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17-07-06 08:56谢淑萍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高等教育

【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五年规划的新战略形势下,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卓越的人才,必须紧扣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扎实的专业教育。这对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本文对启发式教学法、兴趣式教学法、体系式教学法、批判与创新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换、换位思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对改进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结论表明: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现实需求而视教师的供给,实现有效的供给与需求,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 经济类课程 教学方法研究 启发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039-02

一、引言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该通知被称为“高校五年计划”的新战略,是继“211”、“985”工程之后,近20年来最大的一次政府支持动作。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卓越的人才,必须紧扣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扎实的专业教育。这对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也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动。当前,高等教育的工作者以及高等教育的受众都向年轻化发展,许多高等教育的工作者都是有着留学背景的“80”后青年才俊,而大学生受众也被大多数的“00后”所占据,因此,这便对传统的经济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不断创新经济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才能更能适应当前阶段的受众群体。学术界的多数学者认为应加强对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刘志彪等人认为,我国经济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受到苏联时期教学思想的影响,虽然后期经过多次改革,但是改革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影响了教学效果。方福前认为当前的经济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对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的传授,并没有把西方经济学中优秀的经济思想与意识形态传授给学生, 应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转变当前过于夸大经济类课程意识形态的思想。逄锦聚则提出,当前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从教学理念上开始改变,同时辅以专业结构的优化,使得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人才的培养模式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上,阮守武指出,在经济学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侧重教给学生经济学的思考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经济学的思维。于泽则认为,在本科层次的经济类课程教学中,应辅以实验。唐国华则认为,从中外经济学思想的比较入手,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经济学的思想。

本文的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建立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尝试提出经济类课程教学的“新方法”,以期待给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新探索以启发。本文的第二部分对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

二、高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如何设计、开发与选择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新变化的经济类课程教学上的新方法,是本部分研究的核心内容。对启发式教学法、兴趣式教学法、体系式教学法、批判与创新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换、换位思考教学法等深入探讨,灵活运用以上这一系列教学新方法,期望成经济类课程教学新方法备选子集。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的教学法最早由我国的思想家孔子提出,然而该种方法在经济类课程教学中没有得到且当的利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国内外富有人生哲理的语言故事,结合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企业在对产品定价时应考虑哪些问题,如果企业对产品的定价不合理,会引发哪些后果,现实中又有哪些成功案例带给我们启发,或者有哪些失败的案例可以带给我们经验与教训。再比如,在进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政府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考虑哪些问题,评价政策效果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贴近现实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兴趣式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对于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兴趣教学法的目标就是既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把如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思考的首要问题,只有学生有兴趣去学习经济类的课程,才能投入到教师的教学与引导中去,才能积极的去获取知识,而不是靠教师被动的去灌输。从宏观上来讲,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校园学风与文化的塑造以及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有关系;从微观层面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假定今天早晨你的口袋中只有3元钱,你如何安排你的早餐?”“假如只有拌饭和炒面,你又会如何选择你的消费组合?”学生便会对“消费者行为理论”引发学习兴趣。

3.体系式教学法

到目前为止,在经济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理论研究中,体系式教学法并不常见,但是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体系式教学法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每一个经济学知识点都应在在整个经济类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相应的位置,能够掌握每一个在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每个知识点置身于整个经济学体系中去讲解,而不是让每个知识点成一个分离的状态。这样便可以使每个知识点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更强。当然,体系式教学方法也要求教师必须完全掌握整个经济类课程的知识点,才能灵活的运用该种教学方法。

