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清光绪四年至九年芜湖关贸易情形论略”

2017-06-28 15:09许宗茂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货值鸦片芜湖

许宗茂



海关史

解码:“清光绪四年至九年芜湖关贸易情形论略”

许宗茂*

“清光绪四年至九年芜湖关贸易情形论略”,真实地反映了芜湖海关(洋关)建关初期进出口贸易状况,涉及的内容颇为丰富,作为一个时期文字与数字的记载,作为近代安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对研究海关近代史以及安徽对外贸易、农业、工业、商业、医药、水利、金融、航运、市场、人文等方面均有一定益处。本文试图对其中进出口贸易货值、税种税额、鸦片进口、稻米出口、中药出口、宣纸工艺等进行解读,体现“落墨在旧史,着意在当下”。

近代海关;芜湖关;贸易统计;贸易报告

引 言

芜湖素称“千年江城”。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增辟为通商口岸。光绪三年(1877年)四月一日(农历二月十八日)设立芜湖海关(亦称新关、洋关),五月底正式办理业务。“芜湖关一开,屹然与上九、下镇鼎力为长江巨埠。”*《皖政辑要》(清)“上九”指九江,“下镇”指镇江,第9页。

“清光绪四年至九年芜湖关贸易情形论略”是6份呈报的汇编,分别由芜湖税务司白恩(光绪四年、六年、七年)、亚列门(光绪五年)、赫司(光绪八年)、教立克(光绪九年)于翌年第一季度呈报,计126页,属于海关贸易统计的范畴,行文名称规范统一,文字数据详实可读。这份珍贵史册,深蓝色的封皮已破损,中间钤有“安庆市图书馆珍藏”之印章(安庆曾作为安徽省省会长达178年)。左边用白线缝扎,右边贴有竖条白纸,从上至下楷书题写“芜湖关贸易情形略论”,下方注有小楷“清光绪四年至九年和一八七八年、一八八三年”等字样。

贸易情形论略“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统计形式,主要根据口岸及地区特点,以贸易及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情形来分析贸易状况,或以部分贸易统计数据比较来阐述贸易变化及特点等。”*《中国海关通志简编本》编纂组:《中国海关通志》(简编本),2015年版,第36页。总体反映芜湖关贸易状况和货物流向,如每年进出口贸易货值与上年同期对比分析;贸易品名、数量、产地、货值及比重,影响贸易之社会、经济因素;税额征收;贸易船只及国别、总吨位数;金银进出口对比值;两张芜湖气象及江水涨落表;中药材出口药名、产地细列;宣纸生产工艺与市场销售等。结尾均署名呈报时间、呈报人。

作为一个时期海关的历史文献,这份“沉睡多年的史料”,不仅见证了芜湖海关开关初期大事记,更好地了解海关近代发展史,还有助于对安徽的农业、工业、商业、医药、水利、金融、航运、市场、人文等方面之研究。经过笔者至琐至细的辨析与梳理,结合安徽之特点,透过长达百余年时光隧道,现将进出口贸易货值、税种税额、鸦片进口、稻米和中药出口、宣纸生产工艺予以重点梳理解析。数据、文字与历史相融,充满了诱惑力。

一、进出口贸易货值与税种税额

(一)进出口贸易货值

表1 1878年-1883年芜湖关进出口贸易货值表

备注:表中计量单位(关平银两)

表1横列名称栏,包括进口总数、进口洋货、进口土货、出口总数、进口超过出口数、进出口总值。与现今海关统计主要区别在于进口总数中,划分洋货与土货。进口洋货与进口土货净值已分别扣除复出口洋货值、复进口土货值所得的余额,是自1867年始立的海关贸易统计中的一种价格指标。进口超出口数额之多,形成的逆差之大,既有包含进口土货的因素,也受限于当时的小农经济。

