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妈妈、台湾爸爸:我家就是国际学校

2017-07-07 13:37魏多丽波兰陈怡光中国台湾编辑周春伦图片由作者提供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明哲波兰自学

文_ 魏多丽【波兰】陈怡光【中国台湾】 编辑_ 周春伦 图片由作者提供

波兰妈妈、台湾爸爸:我家就是国际学校

文_ 魏多丽【波兰】陈怡光【中国台湾】 编辑_ 周春伦 图片由作者提供

杨东平:魏多丽、陈怡光夫妇以及他们的女儿明秀和明哲的教育故事,非常引人入胜。这个国际化家庭超过12学年“在家上学”的经历,使我们看到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家长可以走得多远。不过,这个案例对多数大陆家长来说,也许太过优秀和完美,以至于有曲高和寡之感。因而,领悟他们的教育真谛是真正重要的。

在台湾地区的表述中,“在家上学”可归为“自主学习”,这正是“在家上学”最核心的价值。与体制化、标准化、大批量的学校教育不同,个性化、家庭化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自我学习、自主学习——而且不仅对学生,也是对家长的。

“在家上学”更为深远的意义不仅是自助和自救,而是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主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

在自主学习的框架中,魏多丽、陈怡光夫妇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经验,也极大地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看到在学习化社会和网络教育时代,这一新型教育已经达到和可能达到的程度。

明秀在2013年获得 Eelin 璀璨之星模特儿比賽总冠军(右起依次是:爸爸陈怡光、大女儿明秀、妈妈魏多丽、小女儿明玲)

我们家是一个多文明的国际自学家庭。多文明国际是因为我们家的成员中有台湾地区人、波兰人和美国人,而且我们长住过欧美亚三大洲。自学是因为我们要建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勇于挑战现状而不会人云亦云,积极拥抱未知,当一辈子的好奇宝宝,所以我们选择让女儿和儿子都不到学校去接受制式的国民教育。

我们深信孩子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因为错误的学习态度影响的不只是一个项目,而是一辈子没有能力面对新的挑战,在这个国际化的世界里,知识是唾手可得的大宗物资,孩子需要的长期竞争力,不是在短时间内能答对几道选择题、而是在面对没人提过的问题时能自己设法找出答案中培养的。

其实,不管家长用什么方式教,孩子学什么科目,只要认清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为了准备考试,不论是自学或上学,都可以教出多文明的国际化小孩。

美国华盛顿州,新手妈妈们的聚会(右起第一位:魏多丽抱着明秀)

“跨文化”宝宝的养成

我和怡光在1995年讨论结婚时,就针对未来要住在哪里、孩子应该如何教育等问题,有过深度的讨论。当时,最主要的结论是:要尊重彼此的文化,也就是双方祖国的文化都要同等地教给孩子,不让其中任何一方成为主导文化。

1996年婚后,陈怡光申请上了华盛顿大学,于是我们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附近,和其他学生合租了一栋老房子,我们租了其中两室一厅。怡光念硕士班,我刚从波兰华沙大学远东研究所拿到汉学硕士学位,在家将台湾地区短篇小说译成波兰文来打发时间。

1997年,老大明秀(女儿)在美国出生以后,我们决定依照婚前的讨论进行实践,也就是我跟她说波兰语,怡光跟她说汉语,因为外部大环境的关系,她自然而然会使用英语。

明秀还只是个小宝宝时,我们主要是让她参加游戏团体,以及像金宝贝等音乐律动课程。不论刮风下雨甚至下雪,我每天都会推着婴儿车带明秀到华盛顿大学的校园散步,看松鼠在草地上捡食松果,偶尔也会带她去旁听怡光的课。因为波兰人相信,小孩需要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并从小接触不同的环境刺激,这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长大之后才不会害怕接触陌生人或新环境。

我自己也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长大的。我从出生到5岁都住在离华沙约50公里的一个名叫Belsk的小村庄,那里是有名的苹果产地,而我家旁边就是一大片森林,我从小就在森林和苹果园中度过,采野菇、蓝莓、覆盆子和苹果,天天生活在大自然之中。

我们夫妻俩也很认真、很努力地找说汉语或是波兰语、有年纪相仿的小孩的家庭,然后相约孩子们一起玩。有时候,我们在公园碰到同样带小孩的家庭,就会注意听他们在说什么话,如果是说汉语或波兰语,就冲过去自我介绍,想说服他们跟我们一起玩。

睡前或是平常说故事时,我们使用的也是有中、波、英三种语言的绘本,让明秀自己选择她当时想听的故事。总之,明秀从出生就一直在这三种语言环境下成长,每天睡前,怡光还会念闽南语的祝祷文给她听。

陈怡光夫妇的三个孩子都是“在家上学“,图中,明哲正教明玲认识植物部位的名称

文化不是只有语言,还有很多节日庆典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比如波兰人除了重视圣诞节,更重视复活节,所以明秀和明哲(儿子)从很小就开始跟着我们一起准备迎接复活节的来临。

