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

2017-06-27 08:56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教坛宝座节选自

作品简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是一部有趣、幽默、讽刺、寄托着作家理想的小说,无论是对于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具有吸引力。

小说中,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在阴差阳错下,互换了位置,王子成了贫儿,贫儿成了王子。贫儿因穿着王子的衣服,可以在王宫里尽享荣华富贵,还当上了新国王。而真正的王子却四处流浪,不得不忍受贫穷和乞丐们的欺凌嘲讽。在好人亨顿的帮助下,爱德华王子经过重重劫难,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最终回到了王宫。而贫儿汤姆在良心的谴责下,将不属于自己的王位还给了真正的王子。此后,爱德华成了一位仁慈的君主,和他的子民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作家虚构的这个充满巧合的故事里,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歌颂了儿童天真、善良的心灵,讽刺了王室生活的奢侈和繁文缛节,批判了不人道的、残酷的法律,引导人们保持诚实、善良的品性并且学会换位思考。

精彩片段

王子和贫儿换穿衣服

“夏天,我们在运河和大河里趟水、游泳,大家都把身边的人往水里按,拍水浇他,还扎猛子,大声叫,翻跟头,还——”

“只要能这么玩一回,拿我父亲的江山换也干呐!请你再讲下去。”

“我们在吉普赛街绕着五月柱跳舞唱歌,在沙里玩,大家都拿沙子把身边的人埋起来;有时候我们还用泥做点心——啊,那真是可爱的泥巴,全世界再没有那么好玩的东西——殿下,不瞒您说,我们差不多就在泥里打滚。”

“噢,请你别再讲了,真是太妙了!要是我能穿上泥那样的衣裳,光着脚,在泥巴里快快活活地玩它一回,就一回,没有人骂我或者阻止我,我简直可以连王冠都不要了!”

“亲爱的殿下,要是我可以穿一回您那样的衣服——就一回——”

“噢,你喜欢吗?那就这样吧。脱下你的破衣服,穿上这些好看的,小伙子!这虽然只是片刻欢乐,但也一样带劲。咱们可以趁这个机会快活快活,有人来干涉之前,又可以换过来。”

几分钟后,小威尔士王子穿上了汤姆的破烂衣裳,而穷人国的小王子却穿上了华丽的王家服装。两个人跑过去,肩并肩地站在一面大镜子前,啊,真是奇迹,好像根本不曾有过什么变化!他们互相瞅瞅,又瞅瞅镜子,接着又互相瞅瞅。最后,小王子莫名其妙地说:

“你说这是怎么搞的?”

“啊,好心的殿下,别让我回答。我这样身份的人说这样的话,恐怕不合适。”

“那就让我来说吧。你的头发和眼睛,声音和态度,外表和身材,面孔和表情,全都和我一样。要是我们两个光着身子出去,谁也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威尔士王子。现在,我穿得跟你刚才一样,我就更能体会你刚才的感觉……”

(节选自《王子与贫儿》第3章,题目为编者加)

写作示范

这几段主要是精彩的对话描写。贫儿高兴地向王子介绍穷孩子们的游戏和欢乐,王子羡慕不已;王子无比羡慕贫儿自由和亲近自然的快乐,贫儿却羡慕王子华丽的衣服。这符合他们的身份和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理。王子愿意与贫儿换穿衣服,体现了他宽容、善良的性格。换衣服之后的神态描写栩栩如生,表现了他们对二人长得如此相像而感到惊奇的心理。

不认母亲后的悔恨

这个假冒的国王兴奋得脸颊绯红,双眸闪亮,他的感情徜徉在快乐之中。就在他要举手再抛出一把赏钱时,忽然,他瞥见一张苍白、惊讶的面孔从人群第二排中使劲儿挤出来,一双凝神的眼睛紧紧盯着他。一阵惊慌的感觉掠过他的全身,使他头晕目眩,他认出那是他的母亲!他随即把手向上一举,手掌向外,遮住眼睛——这是他老早就有的下意识动作,原是由一件早已忘却的事造成的,后来便成了习惯。转眼间,她已经从拥挤的人群中挣了出来,推开卫兵,到了他身边。她抱住他的腿,一个劲儿地亲吻着,口中叫道:“啊,我的孩子,我的宝贝!”那张因欢喜和挚爱而变了形的脸向他仰著。护卫队里有一个军官大骂一声,揪住她,用强壮的胳膊使劲儿一推,她便跌跌绊绊地回到原处去了。这件悲惨之事发生时,汤姆正在说:“我不认识你呀,你这女人!”可是看到她受到如此待遇,他心里又十分难过。人群把她拥走,快要看不到的时候,她转过脸来看了他最后一眼,她是那么委屈、伤心,他忽然感到羞耻,他的骄傲得意化为灰烬,连窃取来的帝王威风也枯萎凋谢。眼前的荣华一下子变得分文不值,像破布片似的从他身上脱落掉了。

