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呋辛钠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围术期感染效果的对比研究

2017-06-26 07:53袁冬冬郭丽萍杨玉玲
上海医药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术期感染

袁冬冬+郭丽萍+杨玉玲

摘 要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呋辛钠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围术期感染上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10月—2017年2月间自我院神经外科出院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情况,按围术期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头孢曲松钠组和头孢呋辛钠组,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的颅内感染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头孢曲松钠组发生3例颅内感染,头孢呋辛钠组发生2例颅内感染,两组感染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考虑到术后颅内感染治疗的难易程度,头孢呋辛钠较头孢曲松钠更适宜用作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围术期感染预防用药,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中的推荐一致。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 头孢呋辛钠 高血压性脑出血 感染 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R978.11; R743.2; R65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1-0014-03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eftriaxone sodium and cefuroxime sodium on the prevention of perioperative infection of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YUAN Dongdong**, GUO Liping, YANG Yul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7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Henan 45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eftriaxone sodium and cefuroxime sodium on the prevention of perioperative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The data from 50 outpatients underwent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surgery from October, 2016 to Febr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eftriaxone sodium group and a cefuroxime sodium group. Intracranial infection rate i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 software. Results: Three case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occurred in the ceftriaxone sodium group while only two in the cefuroxime sodium group, which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efuroxime sodium is more suitable than ceftriaxone sodium for the medication of prevention of perioperative infection i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raniotomy when the difficulty of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s considere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commendations in the 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2015 Edition).

KEY WORDS ceftriaxone sodium; cefuroxime sodium;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infection; perioperative

臨床上主要通过开颅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1],但手术过程中也会破坏患者脑部组织的解剖学结构、减弱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导致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神经外科清洁手术的术后感染率[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中推荐,颅脑手术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不过,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等印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4]中推荐的颅脑手术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中却不再包含头孢曲松钠,且未作详细说明。为了解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呋辛钠预防神经外科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围术期感染的疗效差异,我们对在2016年10月—2017年2月间自我院神经外科出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从在2016年10月—2017年2月间自我院神经外科出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患者中选择50例,按围术期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头孢曲松钠(罗氏芬,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组和头孢呋辛钠(明可欣,意大利依赛特大药厂生产)组各25例。预防性用药时机为切皮前0.5 ~ 1 h;头孢曲松钠用量为经静脉滴注1 g/d,头孢呋辛钠用量为经静脉滴注1.5 g/8 h;术后停药以拔出引流管时间为准。允许合并疾病为冠心病、心房颤动、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前列腺肥大、肺动脉高压、肥厚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肾病,两组中有合并疾病的患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表1)。

1.2 排除标准

本研究不包括有下列情况的患者:①术前已有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等;②免疫抑制,如在服用环孢素、他克莫司等治疗;③术前1周内使用过其他抗菌药物;④存在易感疾病,如糖尿病等;⑤用药不合理,包括未足量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超过3 h却未追加用药剂量或未在切皮前0.5 ~ 1 h开始用药;⑥死亡。

1.3 颅内感染判定标准

1)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如培养结果为阴性,则由主管医师综合以下各项临床表现作出判定[5]:①体温持续高于38.5 ℃;②脑膜刺激征阳性;③脑脊液外观浑浊,且其中白细胞计数>8×106/L并以多核细胞为主;④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

2)手术切口感染:①切口红肿并伴炎性分泌物渗出等;②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版)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内感染率

两组所有患者术后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均呈阴性,但依据体温和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判定,头孢曲松钠组发生3例颅内感染,感染率为12.0%;头孢呋辛钠组发生2例颅内感染,感染率为8.0%。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感染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

2.2 感染治疗

两组感染患者的感染均在及时更换抗菌药物治疗后得到控制,其中头孢曲松钠组感染患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数平均为2.5种,头孢呋辛钠组感染患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数平均为1.0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头孢曲松钠组感染患者的感染至得到控制的平均天数为11 d,头孢呋辛钠组感染患者的感染至得到控制的平均天数为8 d,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后的颅内感染率较其他神经外科手术高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但发生率不高,约占全部并发症的1.52% ~ 6.6%[6]。本研究的颅内感染率较神经外科手术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脑脊液和皮下积液中的少量血液均为良好的细菌培养基,一旦有细菌侵入即可迅速蔓延开来;②术后引流时间长,拔除引流管后出现的皮下积液使得细菌逆行侵入颅腔而致感染的几率增大;③手术时间较长,术野暴露时间久会致细菌在切口深部定植的机会增多[7];④样本量偏小。

3.2 两组感染率相当与我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一致

非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约占70%),因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围术期感染的预防菌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次之。我院2014—2016年革兰阳性菌耐药监测数据显示,革兰阳性菌对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呋辛钠的敏感率分别为64.5%和61.2%。本研究中的两组感染率相当,这与我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一致。

3.3 头孢呋辛钠较头孢曲松钠更易在脑脊液中达到最低抑菌浓度

头孢呋辛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达其血浓度的20% ~ 30%,而头孢曲松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为其血浓度的10% ~ 20%[8],因此头孢呋辛钠更适用于开颅手术围术期感染预防。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呋辛钠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8 μg/ml[9]。在均按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用药的情况下,头孢呋辛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更易达到最低抑菌浓度。

3.4 头孢呋辛钠组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较头孢曲松钠组患者容易

头孢曲松钠组3例感染患者的治疗均经历了更换数种抗菌药物,包括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美罗培南和盐酸万古霉素,而头孢呋辛钠组2例感染患者的治疗只使用了一种抗菌药物头孢哌酮纳舒巴坦钠,这可能与头孢曲松钠有抗革兰阴性菌活性、更易筛选耐药的革兰阴性菌、致使治疗难度增加有关。

3.5 头孢呋辛钠的抗革兰阳性菌作用较头孢曲松钠强

头孢呋辛钠属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曲松钠属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看,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抗革兰阳性菌作用较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強,但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不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10]。

4 小结

由于颅内感染的后果严重,重残率和病死率高,因此临床上以预防为主[11]。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围术期感染预防,使用头孢呋辛钠较使用头孢曲松钠更为适宜,与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等印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中的推荐相符。

参考文献

[1] Steiner T, B?sel J. Options to restrict hematoma expansion afte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Stroke, 2010, 41(2): 402-409.

[2] 张晓硌, 沈明, 张楠, 等. 1 510例神经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研究[J]. 上海医药, 2012, 33(23): 7-9.

[3]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 [2017-02-17]. http://www.moh. gov.cn/mohbgt/s9508/200903/39723.shtml.

[4]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器材局. 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通知[EB/OL]. [2017-02-17]. 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201508/ c18e1014de6c45ed9f6f9d592b43db42.shtml.

[5] 宋琦, 王永和, 曹培成, 等.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17(3): 181-183.

[6] 韩瑞军.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4): 449-450.

[7] 裘天仑, 金国良, 王晓明.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19): 2553-255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176.

[9] Clinical &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fifteenth information supplement [M]. Wayne, Pennsylvania, USA: Clinical &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2012: 52.

[10] 薛雨, 陈宇瑛.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最新研究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 36(2): 86-92.

[11] 符慧芬, 于正涛, 翁秀珍, 等.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6): 4051-4053.

猜你喜欢
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术期感染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手术原因的临床研究
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内科保守治疗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