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来自湖北省土地确权的实证

2017-06-24 11:30丁玲钟涨宝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地经营权农村土地

丁玲,钟涨宝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来自湖北省土地确权的实证

丁玲,钟涨宝*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农村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时期,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对完善当前土地确权政策、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湖北省6个地区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情况的实地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析是否确权和确权满意度对农户转入和转出的影响,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确权比例为75.56%的样本数据中,农户土地确权使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边际效应提高14.0%,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能够显著促进农地转出,而对农地转入影响不显著。土地确权的满意度高使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边际效应提高16.4%,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满意度对农地转出和转入均影响显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受到调查村所处地形条件等社会经济特征、承包耕地面积等家庭特征和主要工作等个人特征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可以采取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土地确权颁证的满意度、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土地流转;影响;湖北省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

核心是农民权益问题(即农民的权益能否被尊重、维护和实现等问题),而农民权益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土地权益[1]。伴随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分流,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及非农产业,造成了部分农地弃耕和撂荒、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在土地产权关系保持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分离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2],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是有效解决土地问题的途径之一。然而,土地流转需要土地确权,规模经营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必须依法解决土地的权能属性问题;集体经营体制变为家庭经营体制,前两次土地承包主要着眼于解决体制问题,而二轮延包也是完善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确保农民对土地具有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对促进土地流转,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关于土地确权对农地流转影响的实证分析比较少,且研究结论不太一致。纵观以往研究,多数研究者认为农地确权对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具有积极作用。Deininger等[3]、宋辉和钟涨宝[4]、钟文晶和罗必良[5]认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对农业生产绩效、农地流转及农地规模经营均存在着显著的影响。Zhou和Chand[6]、Holden等[7]、罗必良和李尚蒲[8]指出,农地产权管制与农地政策的不确定性会显著增加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限制农地流转规模。Holden等[9]、钱忠好[10]、黎霆等[11]认为,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农地产权能够稳定农户的社会保障权益,促进农地流转。叶剑平等[12]、闫小欢和霍学喜[13]通过对全国17个省份农村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影响中国农地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地产权状况,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和规范的农地流转合同签订对农地市场发育具备积极作用。部分研究者则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农地确权对农地经营权流转存在消极作用。Jin和Deininger[14]通过对中国9个主要农业大省8 000户农户的调查发现,村级农地调整规则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存在消极影响,但是,有无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并无显著影响。罗必良和胡新艳[15]基于广东省佛山市和东莞市638户样本农户的调查,证实了土地确权颁证后,62.8%的农户会加大土地转入的难度,法律赋权不仅强化了农户的产权强度,而且增强了农户对土地的禀赋效应,进而抑制了农地经营权流转。此外,还有少数研究者则认为,农地确权对农地经营权流转并不重要。张兰等[16]等基于江苏省13 市2000-2012 年的实地调研,得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率并未显著的影响农地流转比例。Pinckney和 Kimuyu[17]、Place和Migot-Adholla[18]分别以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土地登记对土地租赁行为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农地确权对农地经营权流转影响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国内外现有研究尚存在一定改进的空间,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农地确权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研究方面,局限于定性判断而缺少定量测度[19];第二,关于农地确权影响中国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实证研究不多见,特别是基于微观数据的证据。因此,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随县、孝感市、云梦县、黄冈、咸宁、武汉汉南等6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从是否确权和确权满意度两个维度、从转出和转入两个方面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而不是仅仅从是否确权对土地流转进行分析,这有助于审视土地确权政策对土地流转可持续性的潜在影响,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政策建议,对推动我国土地流转、完善土地确权等工作,保障农村土地财产权益、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确保十八亿亩耕地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1 研究假设

1.1 总体假设

本研究从是否确权和确权满意度两个维度解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1)产权机制:产权稳定促进土地流转,即农户土地是否确权影响土地流转行为决策。如前所述,完整安全的农地产权可以消除农户对产权归属的顾虑;完整安全的农地产权通过农地价格的交易影响对农地市场交易价格的预期,从而使得农地交易价格升高;完整安全的农地产权会极大地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土地流转。因此,土地确权将会对土地流转产生积极影响,激励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产生。

