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探源五则

2017-07-01 17:59荆慧
课外语文·中 2017年5期
关键词:丹砂五毒楷模

荆慧

“雌黄”原是“修正液”

成语“信口雌黄”和“口中雌黄”中的“雌黄”,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修正液”,在古时用以修改书写中的错别字。“雌黄”与“修正液”所含成分虽然不同,它们的作用却是完全一样的。

雌黄,又叫鸡冠石,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是一种橙黄色微透明的矿物质,多为细粒状、片状或柱块状,有珍珠光泽,可用作绘画颜料或者褪色剂。雌黄的颜色和褪色作用,让古人很自然地把它用到了修改错别字上。

我们知道,古时写字的纸为了防止虫蛀,多用黄檗(黄柏)染成,所以这种纸就略带黄色,所谓“青灯黄卷,面壁苦读”指的就是这种纸。现代人写错了字,大多用修正液进行修改,古人写错了字,就用颜色与黄纸接近的雌黄先涂掉,然后重新书写。宋人范正敏的《遁斋闲览》上就说:“有字误,以雌黄灭之,为其与纸色相类,故可否人文章,谓之‘雌黄。”

當然,用雌黄涂错别字,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与黄色书纸相近,关键还在于它的作用——“一漫即灭,仍久而不脱”。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齐民要术》在“染潢及治书法”后,就有“雌黄治书法”一说;著名的《颜氏家训》中也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对雌黄的纠错功能亦有记录。

正是雌黄有更改错别字的作用,延伸其义,人们就把曲解古书、妄加评论、随口乱说的行为称为“信口雌黄”了。《颜氏家训》中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之论。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对言论有不妥之处,随口加以更改,像用雌黄改错别字一样容易,这便是“口中雌黄”的喻义。

“楷模”原是两种树

人们常把有高风亮节、能起表率作用的人,赞誉为“楷模”,以昭示人们师承他、学习他,从而树立社会正气,形成美好和谐的社会风尚。“楷模”二字都带“木”字,原来“楷”和“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清人汪灏所著《广群芳谱》和清人刘献廷所著《广阳杂记》中都记述了这两种树:楷树又名黄连树,系落叶乔木,果实椭圆形,红色,木材纹理细致。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巍然屹立,似为众树的榜样。模树,树叶随季节变化,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亦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

因为这两种树分别被称之为“楷”和“模”,加之楷树生长在留名千古的孔圣人墓旁,模树生长在先智先哲的周公墓旁,以树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和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

“犹豫”原是两种动物

“犹豫”是人们常用的一个形容词,形容一个人迟疑不决的样子。

其实,“犹”和“豫”是两种动物。犹,猴属,又叫犹猢,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详细地描写了这种动物的性状:“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一腾百丈,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还有人说犹猢长得像麂子,还有人说“犹”就是长达五尺的大狗。给《史记》作索引的司马贞引用崔浩的话说“犹”:“昂鼻,长尾,性多疑。”高鼻子,长尾巴,性情多疑,一旦发现有风吹草动,立马爬到树上观察敌情,没有发现什么动静,又从树上溜下来,四处张望,突然又开始生疑,又爬回树上观察……如此这般不停地折腾自己。

“豫”是一种古象,河南简称“豫”,就是因为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森林茂盛,盛产古象而被称为“豫州”的。不过古象跟今天的大象不大一样,这种象身躯庞大,动作不灵巧,遇事总是摇摇晃晃地拿不定主意。老子的《道德经》说它“豫兮,若冬涉川”,豫这种古象行动就像在冬天涉过河流一样,可见有多么小心翼翼,有多么犹豫不决。

两种动物的共同点都是拿不定主意,所以人们就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容迟疑不决的样子。

“吝啬”原是两个人

传说在很久以前,吝先生到城里办事,半路上遇到了啬先生。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挺投机,便结交为友。分手时,两人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饮酒赏月。约定好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但两个人都十分小气,不肯花一分钱。

中秋节两人按约准时到了乌有山子虚亭。两人见对方都是空手而来,相视了一会儿,而后哈哈大笑,落座于石桌旁。坐了一会儿,吝先生首先站起来,打破了相互之间的尴尬局面,用手做酒杯状,遥指高空,朗声说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兄开怀畅饮。”啬先生也毫不示弱,随即伸出两个手指做筷子,指着荷塘深情地说:“池中游鱼,鱼做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觥筹交错,互敬互让,好不高兴。吝先生手起嘴动咂得直响,自夸道:“好酒,好菜,山珍海味也无法相比。”

过往游客看到两人如痴如醉、荒唐可笑的举动,无不前仰后合,捧腹大笑。其中一位游客认识吝、啬二人,便风趣地挖苦道:“今日两位仁兄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活着是吝啬人,死后是吝啬鬼。”自此,“吝啬”一词便传播开来,形容那些刻薄小气的人。

“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五毒”是指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说:“凡疗疡,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在这五种药材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砂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一般认为,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譬如丹砂、慈石并无太大毒性,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具体的做法是:将这五种药材放置在坩埚之中,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之后产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药。此药涂抹患处,据说有相当的疗效。

“五毒”之名虽然张牙舞爪,面目狰狞,却有救人性命的效能。说是“五毒”,却可以毒攻毒,最后成了良药。

猜你喜欢
丹砂五毒楷模
端午话五毒
百年心迹证丹砂 斗雪寒梅耐岁华——读祖父甘棠诗词旧作有感
“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原来是良药
贵州丹砂文化的文旅融合开发及可持续发展
文化哲学视阈下丹砂文化内涵解析
多面丹砂
完美楷模
端午识“五毒”
【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