1.进口洋货。光绪六年(1880年),进口洋货货值237.46万两。当年洋货主要品名为鸦片173.25万两,占74.23%;棉织品20.78万两,占8.8%;毛织品8.07万两,占3.4%;金属2.14万两,占0.9%;杂货30.32万两,占12.7%。光绪九年(1883年)进口洋货总值196.51万两,当年洋货主要国别、品名、比重:印度鸦片占70%;英国棉毛织品、金属杂货占10%;香港糖、扇子、麻袋占7%;德国棉织品、火柴、钢窗玻璃占2%;美国棉织品、煤油、木板占2%;奥国檀香占2%;日本八角、海参、人参、香菌占1%;其余为南洋群岛、比利时、荷兰等占2%。由此可见,进口洋货主要包括鸦片、棉织品、毛织品、金属、杂货等五大类,输入的国家和地区有10余个。贸易是西方国家的主要利益,大量以消费为主的舶来品充斥市场,对民族工商业产生了冲击。

2.进口土货。光绪四年(1878年)进口土货货值69.95万两,口岸输入地及货值、比重,其中上海46.12万两(占65.42%),汉口21.36万两(占30.39%),九江2.3万两(占3.26%)。光绪七年(1881年)进口土货货值60.76万两,其中上海38.86万两(占63.69%),汉口16.21万两(占26.56%),九江4万两(占6.55%),镇江1.75万两(占2.87%),宁波0.2万两(占0.33%)。由此可见,芜湖关与国内各商埠的转口贸易构成了芜湖开埠后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交通便利,距离较近,贸易关系最为紧密。此外,输入土货的口岸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光绪八年(1882年),进口土货货值57.77万两,比上年有普遍之减少,据当年报告所称:“实因夏秋之交洪水大作,受其患者,几及大半省,现有百万以上之居民赖官方于芜湖郊外及省城附近之区域收容救济。”光绪九年(1883年),进口土货之值66.36万两,较之光绪八年增8.59万两,主要由于糖(含赤、白、冰糖)增11299担,豆油增11094担(弥补附近区域所产菜籽减少),桐油增3858担,另有35276担米从镇江运来,实因镇江米价较芜湖为贱,比市场低20%,以售之本省之灾民。

进口土货的品名、数量、货值以光绪七年为例制表如下:

表2 1881年土货进口一览表

备注:表中计量单位数量(担)、货值(关平银两)

从表2中获得信息,进口土货除糖以外,其余主要是农副产品,起到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出口土货。光绪四年(1878年),出口总货值59.49万两,主要出口货物品名及数量:煤2245吨,棉花987担,药品2479担,稻米104467担,宣纸1031担,生丝285担,丝织品430担,绿茶707担,红茶384担。“所惜输出者半皆生货。”以上货物出口到岸及比重:上海78.95%、汉口14.03%、广东5.13%、镇江1.5%、九江0.39%。光绪七年(1881年)出口总货值139.51万两,创建关以来最高记录,以货值归类:丝织品53.45万两,占38.31%;稻米39.77万两,占28.53%;生丝14.17万两,占10.16%(且“预卜将来此项贸易必臻隆盛”。)因为“中国丝产量最大,而且质量最好的产区,都是在一个一百英里稍长的地区,这个地区的东北端便是上海”。*[美]马士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91页。棉花9.39万两,占6.73%;茶叶8.59万两,占6.16%;宣纸6.57万两,占4.71%;别样未记名货物7.57万两,占5.4%。是年出口货值中,上海106.99万两,占76.69%;汉口12.5万两,占8.96%;广东9.95万两,占7.14%;天津5.87万两,占4.18%;九江3.18万两,占2.28%;镇江0.85万两,占0.61%;香港0.17万两,占0.12%。由光绪四年的出口口岸5个又增加了天津、香港口岸。

据光绪九年(1883年)税务司教立克呈报:“出口土货中茶叶、生丝、鸡鸭毛共计关平银两8.34万两,此显为输往外国市场,米、丝织品、棉花、纸、烟、药材等杂货共计关平银119.54万两,可断言未离开中国。”因此,在研究海关近代史,采信数据时应预防统计口径上的差异。