2)收益机制:确权满意度增加促进土地流转,即农户土地确权满意度影响土地流转行为决策。在土地确权过程中,农户土地确权满意度越高,农户往往对土地的预期更长远,期待土地价值的预期收益更高,往往会偏向于将农地转入或转出,以期望能使土地收益达到最大化[20]。因此,农户土地确权满意度越高,越有利于土地流转行为的发生。

1.2 影响因素假设

假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影响受到社会经济特征、家庭特征和个人特征3个方面的影响。

1)社会经济特征主要包括调查村的交通便利情况、地形条件。其中,调查村的交通便利情况越便利,农户接受新鲜事物和信息的渠道越容易,更方便农户土地流转,从事非农生产;而调查村所处地形条件是平原还是丘陵则影响土地转出是否存在市场需求,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因素。

2)家庭特征主要包括承包耕地面积、村民居住地离集镇的距离。其中,承包耕地面积对土地流转的决策行为可能存在直接影响,耕地面积过大者可能倾向于土地转出;而村民居住地离集镇的距离则直接影响了农户市民化的进程,距离近者可能更倾向于土地转出。

3)个人特征主要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主要工作、在外务工经商的时间、是否党员、特殊技能等。其中,农户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其接受新事物的认知有一定的影响;健康状况、主要工作、在外务工经商的时间和有特殊技能对是否参与土地流转有直接影响,例如,健康状态不佳者一般会倾向于土地转出,主要从事非农生产、在外务工经商时间长和有特殊技能者则倾向于土地转出;是否党员则直接影响农户的政治觉悟,客观上推动了农户参与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积极性。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区域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作为研究对象。湖北省不仅是农业大省,更是全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省,据初步统计,截至到2014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耕地4 667 hm2,农户1 062万户,且29%的耕地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流转,完成了试点地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根据《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办文〔2015〕21号)文件精神,2016年底,要求基本完成湖北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2017年进行查漏补缺,规范完善。因此,湖北省土地确权和流转的基础良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所用数据均来自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对湖北省随县、孝感市、云梦县、黄冈、咸宁、武汉汉南等6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这6个县(市、区)不仅具有较高的土地流转水平,而且农户土地确权开展较好,因此具有较高代表性。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座谈为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具体方法为:以县市为单位,根据经济状况、距离县城远近随机选择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个村,在每个样本村随机调查3户农户、2名村干部,并与他们进行访谈式的问卷调查。共发放450份问卷。于2016年2月完成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5份,有效回收率为90%,其中确权问卷总计306份,未确权问卷总计99份。座谈主要针对6个试点地区的农户和村干部代表。

2.2 变量选择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选取解释变量,结合研究的目的与研究假设,选取农户的土地流转及类型受到社会经济特征、家庭特征和个人特征3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表1)。

2.3 模型选择

本研究将利用计量模型实证测度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主要分为是否确权和确权满意度两个维度,土地转出和转入两个方面。鉴于本次问卷样本中,大量农户没有发生流转行为,我们以流转和未流转从整体上将农户的流转行为分为两类,用Probit模型来考察农户是否流转、是否转入和是否转出的决策,具体模型为:

式中:y*为潜变量,观测变量为y。村层面确权虚拟变量(未确权=0,确权=1)为两个模型的解释变量D。控制变量为X,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特征(交通便利情况、地形条件)、家庭特征(承包耕地面积、居住地离集镇的距离)、个人特征(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主要工作、在外务工经商的时间、是否党员、有何特殊技能)。

用Logistic模型研究确权满意度对是否流转的影响,首先将个体发生土地转出赋值为1,未发生则赋值为0。由于模型因变量的取值范围仅限于0 或 1,以流转和未流转将农户的流转行为分为两类,用Logistic模型来考察农户是否流转、是否转入和是否转出的决策,以Pi表示个体H发生土地流转的概率,以E(Y=1|Yi)表示给定一个Yi值,农民发生土地流转的概率。具体方法为:

两个模型在原理上没有根本的不同,但在意愿分析时考虑意愿多样性和复杂性,用Logistic模型服从逻辑分布,相比服从正态分布的Probit模型,运用更广泛,在分析复杂问题时所得更具简便性,得到的结果更具精确性。所以,在研究决策行为方面选择了Probit 模型,研究确权满意度对土地是否流转的影响时,选择了Logistic模型。运用STATA12.0 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

表1 变量赋值及统计描述Table 1 Variable assignments and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在405份样本中,确权农户为306份,占样本比重的75.56%。据分析,没有完全确权的原因是湖北省目前有部分地区还没有完成土地确权,调查发现有少数农户完全不知道土地确权政策,说明政策宣传存在盲区。流转的样本有120份,占到29.63%,其中,约有13.33%的农户发生了土地转入,16.30%的农户发生了土地转出(表2),没有既有转入又有转出的情况。从土地转出和转入样本反映的情况来看,确权地区转出户比例比未确权地区转出户比例高出 9.54个百分点,确权地区转入户比例明显比未确权地区转出户比例高出 13.64个百分点,这初步说明土地确权颁证能够显著增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有利于土地转出和转入。

表2 确权和未确权地区描述性统计状况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surveyed households about their participation in land reconf rmation

3.2 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

1)土地确权对土地转出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从模型结果看,Probit模型的Prob>chi2=0.0000(表3),表明模型运行结果总体检验显著。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变量是否确权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正,说明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对促进农村土地转出有显著作用,从边际效应来看,土地确权促进农户参与土地转出的概率提高8.60%。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明确了土地的物权,一定程度化解了农民流转的顾虑,给农民土地转出打了“强心针”。

社会经济特征变量中,调查村所处地形条件变量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正,分析原因是地形条件和村庄的发达程度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平原好于丘陵,平原相对丘陵更容易转出。调查村的交通便利情况变量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正,这充分说明调查村的交通便利程度提高,会加大土地转出的概率,土地流转的概率可以增加10.4%,解释是在发展较快交通便利的村,农户能够利用交通优势改变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从而倾向于实现土地转出。

表3 基于Probit模型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行为决策分析Table 3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Probit model

家庭特征变量中,在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承包耕地面积这一变量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负,说明承包耕地面积越大,转出的可能越小,分析原因是一方面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农业耕地补贴收益较大。

个人特征变量中,主要工作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负,变量有何特殊技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负。这充分表明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转出的影响较大,土地转出的概率可以减少8.0%,从事非农产业利于土地转出,刚好印证了前面的研究假设。有何特殊技能变量对土地转出的影响是负相关,即越是有特殊技能,土地转出的可能性越小,这与前面的研究假设相悖,分析原因是大量农民对土地提供生活保障的依赖性有余而对土地实现收益增量的期望性不足。

2)土地确权对土地转入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从表3中可知,关于确权登记颁证对土地转入行为决策的影响,Probit模型的结果显示,政策变量是否确权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负,表明是否确权对农户转入土地没有显著影响,这从侧面说明,目前新一轮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推进,并未有效提升农民的转入,解释是耕地更多地被转给了外来人口,或者是合作社与企业等非农户组织,而我们的农户调查样本并没有包含其列[21]。

社会经济特征变量中,调查村所处地形条件变量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负,表明调查村所处地形条件是平原还是丘陵与土地转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解释是农民抵触因土地地形条件不同带来的收益差异。

家庭特征变量中承包耕地面积这一变量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正,说明承包耕地面积越大,转入土地的可能越大,解释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缘故。

