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中学物理名师教学大赛反思

2017-06-27 12:05韦超
中学物理·初中 2017年6期
关键词:感恩成长学习

韦超

摘 要:经历了参加全国中学物理名师赛课的过程,有许多的收获和感悟.这个过程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打磨的过程,是向着“完美老师”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导师、朋友、亲人陪伴着前行,是一个完美的团队造就了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学习;成长;感恩;反思

2016年9月,笔者有幸代表重庆市初中物理教师参加了在南昌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名师教学大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教学名师”们同台献技深感荣幸.全国中学物理名师教学大赛是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教研部门和物理教学专业委员共同组织承办,自2008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参赛选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过自下而上认真评选的基础上推荐产生,最后选派初、高中在职教学名师各一名进入全国大赛.每位选手要面对当地中学生和几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学同行现场展示一节40分钟的课堂教學活动.对于一个中学物理老师来说,能够参加全国级的赛课活动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从“备赛”到“参赛”再到“观赛”,经历了几多艰辛,在一路艰辛中,得到许多的帮助,也有许多收获和感悟,在此感谢帮助我的所有老师们!

笔者自站上讲台以来,从边远的农村中学到市重点中学,再到区物理教研员岗位,虽然有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历,但也有十年没有走上讲台从事一线的课堂教学了.从选定课题后就在思考:如何设计教学流程?如何设计实验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将平时的理论融入到教学中去?如何创新学习方式?这些问题在脑海中一直盘绕了近一个月.首先是学习:一是学习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翻阅教学杂志和专业书籍,以期在备课中能得到应用;二是学习案例,将近年来收集的视频资料、教学设计文本等认真观摩和学习,包括全国青年教师优质课的视频、全国名师赛的视频观、重庆青年教师优质课的视频等,认真揣摩上课老师的设计和设计意图,分析其中的得失;三是学习课标和教材,熟悉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研究把握教学的“度”,认真研究各版本教材的编写,研究文本的呈现方式,研究实验设计的异同等,通过学习,使自己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在8月初写出了教学设计的初稿,但要把这些理解和认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8月7日,笔者带着教学设计的初稿,在重庆市教科院物理教研员阮享彬老师的组织下,同重庆市初中物理中心教研组的部分老师们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备课,参与者都提出了详细而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实验设计方面都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点子.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与永川区初中物理中心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认真研究实验,收集生活中的大量物品,从失败、失败、再失败到逐渐找到一些实验的方法,同时还要不断的修改教学设计,锤炼课堂教学的语言,对教学中的关键语进行研究.9月2日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效果很不好,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周末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教学是实践活动,不是纸上谈兵,一定要借这个机会多练习、多磨炼自己!然后多次回看上课的录像,重新设计实验,修改教学设计和语言.9月8日,在重庆市物理教研工作会上我主动要求上教研课,得到了市教科院物理前辈汪勃老师和现任物理教研员周智良老师、阮享彬老师的大力指导,得到了全市物理教学精英们的专业指点,之后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再一次进行反思和修改,并在萱花中学肖天成老师和杨兵老师的帮助下将课堂教学的关键语言进行了字斟句酌的锤炼,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9月27日,赛课的前一天晚上,笔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想到一个试讲时的情景:一名同学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小心把干电池从电池夹里掉出来了,他在装回电池夹的过程中把电池的正负极装反了.于是想到一个问题:在没有学习串联和并联的时候,为什么要用两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呢?这是不是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呢?同时也是不是增加了实验过程中的障碍?便立即翻开教材查阅,发现教材中的实验都是用的一节干电池.这是笔者从教物理以来都忽略了的问题,也许是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的问题,是研读教材和理解编者意图的收获.用一节干电池能让小灯泡发光没问题,但能让电动机转动吗?能让电子门铃发声吗?于是进行实验,结果实验全部成功.笔者立即修改实验设计和重新准备学生实验器材.在教材中原来还蕴含了这么多的秘密.