(二)税种税额

表3 1878年——1883年芜湖关税种税额表*参阅《芜湖海关志》(1987年初稿),内部存刊,第92页。

备注:计量单位(关平银两),表中“——”号为未能查询数据(下同)

表3按横序排列的税种包括进口税、复进口税、出口税、船钞、内地子口税等五个税种。进口税:海关对进入其境内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关税。当时执行的是“协定关税”,即“值百抽五”的税率。复进口税:海关对洋商经营国货从沿江、沿海某通商口岸运往另一通商口岸转口时,在依率征收出口税的基础上,加征的税值为出口税一半的国内关税,由土货目的地(通商口岸)缴纳。显然,加重了国内消费者的负担,1931年废止。出口税:以出境货物、物品为课税对象的关税,当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芜湖关出口税约占总税收的80%。船钞:海关向出入内河、沿海港口的商船征收的船税,对进出境的外籍船只按吨位征收,税率依照不平等条约的规定而确定。由于进入芜湖关的轮船,大多已在上海等口岸纳过船钞,所以该关船钞数有限,所占总税份额甚低。内地子口税:由海关征收的一种内地通过税,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境时,在口岸海关完纳进口关税后,再按子口税率(为进出口关税税率值百抽五的一半),即“每百两征银二两五钱”缴纳子口税,可免除中国境内经过之地应征的各种内地税捐。可以说,实行子口税,实质上保护洋商洋货,排斥华商土货。*参阅《中国海关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97、51、57、553页。

表3所列进口税和船钞所占税收比重较小,则不能认为贸易不旺,因芜湖关很少直接进口洋货,且江轮几乎占本埠贸易船只的全部。此表所征进口税,是芜湖关在本埠进口之货物就近完税。

以光绪七年(1881年)为例,所征出口税68365两,其中稻米32815两,占48%;丝织品13673两,占20%;茶叶6837两,占10%;生丝6153两,占9%;棉花4786两,占7%;其余货物4100两,占6%。可见出口征税商品是以农产品或农产品初加工为主。

光绪九年(1883年),税收总数为78447两,比上年95187两,减16740两,主要“因稻米出口减少之故”(光绪八年(1882年)出口稻米652945担,光绪九年为454529担,减少198416担)。

二、鸦片进口及纳税手续

鸦片在中国又称芙蓉、阿芙蓉。鸦片贸易是西方殖民者为掠夺中国财富,毒害国家和人民所经营的罪恶贸易。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于咸丰八年(1858年)被迫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准许外商在通商口岸销售鸦片,以“洋药”名义缴纳,使鸦片成为“合法”进口商品,且多年稳居进口货值首位。

表4 1878年——1883年芜湖关进口鸦片一览表*参阅王鹤鸣:《芜湖海关》,黄山书社1994年版,第137页。

备注:计量单位数量(担)、货值(关平银两)、比重(百分数)

从表4可知,每年进口鸦片货值约占进口洋货70%左右,始终占各类洋货输入的第一位。最高年份的光绪六年(1880年)进口鸦片货值176.25万两,数量3431担,平均每月进口286担,在当时全国19个通商口岸中,进口和销售均名列第八位。光绪七年(1881年),全国通商口岸鸦片进口值平均占进口洋货值40%左右,而难以置信的是当年芜湖占73.89%,高于全国近34个百分点。随着公班土、波斯土以及国产土的不断输入,鸦片总体价格、货值呈逐年下降之趋势。光绪八年(1882年),鸦片进口数量、货值明显降落,究其原因,正如税务司赫司呈报:“两家烟土行之倒闭,影响进口之低落,人民之穷减少输入大量鸦片,但在此区域吸烟者之比例常为甚大有增无减,穷者固有不得以而戒烟或吸最劣之土,但其略有小康时,且瘾尤加大矣。”严重的鸦片烟毒大肆泛滥,造成白银外流,民生凋敝,这些洋人的良知何在?