个人特征变量中是否从事农业生产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正,这充分说明是否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转入的影响较大,土地转入的概率可以增加3.30%,其中的解释是农业比重越大,为了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越倾向于土地转入。性别与土地转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男性不倾向于土地转入,通过数据统计可知,调查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分析原因是由于男性是外出打工的主力,不倾向于土地转入。在外务工或经商时间和特殊技能变量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负。这就意味着在外务工或经商时间越久,越反对土地转入,解释是耕种土地的劳动力有限。特殊技能变量对土地转入的影响为负相关,即越是存在特殊技能,越是不倾向于转入,分析原因是因为存在特殊技能,有能力并且主要从事非农产业,认为没必要进行更多的农业生产。

3.3 土地确权面积满意度对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

采用土地确权满意度替换土地确权进行模型回归。一方面是由于满意度是农户效用函数的直观体现,是对土地确权效果的初步评估,是确权效果的直观考量。因为只有提升土地确权的满意度和确权执行效率和公平程度,确权才可能进行得越彻底和完善。反之,如果土地确权不满意,则反映农户对确权持有怀疑甚至抵抗态度,农户则会质疑土地流转后确权证是否可以发挥保障合理合法权益的作用。所以满意度是基于农户自身的效用函数,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可能更重要。另一方面满意度也可以作为土地确权的替代变量,对上述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的Prob>chi2=0.0000,意味着模型运行结果总体而言在统计检验显著。模型结果基本与前文模型吻合,说明本文论证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1)土地确权满意度对土地转出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从模型结果看,Logistic模型的Prob>chi2=0.0000<0.01,意味着模型运行结果总体而言在统计检验显著。通过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农户对确权是否满意与农地是否转出两者之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Logistic模型的结果显示,在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变量对确权是否满意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正,说明对土地确权的满意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转出,从边际效应来看,土地确权的满意度的提高使农户参与土地转出的概率提高8.10%(表4)。

表4 基于Logistic模型土地确权满意度与土地流转行为决策分析Table 4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Logistic model

解释变量中,模型结果基本与前文模型吻合。社会经济特征变量中,调查村的所处地形条件与农地是否转出显著正相关。调查村的交通便利情况与农地是否转出显著正相关。家庭特征变量中,承包耕地面积与农地是否转出显著负相关,说明承包耕地面积存在大小差异,农户越不倾向于农地转出。分析原因,当前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农地禀赋较大的农户并不必然选择转出农地。个人特征变量中,农户的主要工作与农地是否转出显著负相关。有何特殊技能与农地是否转出显著负相关,农户的特殊技能有木匠、泥瓦匠、汽车驾驶和其他,说明农户的这些特殊技能不能很好地促进农地转出。

2)土地确权满意度对土地转入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从模型结果看,Logistic模型的Prob>chi2=0.0000<0.01,意味着模型运行结果总体而言在统计检验显著。通过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农户对确权是否满意与农地是否转入两者之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变量对确权是否满意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正,说明对土地确权的满意度越高越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土地转入,从边际效应来看,对土地确权的满意度高使农户参与土地转入的概率提高3.10%(表4)。

解释变量中,模型结果基本与前文模型吻合,说明本文论证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社会经济特征变量中,调查村的所处地形条件与农地是否转入显著负相关,地形分为平原和丘陵,说明地形条件存在差异,不会促进农地转入。家庭特征变量中,承包耕地面积与农地是否转入显著正相关,变量农户性别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负。个人特征变量中,农户的主要工作与农地是否转入显著正相关。在外务工或经商时间与农地是否流转显著负相关,说明农户在外务工或经商时间越长,农地转入的可能性越小。有何特殊技能这一变量与农地是否转入显著负相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研究表明,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承包地转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对农户转入土地没有显著影响。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满意度对促进农户承包地转出或者转入有积极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影响受到社会经济特征、家庭特征和个人特征3个方面的影响。社会经济特征变量中调查村所处地形条件、交通便利情况,家庭特征变量中承包耕地面积,个人特征变量中主要工作、有何特殊技能、在外务工或经商时间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转入转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4.2 建议

提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满意度,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根据本研究的分析结论并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确权颁证的宣传、引导和规范。可以通过加强土地确权颁证政策的宣传培训,试点先行典型示范,规范土地确权操作环节,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确保土地确权颁证的效果。

