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富有思考味的课堂 积累思维活动经验

2017-07-06 08:56郑小容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1期
关键词:直接经验圆锥圆柱

郑小容

【摘要】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是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四基”之一。课堂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主阵地,为落实这一目标,应从课堂实践入手,把课堂构建成能“想”的课堂,内化直接经验;把课堂构建成能“做”的课堂,丰富直观经验;把课堂构建成能“说”的课堂,融合活动经验。

【关键词】能“想” 能“做” 能“说” 积累 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49-02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是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四基”之一。史宁中教授认为基本活动经验主要分为思维经验和实践经验。教学要为学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有效载体,注重引领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操作的过程、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在想、说、做的课堂里驰骋思维,积累经验。而课堂是开展数学活动的主阵地,自然就成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场所,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从课堂实践入手,重建数学的课堂,以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为目标,把课堂构建成学生所需的乐园,在这个乐园中逐步实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富有思考味的数学课堂 ,积累思维经验”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构建能“想”的课堂,内化直接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对感知层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事物的本质规律得经过思维充分地加工,才能更准确更深入,而且数学课又有独特的本质特征——思考性。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为了帮助学生内化活动经验,首先要为学生构建“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能想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用心去体验、感悟数学,在体验感悟中生成方法并内化迁移活动经验。如:教学《数字与信息》时,先在黑板上写数字1,问:当你们看到1时心里想到了什么?生:想到了1个苹果、1个学校、1个国家等;再把1变成10,问:现在又想到什么呢?生:表示数量的10,还想到十全十美等;再把10变成110,问:想到什么?生:喊出报警电话110。课首创设了畅想环节,为探究发现身份证号的异同点做了铺垫,很快把身份证号码分成三部份,得知前6位数表达的是行政区划代码,第7~14位相同点,与身份证主人的出生年月日有关系;倒数第二位数字表示姓别。课尾再为自己设计学籍号更是意外,不仅能为自己在本校范围内设计一个属于自己与众不同的唯一学号,还能设计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属于自己的唯一学号。事实证明:在能想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心灵得到感悟,所产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也随之真正的内化,把自己所获得感性认知内化为理性经验。可见在能“想”的课堂里,才能有效地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并内化直接经验。

二、构建能“做”的课堂,丰富直观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在数学活动中,学生只有经历活动,才能掌握一手资料,而且通过自己操作得来的直接经验价值,是对学习材料的基本感性认识。尽管这样的感知还不具有深刻、全面、清晰的特征,但因此而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内化为数学经验的首要素材,可见获得直接经验是学生积累数学经验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学《圆锥体积》一课时,我并非让学生直接记忆书中的公式,而是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各种型号的空圆柱和空圆锥及大米),自己亲自去经历整个倒米的实验过程(分别用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等底等高的空圆柱与空圆锥做互倒3次米实验:发现只有用等底等高的做互倒3次实验,倒3次刚好把圆柱倒满;或刚好倒了3次),从而发现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有关,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知其然,更知所以然。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是靠简单的模仿与记忆,而是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来探索,以动手实践来贯穿课堂,变真知为自己的灼见。可见,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构建一个能“做”的课堂,才能丰富学生直观经验。

三、构建能“说”的课堂,融合活动经验

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语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可见数学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说起来”,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把那些模糊的、零散的经验进行融合梳理。不但要学生对教师说,而且要求学生能在学生间进行互相辩说、探讨;不但要让学生会说为什么是这样想的、说出想的過程,而且要求学生会说为什么不是这样做而是通过另一种途径去完成。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我班上学生不仅能说,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存在的3倍关系,还能说出不等底等高的各种实验的现象为什么不存在3倍的关系。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通过反复几次的说,学生便会用最简练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关系后,自然而然概括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有的学生还会变换说: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多2倍;如果把一个圆柱平均分成3份,圆锥的体积占1份,其它的体积占2份等”。让学生不断变换说的方式,积累说的经验,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说,还会在全班中说,不仅会对着同学说,还会对着教师说。可见在能“说”的课堂里,人人都学会动口,人人都会说了,而且说得不错,并在说中融合梳理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综上所述,构建能“想”、“做”、“说”的课堂,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应用基本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整个小学数学各个领域中应努力体现基本活动经验的价值诉求,充分认识数学教育的科学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此文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实践研究》D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FJJK15-338。

猜你喜欢
直接经验圆锥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学包圆锥粽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科技馆展厅内探究式教育活动初探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谈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