穿过岁月层的薄雾,伴随着复杂的感受,发现光绪九年(1883年)教立克的呈报,有这样一段不厌其烦地汇报“纳鸦片税手续”:

“先通过上海海关缴纳烟税,再送至厘金局,查验后每担征银十七两四钱,然后加印贴条以资证明运入货栈。在芜湖收买,亦不须再完厘金矣。如欲运至内地,商人先将数量呈厘金局,得其允许始能改包,白皮土常定为十八两二钱重一包,因证明已缴纳一次厘金,故每包于离开本埠之先,厘金局再贴封条。通过内地关卡,每包须另纳钱一百八十文。从芜湖至大通有关卡三,至安庆有关卡五,至庐州府有关卡六,至凤阳府有关卡六,至宁国府有关卡三,至徽州府有关卡三,至和州有关卡三,至广德州有关卡六。四川土及他地之产品,与印度土之竞争至何程度,余尚未能确知。”*摘录《光绪八年芜湖关贸易情形论略》。

呈报者旨趣何在?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进程:1876年1月23日总税务司赫德向清朝总理衙门提出了《整顿通商各口征抽事宜遵议节略》,就鸦片征税问题主张税厘并收,目的是为了英国的鸦片垄断利益;1881年,南洋通商大臣大学士两江总督左宗棠主张“加征鸦片税厘,‘寓禁于征’,每百斤鸦片税厘提高到150两。”但英国政府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这样做,印度鸦片税收的危机就会到来,英印政府的鸦片利益因被中国分取而受到损害。”*王宏斌:《赫德爵士传》,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197、198页。从1881年至1884年期间,开展了马拉松式的抽征鸦片税厘谈判。正如李鸿章所言:“在这个问题上,中英两方的看法从来没有找到共同的基础;中国是从道德方面来看整个的问题,英国却从财政方面来看它。”醉翁之意不在酒,1883年,这份“纳鸦片税手续”在此背景下形文,无疑是不动声色地以情报方式帮衬印度和英国。1885年,中英最终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其中对鸦片税厘并征作出具体规定。

三、稻米与中药材出口

(一)稻米出口

表5 1878年—1883年芜湖关出口稻米一览表

备注:计量单位数量(担)、货值(关平银两)、比重(百分数)

安徽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以来,属于农业省份,全省耕地面积400余万公顷,长江两岸以生产稻米为大宗。芜湖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交通便捷。光绪三年(1877年)即芜湖开埠设立海关当年,经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将江苏镇江七浩口米市移至芜湖,逐步形成近代中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平均每年出口稻米约占出口货值的25%,“足以维持本埠之生命矣”。来自江北的合肥、巢县、舒城、庐江、无为,江南的宣城、南陵、繁昌等县的稻米,源源不断地运至芜湖,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网络。芜湖米市的盛兴,当时有“堆则如山,销则如江”之说,直接刺激了长江两岸地区的稻米生产和商品化程度,促进洋货的输入和关税的征收。光绪六年(1880年)出口稻米210370担,比上年增2.17倍。正如该年呈报所言:“上年庐州、宁国、太平各府四乡盗贼已翦除,恢复原状,米价甚为稳定,平均每担一元七角,米商自认为颇有盈余。”故为次年稻米市场创造了良好环境。光绪六年出口稻米,其中86312担运至广东,为救济灾民之用,领有护照,概行免税。光绪七年(1881年)出口稻米388792担,其中58216担运至天津,为北方军米,概行免税。表明清政府对救灾粮或军粮适时实行免税政策。光绪八年(1882年),出口稻米大量增加,贸易特别旺盛,超过前二年之总和,其原因庐州(今合肥)农民已开始大量运送到芜湖,不复运至镇江,芜湖将变为稻米出口大商埠,当年芜湖有三家以上米行开张,竞争益剧颇有影响。故呈报者建议:“若本埠江滨有大货栈以储蓄米粮,则出口之米必为芜湖贸易之最大一项,在最近的将来,芜湖必声誉鹤起。”可见洋人对芜湖米市之前景非常看好。“因为米市兴盛,运输业和金融业也同时得到空前发展。平时停泊在芜湖的民船多在600艘以上,每年进出芜湖码头的民船多达10万艘以上,长江芜湖段成为百舸争流的黄金航道。其次,钱庄、银行业迅速发展。”*杨维发主编:《芜湖古城》,黄山书社2011年版,第97页。

