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育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

2017-07-06 08:56王洪飞孙莹贤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影响与对策实践育人创新创业

王洪飞 孙莹贤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成为新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走一条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的创新之路。从象牙塔里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如何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创业大军中成功突围谋得一席之地,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者素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属于系统工程,最终的工作目标就是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要取得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工作就要从全方位入手。实践育人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本文将重点探讨实践育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实践育人 大学生 创新创业 影响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052-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1],“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2]。教育部在2012年要求高校面向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重视与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迫切需要

近些年大学扩招导致大学毕业人数每年都呈现递增的趋势,就业前景并不乐观。人社部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大学毕业生达到765万,较2015年多增16万人,中专毕业生和初中高中毕业后面临就业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合计大约有1500万。这样的数字意味着大学生们面临着非常强烈的就业挑战。转变思想,鼓励和培养大学生们创新创业,将就业变为创业,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很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2.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添活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3]。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富有生命力和持久力的要求,更是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还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不可否认一个发明印刷术和指南针的民族,一个将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民族,一个生生不息并且时刻感到危机的民族是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民族。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社会决定教育,创新创业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当下社会制度安排强调创新时,教育必须逐步趋向这一方向。

3.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客观要求

当代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勇于追求新事物,个性化发展诉求迫切,自我意识饱满,对创新创业的能力的要求更加迫切源于对自身的价值的追求强烈,因此。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学生们有着明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薪酬水平,更看重自我展示与人生价值的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局限于单纯技能培训与信息灌输,更加注意的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尤其是创业观念和创业决策能力的养成。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学生们在创业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创业决策与执行活动,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况与不足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4]同年5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5]我国创新创业经历了以下一个发展历程

1.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1997年,高校自主地尝试对创新创业培养进行有利的探究,如清华大学的竞赛模式,复旦大学为学生讲授基础的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办科技园对创业学生给予资金和技术援助,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相关教育课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6]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的教育试点,开启了大学创新创业的教育进入到在国家层面指导下的探究阶段。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7]。2008年,教育部立项建设了三十个创新实验区,通过这一项目培养创业教育类人才。2010年,教育部发布对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与自主的创业的工作的指导意见,成立专门的指导委员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展开全面部署。近年来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探究过程中逐步建立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模式,以学科为主的导向型、以实践为主导向型与综合的导向型。

2.創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不足

在国家的引领下,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究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教育学科体系不完善,缺乏师资力量。大部分大学在创新创业的课程的设计上,内容比较枯燥,形式比较老套,缺乏统筹性,尤其对于创新创业的技术能力的培训不足,并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缺乏专有特色。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之一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目前高校进行创新创业培养的教师大部分自身并没有相关实际操作经验,教授的课程内容基本上属于纸上谈兵,并不能够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2)创新创业外部环境有待加强。首先,高校在宣扬创新创业概念的同时,缺乏对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的实际引领作用不明显。其次,国家应该更深层次出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扶持效果的政策,以便能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具体的帮助。另外,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缺乏认识和鼓励,对部分学生的创业创新热情造成损害。

(3)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受到专业与社会经验的限制,对创新创业望而却步,难以建立自信心,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敷衍了事,并没有付诸行动的想法和意识,导致对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无法培育对创业创新的热情,形成不良循环。

(4)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环节。许多高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缺乏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人才,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课堂之上,教育成果收效甚微。没有形成校企合作的模式,且由于资金的限制,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及其匮乏,无法使学生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和经验,损害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实践育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应该在实践,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提升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创业者应该具备创业观念和创新创业决策能力,掌握创业工作方法,这些能力都只有从实践中才能获得。

1.通过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创新创业理想和观念,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

理想建立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与参与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不能将教育的目标强加于学生,在进行创业创新实际操作过程中,执行者完全有能力通过实践情况得到自己的创业创新理想。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的教育培养。如果说,鼓励等主要手段表现为创业教育者对大学生的外在“激励”,那么,理想教育就是将外在“激励”转化为内在的自我“激励”。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创业品德和素质才能够得到普遍提高,团队精神才能够得到培养发扬,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理想目标也才能够得以实现。通过职业理想培养,可以将大学生不自觉、不系统的创业理想上升为自觉明晰的创业信念,收到持续激励大学生主动性的心理效应。意识作为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概念,涵盖了社会领域的一切精神现象。既然创新创业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实践活动,就意味着有一种源于创业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创业活动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大学生只有进行创新创业实习,才能够树立正确的创业创新理想和观念。

2.通过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决策能力,使创新创业能够真正付诸实践

心理、观念和理论侧重探讨的是创业过程中从客观到主观的认识评价活动,创业决策侧重于表现为从主观到客观的各类创业意识的综合应用活动。创业决策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业意识,主要不是创业者对创业实践的主观感受、心理体验、价值判断和理性抽象,而是围绕创业目的展开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一系列更具体的思维过程,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将抽象的理论和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思想工具。

四、实践育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课题,需要教育者开拓思维,改革创新,不仅要克服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还要评估新教育思路可能产生的风险。

1.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层次的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的教育一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分阶段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有的放矢的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实践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锻炼,增强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应设计的既符合实际,又具有趣味性,也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设计活动,加大活动经费投入,保证活动质量。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与针对性

首先应该对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导师带领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项目,引导学生参与整个项目流程,致力于发展原创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创新创业与技术转移服务。其次,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大赛,将比赛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实验环节之中,使学科知识与比赛内容有机融合,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同时,可以尝试建立由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的实践方法,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实验室管理,包括采购实验材料、维护实验设备,设计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3.建立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基地,注重与社会或企业共同搭建产学研的平台

收到资金及人力资源的限制,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学校可以主动的与社会或企业共建校内外的产学研基地,不僅可以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也可以将学校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应,通过这一转化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创业的快感,也可以为学校和科研部门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形成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领域特有的一种对象性活动,自然也依赖一定的工作方法,但是究竟哪一种是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工作方法,以及不同工作方法之间有何联系,如何正确选择和恰当运用众多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些前人未知的领域和没有采用或无法采用的方法逐步被人认识,并运用于创业教育工作实践。正是这些伴随新兴科学技术产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方法逐步被人类认识和运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才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日臻完善和富有活力。本文重点探究在实践育人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但是对于在实践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相伴而生的风险没有进行探究,这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3-11-9.

[2]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6-10.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2013-5-4.

[4]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2015-3-5.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EB].2015-5-13.

[6]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1999-6-13.

[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2006-10-11.

猜你喜欢
影响与对策实践育人创新创业
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分析
浅议公立医院如何应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医院经济状况的影响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