同时还在思考“短路”的实验:按现在的设计虽然实验能确保成功,但实验效果的明显程度始终不令人满意.发现细铜丝每次烧断时都是从接线柱处断开,并且每次烧断的速度都很快,几乎看不到发红的过程,闭合开关看到附着在铜丝上的棉花冒烟后细铜丝瞬间烧断.能不能让细铜丝在烧断的过程中“慢”下来,让细铜丝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先发红,再引燃附着在上面的棉花,这样实验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并且对后面“焦耳定律”的学习会作好铺垫.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取得成功,这说明实验教学无止境.在实践中多思考多动手都有可能使实验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加这次大赛,对于一个物理老师来说,是一次机会,是一次重要的机会,站在讲台上同来自全国的同行们同台献技,也是一个物理老师的幸福!自己觉得有很多收获,特别是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

1 对“教学需要设计”的理解

以前只是写教案,主要是将教学活动的流程按部就班地书写出来,更多关注教师活动流程,做到心中有数或是有预案,很少关注学生行为或活动,即使有关注也是较为浅层次的,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和设计.事实上课堂教学与教案的预设有很大的出入,或是预设不恰当不正确甚至影响到教学过程实施的教案比比皆是.教学过程是需要设计的,做好教学设计,事前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有备而上课,教学过程就会更流畅、更有效、更有活力,有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进行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就会变得很轻松.教学设计从大的方面来看包括三方面:课前、课中和课后.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就做好了教学准备,教学设计首先要进行各种分析,比如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等,而不能盲目的去授课;然后要制定教学策略,阐明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等;要对学生发展状况做一些预设和判断;还要做好课后的作业设计或是活动设计,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对于设计一堂课是很重要的.

2 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理解

教学策略的选择主要解决“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教学策略的选择直接反映了设计者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而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适当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交流活动的总体考虑.

在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确定上,采用了在真实情景中学习、实验+生活事例、问题驱动等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采取如下方法去帮助学生学习:

(1) 创设学习情景.用生活中关于“电”的有趣事例来设计问题,一是从物理学史(伽尔瓦尼、伏特、戴维等对电流的研究)中发掘素材,二是制作模拟炸弹,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巨有强烈的震撼力,从而感知电流的存在,为学生创造惊喜,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电”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2)师生合作实验.重要实验,教师亲自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营造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能对“电”有了更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学生体验用蓄电池烧断细铜丝的过程,清楚地认识到电源短路的危害,用拆除模拟炸弹的方法体验用电器被短接,随着一声响亮的爆炸声,其情景一定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融入多媒体技术和微视频元素.利用多媒体技术从微观的角度帮助学生对电流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形象化、直观化,将电荷的定向移动形象化,从视觉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4)问题驱动,展开积极讨论.以六个典型问题将课堂教学全过程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逻辑暗线,在课的结束部分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疑问并记录在学习提纲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 对“反复修改教学设计”的理解

精心设计并反复修改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师从一个微观的“点”出发而研究教学的“面”,对一节课的教学有更深的思考和研究,大大地提升研究的“深度”和质量.从教学设计的准备到后面的多次试讲磨课、实验设计、研讨修改等,每一次都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精练,重点和目标越来越明确,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方法越来越精准.教学设计的反复修改是在对教学实践进行仔细反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的更新或发展,经过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比原来的更好、更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执行.

4 对“教研需要参赛精神”的理解

通过参赛,我会将参赛中的一些工作精神带到本职的教研工作中去,将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学校、转移到课堂,将经验型的教研转型为实证型的教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能力提升、探索规律;既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又强调教师之间的分享与合作.营造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研究质量.学科教研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研究工作中去,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虚心向教师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如果每个老师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参加竞赛课那样去作充分的准备的话,笔者相信,这个教师的课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好评与喜爱;如果每个教研员把每次教研活动都当成参加竞赛那样去作充分准备的话,那么教研工作也会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好评与肯定.

一个人心存感恩,才会心中有爱;心中有爱,才会真诚地去关心别人,才会快乐地投入工作.

能够顺利参加这次全国中学物理名师教学大赛,首先得感谢重庆市教科院周智良所长和阮享彬老师,是他们给了我机会和勇气,不断的指导并激励着我前进;感谢物理界的前辈汪勃老师,在我最彷徨的时候指点了迷津;感谢重庆市初中物理中心教研组和各区县的教研工作者们,在备课最艰苦的时候给了我力量;感谢萱花中学和萱花中学初中物理组,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了我平台和帮助;感谢永川区教科所,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了我支持;感谢我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光环也有他们的一半.

此刻心中总有一份不安,通过参赛使我深深明白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同行们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自己需要在业务上不断的刻苦钻研,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扎实.只有在努力进取中才能发展,成功其实就是自己在打磨自己,自己在超越自己.作为教研员,感恩的回报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服务于教师的工作中去,感恩于为自己创设展示舞台的单位,感恩于为自己指点迷津的每一个人.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老师.”虽然没有每天都在一线课堂,但希望能和众多的年轻教师一起研究课堂,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份志向、多一份精神、多一份素养、多一份品性,向“完美老师”拼搏努力!

猜你喜欢
感恩成长学习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