以用太极图表示。太极图显示的是一阴一阳,一阴发展为一阴、二阴、三阴,一阳发展为一阳、二阳、三阳。

图5 三阴三阳太极图Fig.5 Taiji figure of three-Yin three-Yang

这是天地之道一阴一阳发展为三阴三阳,不受春夏秋冬地域的影响,本源于日地的相互运动规律,只受日地相互运动规律的影响,属于自然科学,有精度,有准确含义,有数学逻辑性。

“一”就是一阴一阳之“一”,一阴一阳发展到二阴二阳就是“一生二”,二阴二阳发展到三阴三阳就是“二生三”。《素问·阴阳类论》说“三阳为父,三阴为母”,《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为之父母”,父天母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故云“三生万物”。这个“三”,就是《素问·生气通天论》说的“其气三”的“三”。面南而立测日影,前阳后阴,故云“负阴而抱阳”。冲者,动也,中气就是生生不停之动气。《难经》称此为肾间动气,即丹田、黄庭、腹脑之动气,不在肾中。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则天阳有三阴三阳六气,地阴有五行五运。故又说:“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于此可知,万物之生,是“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的天父地母交媾的结果。所谓“负阴而抱阳”,乃指天阳地阴。天地之气交媾而生万物,即“冲气(中气)”生于天地气之媾和。这个过程,《素问·宝命全形论》称作“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为之父母”。这个天地气是什么呢?《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原来这个天地气是五气五味,所生的“冲气(中气)”就是“神”、胃气、营卫之气、丹田之气、黄庭之气、《难经》的肾间动气。

“道”是事物的开始,从一开始,然后由一发展到二,由二发展到三,其周期运动有始、中、终三种状态,就是现代说的事物发展“发生——发展——消亡”三个阶段,用数学可记为0、1、2。阐述物质运动从初始状态0开始,经过中间状态1,进入终点状态2,完成一个基本周期,即生成另一个物体,然后继续运动可以生成万物。由一到三,是发展三个阶段,不是一分为三。其中“一”为一阴厥阴、一阳少阳,“二”为二阴少阴、二阳阳明,“三”为三阳太阳、三阴太阴,在五运六气之中是互为司天在泉的三对阴阳关系,“和”则生成新的物质——“冲气(中气、动气、丹田之气)”。在这三个阶段发展过程中总是“负阴而抱阳”,阴阳相和合。人们对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解释,总是含糊不清,甚至加以歪曲,其实是讲万物都是有阴阳二者结合而成。负阴抱阳就是向着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阴阳二者和合才能生成“冲气”,故云“冲气以为和”。《国语·郑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明确指出阴阳和谐才能生化万物,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故老子反对“孤、寡、不谷”之称。《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6]所谓“冲气以为和”,就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阴阳和谐的模型就是太极图。《系辞传》说:“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天地之大德曰生。”所以“道德”就是“道生”,可知老子所论述的万物发展过程就是个“道生”过程,笔者称之为“道生体系”。这三个阶段所生之物是不相同的,有时空之异。所谓“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合二为一,“和”生“冲气”,“冲气”就是动的生命体。

从《道德经》来说,“道”为原始点,分出天地阴阳两仪,再由阴阳相合生成新的物质“冲气”——太极。《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则“冲气”新生物就是中间原点,然后再继续衍生下去。这个中间原点“冲气”——太极,再生下去可用来知德太极图表示。“冲气”之前为道生,“冲气”之后为太极生。见图6。

图6 来知德太极图Fig.6 Laizhide Taiji figure

图6所示中间圆圈为新物质“冲气”,继续化生阴阳。其中就涉及到老子的学生孔子《系辞传》的太极理论,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4]538。

这样的偶数二分法可以继续下去。《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灵枢·阴阳系日月》说:“夫阴阳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白,数之可千,推之可万。”虽然如此,“然其要一也”,阴阳而已。

6 道生太极体系

笔者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称为道生体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称为太极体系,将合二为一和一分为二两个阶段二者合起来就是“道生太极体系”。

一对父母可以生几个孩子,就是有不同的精卵合子,各为一太极,可以用数学表示为n个,这就是《黄帝内经》说的天地父母阴阳生万物。每一个太极一分为二,继续分下去可以用数学表示为2n个。其发展过程可以用下式表示:阴阳→n个太极→2n个阴阳,这就是道生太极体系表达式。见图7。

图7 道生太极体系Fig.7 Sytem of Taoism-developed Taiji

7 小结

笔者从发生学和诠释学角度阐释了“形与神俱”的科学、哲学内涵,总结出万物的道生太极体系演化规律,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中医的核心内容。一部《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形神学说史,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之上的,并将其规律上升为哲学范畴。

由此可以认识到,《黄帝内经》理论揭示,人类形体的活动需要遵循精确的天文历法学规律,即天人相应理论。生物的发展,需要认识生物本身,认识道生太极体系过程,这是《黄帝内经》讲的生物进化论,不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References:

[1]章诗同.荀子简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78. ZHANG Shitong.Xunzi Note[M].Shanghai:Shanghai People’ s Press,1974:178.

[2]梅全喜.抱朴子内篇今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50. MEI Quanxi.Present Translation of BAO Puzi Main Articles[M].Beijing:China TCM Press,2015:50.

[3]薛安勤.国语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662. XUE Anqin.National Language Translation and Annotation[M].Changchun:Jili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Press, 1994:662.

[4]高亨.周易大传注[M].济南:齐鲁书社,1980. GAO Heng.Zhouyi Great Biography Annotation[M].Ji’nan: Qilu Publishing House,1980.

[5]任继愈.老子新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52. REN Jiyu.New Translation of Laozi[M].Shanghai: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1988:152.

[6]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1:1625. RUAN Yuan.Annotation to 13 Channels[M].Beijing:Chinese Publishing House,1991:1625.

Exploration into Science and Philosophic Essence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

TIAN Helu
Beijing TCM University(100029)

[Objective]To expound the source,connotation and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 nature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Method]With the method of human body occurrence reduction theory,by analyzing the original“form”and acquired“spirit”,the double structure of human life stated in Internal Classics,as well as the generation and growth course of organisms from Taiji system developed from Daoism,seek for the unique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 nature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for human life survival.[Result]From integratio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it finds out the Taoism-generated Taiji system rule for the world evolution,the differentiation unification rule of“two is made one,one is divided into two”,and the popular life rule“two kinds of substance synthesis into another,the same is not followed,the wise observes the same,the silly observes the difference”, therefore it undoes the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 nature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showing the philosophic theory originates from common popular life rule.[Conclusion]The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 nature of“form and spirit altogether”is the Taoism-generated Taiji system rule for world evolution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unification rule of“two is made one,one is divided into two”.

form and spirit;Taiji;Taoism;science;philosophy;life;evolution rule;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s

R221

:A

:1005-5509(2017)05-0345-07

10.16466/j.issn1005-5509.2017.05.001

2016-12-08)

猜你喜欢
素问黄帝内经太极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