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分析

2017-06-21 15:08
临床护理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血站管理体系风险管理

柯 捷

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分析

柯 捷

目的 研究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相互关系,以期找到最佳管理方式提高血站质量管理。方法 选择2015年1月~6月我市供血站管理人员36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模式。监控两组环境、人员卫生和关键物料;并比较两组血小板质控情况及血制品质控情况。结果 试验组血液样本的温度、湿度、环境细菌及血液净化间卫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液样本颜色、平均PH、平均白细胞计数和细菌检测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制品质控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保障了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与运行,使血站质量的安全系数不断上升,降低血液污染等情况发生,提高血液保存质量。

细节管理;风险管理;血站

details management;risk management;blood station

血站作为资格特殊的机构,其质量和管理体系关乎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血液质量的管理,达到人们对于血液质量水平的要求[1]。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风险管理是对有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最少的资源化解最大的危机,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充分发挥管理者的职能和能力,加强对工作的指挥能力和管理层的重要决策作用,为执行层提供明确的操作方向和方法,能够有力的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和成功的实施。为此,我们将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用于血站质量管理,为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保证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实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5年1月~6月我市供血站管理人员36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人。试验组男性9人,女性9人,平均年龄(39.25±8.83)岁,本科8人,硕士6人,博士4人;对照组男性8人,女性10人,平均年龄(40.33±7.42)岁,本科10人,硕士4人,博士4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模式[3~5]。

1.2.1 细节管理 (1)强化细节管理理念;(2)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3)重视细节服务,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服务于献血者,并且耐心倾听献血者的疑问。

1.2.2 风险管理 确保血液安全是血站的基础要求,即避免不安全因素和输血风险。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输血安全非常重要。风险分析应依赖检测的全过程,包括设备仪器、工作方法、实验材料、人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本研究将决定危险事件风险的两种因素,包括危险严重性与危险可能性进行同时评估,按照其特点划分为不同等级,形成风险评价矩阵,并且通过赋加权值来衡量风险的具体大小。

1.3 观察指标

1.3.1 监控两组环境、人员卫生和关键物料 检测两组温度、湿度,环境细菌及血液净化间卫生情况;检测采血人员手指染菌、献血员手臂消毒效果;检测物料的外观,并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和内毒素含量测定。

1.3.2 比较两组血小板质控情况 记录两组血制品的颜色、平均PH值、平均白细胞计数以及细菌检测结果。

1.3.3 比较两组血制品质控情况 每组抽取1000份血液标本,使用不同厂家试剂进行艾滋病抗体(抗-HIV)、丙肝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梅毒(TP)4个指标的检测,同时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HBcAb-IgM)。同一标本的同一项目有2种以上试剂测定结果阳性判定该标本阳性[6,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环境、人员卫生、关键物料监控结果的比较

对照组温度、湿度合格,环境细菌不达标,血液净化间卫生不合格;采血人员手指染菌、献血员手臂消毒效果较差。试验组温度、湿度、环境细菌及血液净化间卫生均达到标准;人员卫生达到标准,无染菌现象。

2.2 两组血小板质控结果的比较

对照组颜色偏粉红色、平均PH>6.7、平均白细胞计数>3.0×1011、细菌检测显示无菌;试验组颜色为稻草色~轻度粉红、平均PH>6.2、平均白细胞计数>2.5×1011、细菌检测显示无菌。

2.3 两组血制品质控结果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血制品质控结果的比较(n=1000)

3 讨论

建立健全高效的管理模式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血液的保存质量至关重要,使血站质量的防治成为研究热点课题[6]。血站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和分析血站质量有助于病人的快速有效治疗,能够更早更快的康复。血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如能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初期采取措施,对血站质量和病人健康都具有更实际的意义。为此,我们从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着手分析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

通过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模式提高了血站血液的质量,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责任心、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责任到组到人的分配理念,在血液的管理中未出现因工作人员导致血液的污染、血袋的破损、血液丢失等情况,血液的保存配备专人进行管理,未因人为因素出现血液的丢失和损坏,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修理和检测,确保保存过程中的安全。

目前,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是影响血站质量的主要原因[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液样本的温度、湿度、环境细菌及血液净化间卫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液样本颜色、平均PH、平均白细胞计数和细菌检测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制品质控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建立完善的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上至领导下至基层都应强化风险意识,领导不仅是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提出者,更是起着执行者的作用。建立一套完整的、合理的管理体系应对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类风险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准确的识别、判断、评估,并采取措施解决。同时,加强质量意识重要性的宣传与落实,是血站管理安全平稳运行的保障。因此,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奖罚制度,按程序办事,为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长久运行提供最有力的保障。细节管理模式下,采血工作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献血安全出发,最大限度激发医护人员积极性以及自觉性,使之自觉遵循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工作规范,及时了解医护人员思想动态,通过合理的方式给予激励,创设活跃乐观的工作氛围。同时,风险管理对于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维护亦具有评估意义,能指导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在发展过程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其正确运行的方法,从而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获得安全血液。在风险评估分析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密切检测全过程,包括设备仪器、工作方法、实验材料、人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防微杜渐实施全方位的风险评估。

1 吴江亭.细节管理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6):159~160.

2 朱远雁,江永忠.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2):119~120.

3 李淑清.细节管理用于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148~150.

4 刘祎.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在血站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0):1407~1408.

5 栾进,陈俊国.医疗质量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2):93~96.

6 谭丽芳,肖建美,肖拥军.病毒灭活血浆质量及应用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775~4776.

7 叶贤林,孙斌斌,杨宝成,等.自动化核酸扩增技术(NAT)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1):837~839.

8 谭菲.血站质量体系实施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268~269.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3.029

511400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 广州

柯捷,女,本科,主管护师

R197.32

2016-12-14)

猜你喜欢
血站管理体系风险管理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