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四性”

2017-07-06 08:56蔡婉霞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四性培养兴趣自主探究

蔡婉霞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上不讲求方法,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尤为重要。预习是学习过程的起始环节,是对知识的独立感知阶段,预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新课标》也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来,学生的“课前预习”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前预习 学习习惯 培养兴趣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92-02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些名句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事前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就要学会预习。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预习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最能體现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性”要兼得,才能如鱼得水。

一、减负增效,明确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材选择的是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不少学生没有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预习的重要性,或认为可有可无,或时断时续不能坚持。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本身就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一项学习制度来抓,重视学生预习方法的引导和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效果。教师在让学生明确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后,学生才会按要求自觉地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才会避免盲目的预习,才会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课预习。久而久之,学生在每次预习的时候,都会按课前的预习提示、课后的思考练习等等,边读边思,以思促读,初步领会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学生课前有预习的习惯,有明确的预习指向,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边读边思等方法,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更熟悉,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显自信。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放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二、逐步提高,注意趣味性

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后,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也就增强了。如何因势利导,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让孩子们继续坚持课前预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呢?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新型玻璃》一课时,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把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用表格列出来,并注明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做一名小小推销员,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产品。有认真做好预习的孩子,在课堂上能抓住介绍的那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介绍,还能用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最后被评为最佳推销员。在第二课时的预习中,老师设计了一道题目,让孩子们做一名小小发明家,发明一些新型的玻璃,用上一些说明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做好准备后,在课堂上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让这些优秀的小发明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己发明创造的新型玻璃。

在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的过程中,只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趣味性,让孩子逐步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方法多样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独立、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这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进行筛选和整理。常用的几种方法是:(1)要做到勤动手。“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预习的时候,做到边读边思考,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随时将课本或其它学习资料中的精彩之处积累摘抄下来;利用日记或片断作文经常写一写心得体会或读后感,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圈点一些重要的信息时,要逐渐学会筛选信息、提炼重点。(2)要做到眼、口、心“三到”。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把握好这“三到”。而这“三到”之中,最为关键的是做到“心到”。预习的过程中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加之上述所讲动手圈画,还要在在圈点的词句旁边写旁注保证让预习达到好的效果。(3)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预习的过程中,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及其它相关的参考书。(4)要做到多读课外书。如五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看古典名著,帮助学生了解名著,在学习本单元时才能与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进行对话。

四、定期评价,注意激励性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教师要定期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预习心得,进行评比奖励,让学生尝到甜头,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在激励孩子认真完成预习,评价的方法要恰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可以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注意加入自评、小组评、家长评、老师评等环节。

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力争作到师生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彼此相长,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预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力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强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时,就要认识其重要性,注意其趣味性,方法要多样性,还要注意激励性,只有这“四性”兼得,才能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过程中如鱼得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 王富田. 语文学案“目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 语文教学之友, 2008(3):65-70.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01573939)。

猜你喜欢
四性培养兴趣自主探究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四性”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四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