巡幸的队伍继续前进,再前进,街道装扮得更加华美,欢迎的人潮更加热烈,可是对汤姆来说却好像空无所有,他看不见也听不到。国王的身份已经失去它的高贵与甜蜜,它的豪华变成了耻辱,悔恨使他良心备受煎熬。他说:“愿上帝使我摆脱这样的禁锢吧!”

不知不觉中,他已恢复了当初被迫当国王时的语调。

光彩照人的巡幸队伍继续前进,像一条斑斓绚丽的、绵延不断的长蛇,穿过这座奇特古城里弯弯曲曲的街巷,穿过欢呼的人群;可是骑在马上的国王仍是低着头,双眼无神,只能看到母亲的脸和那副伤心的神情。

(节选自《王子与贫儿》第31章,题目为编者加)

写作示范

这几段描写了在国王出巡受贺途中,汤姆突然见到母亲时的情景,以及汤姆不认母亲之后深深的悔恨之情。这个过程中,汤姆的心理跌宕起伏:快乐→惊慌→难过→感到羞耻→悔恨,显得真实、细腻。周围人的欢呼和热烈与汤姆的悔恨、伤感的神态形成鲜明的对比,都表明汤姆是一个爱母亲、良心未泯的人。

等待国王加冕

让我们倒退几个小时,在这值得纪念的加冕日的清晨四点钟去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看看,我们不是没有伴儿,因为尽管还是夜晚,我们却发现看台上已燃起火把,挤满了人,他们都很愿意坐上七八个钟头,一直等到可以看国王加冕的时候——这样隆重的大典,他们一生恐怕难以指望可以看到第二次。是的,从三点钟响起预告的炮声后,伦敦城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就忙碌起来了,那些没有爵位的有钱人专门从为他们保留的入口拥入看台,他们早已花钱买到了权利,可以到看台上找座位的。

时间过得很慢,很单调。所有的骚动都已停止了一段时间,因为每个看台都早已挤满了人。我们可以坐下来,趁着空闲看一看,想一想。太阳被薄云遮着,许多看台和楼厢全都挤得满满的,一些柱子和突出部分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北边大袖廊的全部——它是空的,等待着英国权贵的到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宽大的教坛,铺着质地讲究的地毯,上面摆着国王的宝座。宝座在教坛的中央,一个四级的台子又把它垫得更高一些。宝座上放着一块粗糙扁平的岩石——那就是苏格兰的天命石,许多苏格兰国王就是坐在这块石头上加冕的,所以后来终于具有了神圣的性质,可以为英国国王服务于同一个目的了。宝座的脚踏上都盖着金丝绒。

周围一片寂静,火把不起劲儿地燃着,时间沉闷地过去。终于,姗姗来迟的曙光出现了,火把被熄灭掉,温和的阳光充满了宽大的空间。这座高贵建筑物里的全部特点都可以看清了,但还是有些虚幻缥缈的感觉,因为太阳被薄云遮着。

(节选自《王子与贫儿》第32章,题目为编者加)

写作示范

这几段是生动、具体的场景描写。特别值得借鉴的是作家的叙述方式,即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作家带着读者“去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看看”,在介绍教堂里为国王加冕典礼所作的准备和布置时,接连用了8个“我们”,使读者感到格外亲切,如同身临其境。作家有条不紊地介绍了看台、楼厢、袖廊、教坛、宝座、天命石、宝座的脚踏等各处的情形,具体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加冕典礼的庄严和隆重的气氛。

猜你喜欢
教坛宝座节选自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岁月流金,无悔教坛
孝感市:构建五级专业荣誉体系 写好教师专业成长奋进之笔
抢宝座
十月
名家写夏天
当一颗努力发光的教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