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案

2017-07-05 11:39吕小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3期
关键词:液化腹部脂肪

吕小红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 妇产科,河南 焦作 454000)

小议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案

吕小红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 妇产科,河南 焦作 454000)

目的 探讨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73例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红光照射疗法,比较2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切口愈合有效率为78.38%,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红光照射方法治疗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对减少患者术后痛苦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后,可造成切口位置流出大量的渗液,对患者术后愈合带来严重影响,并增加切口感染率。积极治疗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对提高患者手术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选择所在医院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73例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将其作为主要说明对象,探讨其治疗方案及效果,现进行详细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所在医院73例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23~56岁。根据患者所接受的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9.62±2.36)岁,子宫全切15例,宫肌瘤切除术9例,卵巢囊肿剔除术7例,其他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9.62±2.36)岁,子宫全切15例,宫肌瘤切除术10例,卵巢囊肿剔除术8例,其他4例。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条件。

1.2 纳入标准[1-2]:所有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及治疗标准:①腹部切口附近发现红肿现象,患者合并胀痛,穿刺处理后可抽出脓性分泌物质;②腹部切口自然裂开,可发现脓性物质流出,患者或伴有发热、局部压痛;③对患者开展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脓性分泌物为阳性。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包括渗液引流、生理盐水冲洗、无菌碘伏外敷等,必要时采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光照射,30分钟/次,2次/天。注意红光照射治疗前,要将脓性渗出物充分挤出,并采用无菌纱布将液化切口位置充分覆盖。

1.4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2组患者切口愈合等级进行比较,分为愈合和无效,愈合:腹部切口愈合良好,脓性物质消失,仅需一段时间换药即可完全康复;无效:腹部切口未愈合,有淡黄色、血色渗出物流出[3]。

1.5 统计学方法: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时间为(4.52±1.82)d,对照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时间为(9.42±3.36)d,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35例患者切口愈合,愈合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29例患者切口愈合,愈合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患者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3 讨 论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在妇产手术后比较常见,很多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切口脂肪液化之所以在妇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4]:其一,患者自身因素,妇产科手术类型多,主要为子宫全切术、宫肌瘤切除术及卵巢囊肿剔除术等,接受上述类型手术的患者普遍为中年妇女,其合并体糖尿病、肥胖症的概率比较高,其二,腹部切口选择不正确、术中操作不当、切口冲洗不彻底等,不仅增加手术难度,也加大脂肪液化的风险。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后,不仅能够释放大量脓性不良物质,同时还能与腹部切口周围组织互相粘连,对患者切口愈合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及时处理。王倩[5]等的研究结果认为,对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腹壁脂肪层厚度,二是切口类型,三是手术操作。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渗液引流、生理盐水冲洗、无菌碘伏外敷等,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对症治疗方案,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够明显,易导致患者切口液化直接发展为切口感染,增加处理难度。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红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此方法能够快速修复已经受损的脂肪组织,使组织损伤及时恢复,缓解局部缺血及无菌性坏死现象,进而及时消除渗液,使术后切口快速得到愈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切口愈合有效率为78.38%,2组差异明显(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张秀平[6]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不仅说明本研究结果真实可行,同样表明采用红光照射方法治疗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对减少患者术后痛苦具有促进作用,并对患者良好预后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多年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在开展妇产科临床手术时,应将合并基础病、腹壁脂肪层较厚者作为重点监控人群,严格遵守手术流程,执行无菌操作。为此,应将肥胖患者作为重点监控对象,重视其术后抗感染治疗,有效减少切口液化及切口感染。同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选择腹部切口类型,兼顾手术需求。严格遵守手术流程、执行无菌操作,控制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总而言之,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妇产手术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后,采用红光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明显,且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1] 臧丹丹.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5(12):256-257.

[2] 韦凤金.两种方案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4,16(12):81-82.

[3] 陈开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1(15):3020.

[4] 朱芹娟.两种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对比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6(22):121-122.

[5] 王倩.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28(12):2078+2080.

[6] 张秀平.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5):3343.

R71

B

1671-8194(2017)13-0068-02

猜你喜欢
液化腹部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反派脂肪要逆袭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心情嗨起来,脂肪也一起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