(二)中药材出口

表6 1878年—1881年芜湖关中药材出口品名、数量、货值表

(续表)白苏子2.928.764.1512.45芜湖丹须8.6624.6115325.854.9164.833.6100.7繁昌铜陵丹根0.81.653.9154.9铜陵*丹皮3531693524266637418685382852繁昌铜陵胆草3.4210.2613.137.7365.2230.511.435.52芜湖巢县丹参41.8136.714.842.46138394.7芜湖巢县苍术5.4216.269.8119.629.3620.13芜湖杜仲0.5150.66331.7561.25芜湖紫苑13.334.586.3931.85徽州药菇1.36492.2396.5徽州玉竹32.3132.732.31286.0724.282079.88繁昌泾县榆皮13.718.162040浦口远志0.51.61.1910.71南陵银花3.6010.83.811.4全椒鸟药4.29.2宁国

备注:表中空格处当年未有数据,数量(担),货值(关平银两)

中医药当时与国人形影难离,而且“妙手起沉疴,蜚声海内外”。从光绪四年(1878年)至光绪九年(1883年)每年都有中药材出口。如光绪八年(1882年),“药材出口仍占重要部分,数量3900担,货值20260两”。从表6可知,光绪四年至七年分别有中药材出口品名、货值(可折算单价)、数量、生产区域的详细呈报。此举意义何在?光绪六年(1880年)税务司白恩在呈报中一语道白:“列出出口药材的比较表,于研究中国医药甚为有用!”

为此,笔者曾求教一位中医饱学之士和一位中药世家女药剂师,认为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价值。中医以草药为主,古时称之为“本草”。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安徽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品种多达三千余种,居华东地区首位,并拥有著名的新安医学和“中华药都”亳州等,是中医药学中一支富有影响力的地域性、综合性流派。中药材历来强调原产地,追求所谓“道地”,该表所列于130年前出口40余种(已剔除忽略不计)的药材品名、生产区域,不仅现在仍作为常用中草药在广泛使用,也有利于当今制定“道地药材”目录,规划种养殖基地建设,推动“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同时对于推动中医药海外贸易和服务,分析其价格或价值等都有借鉴作用。据说,地域与名中药的关系往往在方圆数十里之间,细微的生态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中药材药理的迥然各异。岁月流逝,“本草”也凋落了,当今的中医有那种往昔不再的感慨,除客观原因外,可谓“成也中药材,败也中药材”。2016年年末,安徽省确立了滋味各拥的“十大皖药”品牌,如石斛、灵芝、白芍、黄精、茯苓、宣木瓜、菊花、丹皮、断血流、桔梗,旨在培育安徽本地中药龙头企业,树立安徽中药品牌。表6带*号的就占“十大皖药”的五味。至于百余年前洋人心目中的“甚为有用”并引起“倾心关注”,今日孤陋寡闻的笔者,因为时空的差异,对其扑朔迷离的意图,还难以揣摩透彻。仅据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潜心编纂《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悉知,从同治九年(1870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四十年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共编制了医学报告80期。

四、宣纸生产工艺及资讯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丝绸不闻声。”宣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我国主要的书画用纸,已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安徽省泾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欢迎与喜爱,有“纸寿千年”之美誉。而宣纸的质地,来自于复杂的工艺和讲究的选料。宣纸在洋人眼中也是“其质甚好,将来必有较大之需求。”故坊间传言多年,某邻国为剽窃宣纸工艺技术,曾以旅游者身份到宣纸原产地观光。光绪四年(1878年)洋人白恩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向海关总税务司署丝丝入扣地呈报了宣纸出口数量、原产地位置、选料、工艺、流程、单价、运费等资讯。

