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7-06-26 18:50李万辉
上海医药 2017年11期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治疗

李万辉

摘 要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的康复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再联合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值比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性。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的动作能发育商和言语能发育商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但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值评分改善程度与治疗2个月后比较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结论: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对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且其效果在治疗2个月后最为显著。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神经调控 肌张力低下 脑性瘫痪 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2.3; R74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1-0045-03

Effect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nerve regulation in children with hypotonic cerebral palsy

LI Wanhu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Luoyang Central Hospital, Henan 4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nerve regula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ypotonic cerebral palsy. Methods: Sixty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ypotonic cerebral pals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each. All the children underwent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mea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nerve regulation besides. 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mparison of Gesell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treatment. Both action and verbal abilities in Gesell Developmental Diagnostic Scale were much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months after treatment, however, all the Gesell indexes in the third month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second mont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clusion: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nerve regulation has certain effect in children with hypotonic cerebral palsy and its effect is more obvious in the second month after treatment.

KEY WORD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nerve regulation; hypotonic;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肌張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患儿通常需接受康复治疗。但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较长,且治疗难度也较大[1]。因此,临床上一直在寻找其他治疗方法,以期能更快、更显著地改善患儿病情,提高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2]。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是目前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的较为新颖的治疗方法之一。本研究观察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研究对象为60例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年龄≥6个月且无癫痫发作史。60例患儿被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患儿分别为16和14例,年龄6 ~ 24个月,平均年龄为(15.2±1.3)个月,他们接受传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男、女患儿分别为17和13例,年龄6 ~ 24个月,平均年龄为(15.0±1.2)个月,他们接受传统的康复治疗联合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的康复治疗,具体包括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和按摩等。

观察组患儿除接受传统的康复治疗外,还接受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具体操作如下:使用英国Magstim公司生产的RAPID 2型经颅磁刺激神經调控治疗仪,指导患儿俯卧并定位于其第4、5腰椎间隙进行磁刺激治疗。磁刺激线圈直径为70 mm,磁场强度维持为0.8 T。磁刺激治疗量为可引起最小神经动作电位的磁输出量的90%。治疗选择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频率为30 Hz,刺激时间为0.2 s。设定脉冲串重复个数80次。每日治疗1次,每次维持20 min。连续治疗10次后间隔2周,而后再次进行治疗,如此循环,连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依据《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即动作能发育商、应物能发育商、言语能发育商和应人能发育商,于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后各对患儿进行1次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版)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性。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的动作能发育商和言语能发育商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均P<0.05);但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值评分改善程度与治疗2个月后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表1)。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是其一种类型,由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所致,治疗较为困难[3]。另外,因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缺乏抗重力伸展能力,传统的康复治疗效果也不显著。因此,临床上一直在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能更好地改善患儿预后。

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已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且被证实对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可获较为理想的效果[4]。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通过对大脑皮层、脊髓神经根等进行磁、电刺激,可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调节大脑局部皮层的功能[5]。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磁刺激的频率、强度等进行调节,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6]。但在进行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前,需先测得受治者的运动诱发电位。而对年龄在2 ~ 3岁的患儿,测量运动诱发电位较为困难,甚至有文献报告患儿可能发生癫痫发作等不良反应[7]。

本研究观察了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磁刺激部位进行了改进,对第4、5腰椎间隙进行磁刺激,不仅记录到下肢神经动作诱发电位,且因第4腰椎至第3骶椎之间脊髓发出神经逐渐汇合成坐骨神经并支配着双下肢[8],故还可增强局部肌肉的收缩力、预防局部肌肉萎缩的发生、改善局部肌肉的发热和紧张状况。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在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的动作能发育商和言语能发育商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均P<0.05),表明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对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各评分改善程度与治疗2个月后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提示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以治疗2个月后的康复效果为最佳。总之,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对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连续治疗期限以2个月为宜。至于此后是否需再次进行连续治疗,还待进一步的研究给出答案。不过,已可肯定的是,在短期内进行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对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确有一定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正文, 程敏. 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与婴儿脊髓性肌萎缩的对比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15): 1539-1541.

[2] 马彩云, 尚清, 吴值荣, 等. 96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血串联质谱检测的临床分析[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2, 11(9): 943-947.

[3] 邓晓青, 滕新, 古丽梅, 等.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9): 164-165.

[4] 郭志伟, 陈华平, 母其文, 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瘫患儿功能网络的影响[J]. 西部医学, 2014, 26(4): 435-438.

[5] 何展文, 罗向阳, 梁立阳, 等. 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和MRI表现[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 11(3): 272-274.

[6] 李海峰, 尹宏伟, 邹艳, 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6): 433-435.

[7] 仇爱珍, 李新剑, 董建安, 等. 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36): 4510-4513.

[8] 张玉琼, 丁建英. 经颅磁刺激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6): 515-517.

猜你喜欢
脑性瘫痪康复治疗
鄂州市儿童脑性瘫痪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类型调查分析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Q4情景互动式康复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和步行功能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