2)要逐步提升土地确权颁证的满意度。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可以通过形成多样性的纠纷协调机制,加强经费支持,完善技能保障,提升确权的服务等方面提升土地确权颁证的满意度。

3)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一方面,加大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力度,大力引进经验丰富、技能高超的种植高手或专业大户,以技能训练带动农村整体种植水平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传统农户的职业技能水平,使农民逐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生产经营技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土地流转意愿,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4)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分析结果可知,被调查地的交通便利程度越高,土地流转的概率越大。交通便利,农民能够利用交通优势选择土地经营形式,更倾向于流转土地;交通便利也有利于要素流动,即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更倾向于土地流转出去。因此,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能改善农民的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土地转入;另一方面,它能促进劳动力转移,推动土地转出,从而实现土地的合理流转。

[1] 叶剑平, 蒋妍, 丰雷.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J]. 中国农村观察, 2006(4): 48-55. Ye J P, Jiang Y, Feng L. Investigation on Chinese rural land market—Based on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from 17 provinces in 2005[J]. China Rural Survey, 2006(4): 48-53.

[2] 姚洋. 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Yao Y. Land, System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3] Deininger K, Ali D A, Alemu T. Impacts of land certification on tenure security, investment, and land market participation: Evidence from Ethiopia[J]. Land Economics, 2011, 87(2): 312-334.

[4] 宋辉, 钟涨宝. 基于农户行为的农地流转实证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市312户农户为例[J]. 资源科学, 2013, 35(5): 943-949. Song H, Zhong Z B. An empirical study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based on household surveys[J]. Resource Science, 2013, 35(5): 943-949.

[5] 钟文晶, 罗必良. 禀赋效应、产权强度与农地流转抑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3(3): 6-16, 110. Zhong W J, Luo B L. Endowment effect, property strength and restraint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Farmer household’s survey data from Guangdong Province[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3(3): 6-16, 110.

[6] Zhou Y, Chand S. Regression and matching estimates of the effects of the land certifi cation program on rural household income in China[J]. Academic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2013, 2(8): 350-359.

[7] Holden S T, Deininger K, Ghebru H. Tenure insecurity, gender, low-cost land certification and land rental market participation in Ethiopia[J].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11, 47(1): 31-47.

[8] 罗必良, 李尚蒲. 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 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及广东的证据[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12): 30-40. Luo B L, Li S P. Transaction costs of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Based on Williamson’s paradigm and evidence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0(12): 30-40.

[9] Holden S T, Deininger K, Ghebru H H. Impact of land certifi cation on land rental market participation in Tigray region, Northern Ethiopia[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07(5211).

[10] 钱忠好. 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 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农户层面的经济分析[J]. 经济研究, 2003(2): 83-91. Qian Z H. The market liquidity of contracting and operating right to rural land: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3(2): 83-91.

[11] 黎霆, 赵阳, 辛贤. 当前农地流转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9(10): 4-11. Li T, Zhao Y, Xin X. Analysis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rrent land transfer[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9(10): 4-11.

[12] 叶剑平, 蒋妍, 罗伊·普罗斯特曼, 等. 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17省调查结果及政策建议[J]. 管理世界, 2006(7): 77-84. Ye J P, Jiang Y, Prosterman R,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land use right of China’s rural areas in 2005—Survey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f 17 provinces[J]. Management World, 2006(7): 77-84.

[13] 闫小欢, 霍学喜. 农民就业、农村社会保障和土地流转——基于河南省479个农户调查的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3(7): 34-44. Yan X H, Huo X X. Employment, rural social security and land circulation of peasant—Analysi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479 peasants in He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3(7): 34-44.

[14] Jin S, Deininger K. Land rental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Productivity and equity impacts from Chin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9, 37(4): 629-646.

[15] 罗必良, 胡新艳.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 挑战、转型与创新——长江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必良教授访谈[J]. 社会科学家, 2015(5): 3-7. Luo B L, Hu X Y. China’s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Challenges,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Interview with Luo Biliang, the Changjiang Schloar, PhD Supervisor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J]. Social Scientist, 2015(5): 3-7.

