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探索问题的几点做法

2017-07-06 08:56王开鸿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主动学习动手操作学习兴趣

王开鸿

【摘要】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主要的教育学科之一,它不单单的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掌握,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展过程。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知识,了解知识创造的背景,更能让学生深程度消化每个知识点。在各个学习阶段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对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42-01

通过了解生物学知识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大脑和右大脑,它们在处理不同信息的时候进行分工合作,但奇怪的是人类在进行心理活动的时候它们却是协调统一合作,进行互补。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减轻大脑的疲劳的同时锻炼大脑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利用各种学具或者分析器动手探讨问题。最终尽可能的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一、营造学习氛围的重要性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强调改变以往的课堂主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打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师生在课堂上要主动的沟通交流,达到相互补充和启发的教学模式。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大大促进学生勇敢主动的提出自己对知识点的不同看法和质疑,进而打破了之前师生之间零交流或少交流的模式,让彼此分享情感体验和心得,学生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知识,教师也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最终共同成长发展。要想到达比期望值更高的教学效果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和谐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也更乐于的参加到动手操作中去,这就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教师应该多使用鼓励和建设性的语言帮助学生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去,切记尽量不要批评和指责学生,更重要的前提是要尊重学生。

二、运用学具加强实际操作活动

通过合理使用学具加强学生对数学抽象性的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学具,让学生在进行测量、制作和摆放等过程中掌握各种知识。这种动手操作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效率,也能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每个学生都自己随意的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对学生说:“请大家先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测量出来,偷偷的标注上,不要让老师看见你们的答案,最后你们只要任意告诉老师两个内角的度数告诉老师,老师可以施展魔法的知道最后一个内角的度数”。教师这样一说,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都想把老师考倒,看看老师是不是能猜中自己的,都开始认认真真的测量,再告诉老师自己测量中的两个度数,最终无论学生怎么样的考老师都被老师的“魔法”给猜中了。学生也在思考到底老师有怎样魔法的时候,就在这种学习氛围高潮的时候,告诉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画的三角形从纸上剪下来,并指导学生把其中任意的两个角也剪下来后三个角拼放起来,最终每个学生都发现这三个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老师的“魔法”。学生在这种轻松好玩的课堂上在运用学具中不断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会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会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正确引导学生操作

小学生基本年龄都是6~12岁左右,这个时候的学生都处于好动状态,如果教师忽略指导学生操作,就会让学生盲目的进行操作。学生得不出正确的操作答案,就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意义也打击了他们的主动性。动手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加强消化学习的一种方法。只有正确的操纵才能达到这种效率。教师则就要重视学生正确的操作,不正确的加以指导修正。另外根据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师可以策划多种方案来指导学生不同的操作,可以借用多媒体播放一种操作演示方法,教师操作演示另一种,也可以让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其他能操作演示的方法,在学生进行演示的时候,教师仔细观察学生演示的顺序和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正。也可以进行小组分类,让每个小组进行一种演示,每个小组成员都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指导和合作,最后组内进行修正,最后小组选举一个成员进行演示,这种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其团结能力。

四、结合现实生活设计问题

数学不仅表现在于学生需要学习这个学科,仅仅使用于课堂上,这得打破学生的这种想法。数学本来就来至生活,学习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让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发现数学知识。平常教师则设计一些实用的问题来让学生不断的思考和踊跃的参加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个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问题要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测量来解决问题,如课桌长70-(A m B dm C cm D mm)?让学生直观的看着课桌,这个他们天天都接触的东西,让他们先自己思考讨论一下,然后在黑板上写出学生猜想的答案,在这轮讨论之后,就可以让其拿着自己的尺子自己测量,看看自己说的答案是否正确。在这种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果,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深入了解到长度单位他们有什么样的区别,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后学生才能乐意的在课堂上发现数学的好。这就要首先得营造轻松好玩的学习氛围才能讓学生对数学有要了解的欲望。然后创造各种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动手操作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 郭海燕,董志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5).

[2] 于晓岚.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3,(12)

[3] 岳启云.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能力策略探讨[J].教育探索,2015,(19)

[4]郭静珠.融入生活 品味数学——教学案例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及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猜你喜欢
主动学习动手操作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