“出口之纸计一千三十一担,较去年多二百七十七担,其中除四十担,全由泾县运出。泾县之西南八英里许,有村庄甚多,傍小山之谷皆造纸之场所。其制法:系取檀树皮、桑树皮及麦秆等,洗濯多次,加若干石灰而煮之,复行洗濯,于是终年陈于山麓之空地以矣其干。经历年之吹晒,多次之洗濯,再置于石上,以木槌击碎(约槌一千四百下使之粉碎)。移至别处乃以扬钓藤之枝,煮成胶状之液置于瓦缸中,将此投入至溶成泥浆状,倾入水槽中以粗棒搅之。然后用一精致之竹架或一大长方形之筛,两人各执一端放入液中,使筛以等速度横过液面,如是有顷,此溶液即平均流于筛面之全部,上有薄薄一层即刻变干,成纸一张。翻转此架纸即落出,迨制出甚多时,乃移至干燥室。此室内置一大砖炉,炉外以石灰涂之,离屋脊仅几尺许,将纸约分为一尺厚一束,置于炉顶烘干。一张一张重行叠好,如有未干者,则以毛刷将纸贴于炉边。须臾,此为最后烘干之手续。又送至打包室,分成重八十斤至一百二十斤之包。最大张之纸,据云每张二尺长,值洋一圆。特料纸全用檀树皮做成,普通纸为檀树皮、桑树皮、麦秆等混合而成。从泾县至芜湖每包运费约一角五分至二角五分之谱,依河道之深浅而定”。*摘录《光绪四年芜湖关贸易情形论略》。

据《新关提名录》统计,是年中国海关洋员已超出五百人。可以想象,通过对宣纸生产过程的娓娓细述,有关宣纸的工艺信息在百余年前已传至境外,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看来坊间传言可谓休矣。传说固然有些神奇,现在的宣纸技术更臻于完善,正宗的品牌宣纸既“洛阳纸贵”,还“有价无市”。

结 语

或许,在任何历史回望中,都会有新的思考或收获。时在清末,墨为洋人,可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名曰“芜湖关贸易情形论略”,实为包罗万象的海关统计综合分析,叩问或解读之词可赘述的还有贸易船只,煤油、布匹进口,茶叶、棉花、生丝、煤矿出口,煤矿股东入股获利,商行开张或倒闭,社会治安和天灾人祸等。光绪九年(1883年)的呈报结尾段的描述:“本埠全部贸易操于华人之手,但洋商或终能于本埠觅得良机,而有充分之发展地。所谓‘英租界’位于江滨弋矶山之旁,若建筑货栈及房屋,甚为合宜,其地面略高起,可免于夏季洪水之淹没,且沿岸河道之深度,足以停靠轮船,此处建筑码头甚易。”此后二十余年,海关宿舍、办公楼、专用码头、商业货栈相继在江滨建成,芜湖之繁盛亦显著变化,从中可窥探出这位洋人看官的真知灼见。

(责任编辑 赵世璐)

Decoding the “Overview of Trade in Wuhu Customs House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Fourth to the Ninth Year of Guangxu Reign”

Xu Zongmao

The Overview of Trade in Wuhu Customs Hous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Fourth to the Ninth Year of Guangxu Reign,which reflects the real situa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in the early period since the inception of Wuhu Customs House,covers a variety of issues.As a historical record of words and figures as well as the foreign exchange of the Anhui Province in the modern times,it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ustoms and in the foreign trade,agriculture,industry,commerce,medicine,irrigation,finance,shipping,market and culture of the Anhui Province.This article looks into the trade value,types of duties,duty amounts,import of opium and export of rice,Chinese medical herbs and rice paper during that period,so as to “shed light on today by referring to history”.

Modern Customs;Wuhu Customs House;Trade Statistics;Trade Report

许宗茂,安徽海关学会会长。

猜你喜欢
货值鸦片芜湖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芜湖滨江天际线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决定
上半年查出不合格出入境货值73亿美元
林则徐禁鸦片抗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