[16] 张兰, 冯淑怡, 曲福田. 农地流转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14, 28(5): 73-80. Zhang L, Feng S Y, Qu F T.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farmland transfe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 case study of Jiangsu Province[J]. China Land Sciences, 2014, 28(5): 73-80.

[17] Pinckney T C, Kimuyu P K. Land tenure reform in East Africa: Good, bad or unimportant[J]. Journal of African Economies, 1994, 3(1): 1-28.

[18] Place F, Migot-Adholla S E.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land registration on smallholder farms in Kenya: Evidence from Nyeri and Kakamega districts[J]. Land Economics, 1998, 74(3): 360-373.

[19] 林文声, 杨超飞, 王志刚. 农地确权对中国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效应分析——基于H省2009-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7(1): 15-21. Lin W S, Yang C F, Wang Z G. Effect of farmland registration and certifi cation towards transfer of farmland management right: Based on the evidence of H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4[J].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16, 17(1): 15-21.

[20] 钟怀宇. 论农村土地确权后农地流转的两条路线[J]. 农村经济, 2012(1): 31-36. Zhong H Y. Two routes on the rural land transfer after rural land ownership[J]. Rural Economy, 2012(1): 31-36.

[21] 付江涛, 纪月清, 胡浩. 新一轮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否促进了农户的土地流转——来自江苏省3县(市、区)的经验证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 16(1): 105-113. Fu J T, Ji Y Q, Hu H. Does new-round land confi rmation, regist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boost the land transfer among farmers? A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3 counties in Jiangsu Province[J].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6, 16(1): 105-113.

(责任编辑:童成立)

Inf uences of rural land reconf rmation 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A case study of Hubei Province

DING Ling, ZHONG Zhang-bao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and the Rural Social Construction &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China’s rural areas have entered a period of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Studying the infl uences of reconfi rmation of land usage right is of great signifi cance to the land circ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Based on a survey data of six regions in Hubei Province, and applying the Probit and Logistic model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 uences of the participation in land reconfi rma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land reconfi rmation on rural land transfer in and out of rural households and discussed the infl uences of rural land reconfi rmation 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the surveyed households, 75.56% of them participated in the land reconfi rmation and the marginal effect of rural land reconfirmation 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s 14.0%, and it also shows that rural land reconfirmatio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rural land transfer-out but shows little influence on land transfer-in. The marginal effect of high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land reconfirmation on land circulation has been increased by 16.4%, and it works for both transfer-in and transfer-out. This paper also finds out that the influences of rural land reconfirmation 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are also affected by the local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soci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he contracted land area and othe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s with heterogeneity. Therefore, to promote orderly rural land circula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o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guidance, to increase the land reconfi rmation satisfaction, to enhance the skill training of farmers, and improv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rural land; land usage right; land usage right reconfi rmation; land circulation; infl uencing factors, Hubei Province

F301.2

A

1000-0275(2017)03-0452-08

10.13872/j.1000-0275.2016.0122

丁玲, 钟涨宝.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来自湖北省土地确权的实证[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3): 452-459.

Ding L, Zhong Z B. Infl uences of rural land reconfi rmation 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A case study of Hubei Province[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7, 38(3): 452-45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ASH007)。

丁玲(1980-),女,湖北枣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土地流转研究,E-mail: dl@mail.hzau.edu.cn;通讯作者:钟涨宝(1963-),男,浙江宁波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研究,E-mail: zzbemail@mail.hzau.edu.cn。

2016-06-27,接受日期:2016-10-02

Foundation itteemm:: Key Project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6ASH007).

Corresponding authhoorr:: ZHONG Zhang-bao, E-mail: zzbemail@mail.hzau.edu.cn.

Receeiivveedd 27 June, 2016; Acceepptteedd 2 October, 2016

猜你喜欢
农地经营权农村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经营权研究
民法典物权编应如何完善土地经营权?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多方共赢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