体系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教师在传授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时,以下几个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体系:(1)简单描述西方经济学课程所包含的体系,使学生有个概览;(2)通过供求理论来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并将课程体系的主线设置成价格理论进行重要的讲解;(3)介绍作为微观经济学两大微观主体之一的居民消费行为;(4)从成本论与生产论的角度入手介绍企业供给的行为与决策的过程;(5) 带领学生思考经济学中的市场要素;(6)以四种不同的市场类型为切入点介绍市场行为;(7)让学生思考一半均衡是否可能存在于市场体系中并从市场效率的角度入手,让学生思考福利经济学方面的问题;(8)举例说明市场不是万能的,由此点明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必要性。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国民收入及总产出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打开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大门:第一,为学生讲解为什么叫做国民收入,然后讲解如何对国民收入进行核算; 第二,进一步研究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通过对IS-LM 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学习,充分探讨与了解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对均衡利率的决定; 第四,通过使用IS-LM模型,以政策理论和政策实践角度,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运用、以及不同的形式下产生的组合方式而造成的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第五,学习 AD-AS 模型的使用方法,忽略在 IS-LM 分析中价格 P 严格不变动的假设,做出更接近经济现实的分析,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进行探讨与研究;第六,以分析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对总产出为中间变量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七,忽略 IS-LM与AD-AS 模型中对国际汇率 E 严格不变动的假设,将汇率的内生化的研究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相结合,通过使用 IS-LM-BP 模型探讨国内外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八,把国民收入及国民收入增长形势和周期性的波动问题结合长期的发展考虑分析。

教师能否真正掌握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与知识点,关系到这一教学方法能否实施成功。

4.批判与创新式教学法

这里所说的创新是对教学内容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创新教学方法。如果能够巧妙的运用这一方法,教师在传授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00 后”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创新能力强,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培养。批判与创新式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做到熟练的掌握,还要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套属于也恰恰因为这一要求非常高,由于该方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该方法并没有在中国的高校经济类课程的教学及改革过程得到推广。

例如,国内一些微观经济学的教材大多混淆了“需求量”与“需求”这两者的概念,使学生误解了所学的内容。且多数误解的理论大多来自市面上流通的经济学教材。

5. 研究式教学法

研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引导学习对课程中的难点与核心内容进行专题式的深入研究。该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掌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当然,该方法还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差异化的运用,比如综合性大学可以对该教学方法进行推广,而一般性高校可在讲解难点与重点内容时将该方法贯穿其中。学生在面对学习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时,研究式教学法会降低学生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运用经济学的思维与视野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运用该种方法时,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时间与精力的状况,让他们单独完成,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例如,教师在对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开展一些于此相关的研究活动,如“农民收获问题中是如何体现弹性理论的”,“如何通过弹性理论的相关知识去解释超市中的商品为什么在日常与周末的价格不一样”,等等。再如,在对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实践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讓学生分组讨论我国这几年运用的宏观政策有哪些,然后每个小组选择以为代表进行发言,在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6.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在众多课程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并未得到国内经济类教学实践的重视。虽然近几年我国已把实验经济学这门课引进,并重点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但该方法的运用并没有在高校中得到推广。

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促进学生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推广这种方法。或许很多老师会对如何设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实验而产生疑问。许多良好的素材已在现有的研究中被证实,教师主体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三、效果评价和建议

以上对经济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可行性的新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上方法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上与课下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他们创新学术研究的能力,在保证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使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学会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经济学的思维思考问题。

上面所提到方法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其在实践中的重要和有效。我们很难量化每一种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程度。文中所提到的新的教学方法充分结合了经济类专业自身特点,因此实践起来更具备专业化和针对性。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对教学方法的实践中,切忌单独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综合利用上面所提到的方法,尽力使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发挥出自己优势。第二,由于经济类专业中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方法运用上应当有所权重有所差别。第三,本文所提到的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如何“教”,还包括学生如何“学”,对老师与学生都起到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William E Becker.Teaching Economics in the 21st Century[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0,14 (1):109-119.

[2] Brooks T B,A W Khandker.A coopera -tive learning lab:Does the form matter?[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02,20(3):330-38.

[3]刘志彪,王国生.美国名牌大学经济学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1999( 12) : 64-69.

[4]方福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5( 9) : 13-15.

[5]治于泽.我国本科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9( 4) : 70-7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规划办专项项目(16JYD18)。

作者简介:谢淑萍,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劳动力市场的微观计量与模拟。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法高等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启发式教学在“维医五官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中职体育短跑专项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