复活节时,我的父母会从波兰过来,再加上教堂有波兰语弥撒,所以我们都是依照波兰的习俗在过节。怡光也很努力,比如他会做珍珠奶茶给大家喝,因为那是台湾的特色食品。过年时要吃饺子,国外的商店买不到,所以我们家连饺子皮都要自己擀。由此可知,想要让孩子在异地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真的必须非常努力才行。

2002年初,因怡光工作的关系,我们搬回台湾,住在台北。在台湾,再怎么努力学习、了解波兰,还是比不上亲身经历,因此,我们每年会尽可能地挑不同的时间回波兰,让孩子感受波兰不一样的节气和气氛。我们总是尽量挑在有重要节庆时回去,让孩子亲身体验那种氛围,这样孩子对文化和历史的认同才会深。

比如波兰的清明节是在每年的11月1日,这天要在墓碑前献上鲜花、点上蜡烛,把整个墓园装点成一片烛海,到了夜晚会吸引许多人去逛墓园,即使非亲非故,很多人也会在已过世的名人和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保卫波兰而牺牲的军人点上蜡烛。

旅行,尤其Long stay,是最能深度认识一个地方的方法,我们在安排旅行时,都希望能带孩子们学习历史、文化和地理上的知识。除了去波兰,我和怡光都喜欢滑雪,明秀和明哲从小就开始滑,所以我们每年冬天都会去有雪的国家。我们不论去到哪里旅行都会带着功课,比如,2011年底去加拿大,就安排了学习古罗马时期的历史。

每次旅行回来以后,明秀和明哲都必须做一个旅行报告,报告里面可能包含照片、车票、景点的介绍等一路上搜集回来的东西。只有重新整理过一遍,他们的印象才会更深刻。

在家学习,教材选择不容易

决定让孩子在家学习,真的是经过我们夫妻俩不断讨论和审慎评估之后才做出的决定。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和怡光无法接受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当时台湾小学的上课模式,就是一个老师在前面讲课,下面一群学生坐着听课,就算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还是得乖乖坐着听,但是学生听不懂的部分,老师为了进度问题,也不会停下来解释直到所有学生都了解为止。教材和课程的设计理念还是以习惯性的“好教”为最高指导原则。此外还有学习不连贯的问题,孩子只能断断续续地学习知识,这样怎么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即使对某个主题产生了兴趣,接下来要上的课程却完全无关,那么孩子要如何深入学习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孩子本身比较特殊,明秀和明哲是多语言多文化的孩子,我们希望他们对自己的认同能够保持下去。

2013年,明秀在家学习生物

在上述种种因素考量之下,我们最后决定让明秀在家自学。在我们决定要在家自学之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选择哪一套课程才符合我们的既定理念,既能继续国际化教育,又能深植文化认同。于是,我们开始了一连串反复尝试、打听和寻找的过程。

比如数学,我只找到一本比较趣味的,书名就叫《我+数学=聪明》,这套书视程度分级,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的都有。书中也讨论数学的观念,可是用一些比较好玩的方式来呈现,对于喜欢数学的孩子来讲是比较有趣的。书中没有很多重复练习的内容,每一道题目都不太一样,每一个单元会介绍一个观念,应用在不同的地方。我不要明秀为了考满分而浪费时间在重复练习上。

在语文学习方面,那时候我们是直接问学校的老师:如果可以自己选的话,你会选什么教材?我们也有从香港引进如“综合高效识字”学习用书,他们采用的是“集中识字法”,直接让孩子大量地识字、大量地阅读,通过一套有系统的方法去认识汉字。比如,我要介绍“青”这个字的构造系统,我可能会在一篇文章里,特别写晴天、情人、请、感情、水清、山青等字词,把所有这些含有“青”的字串成一个故事,让孩子下次就算看到不同的字,也能认能念出来,因为他懂得其间的关联性。所以,选教材就是要问,去打听并到处看。

还有一个搜集教材的地点是每年春节前后举行的台北国际书展,我们会去藏在角落的小摊位找有创意的教材和书籍,经常会有意外的收获。在选教材时,尽可能要让孩子试用以后再买回家,以免家长看上的教材孩子不喜欢用,况且每个孩子学习风格不一样,一定要经过他们自己试用才好。

我们还会让明秀和明哲轮流使用波兰文、中文和英文这三种语言来写小日记。我用不同的方法教孩子中文和波兰文。中文在小学阶段以识字和练习造词及学成语用法为主。明秀也曾在书法研究会学习书法、写春联、剪纸、彩绘灯笼及参加其他文化活动。到了中学阶段,还会和其他自学学生共同学习,请自主学习促进会的老师带领他们学习欣赏诗词和文言文。

TIPS

陈怡光:

台湾自学受限于缺乏本土教材

在台湾,没有本土教材对自学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因为没有方便可用的教材,使得大部分家长必须依赖学校的课程。

然而,学校选择教科书的最高指导原则是好教。对大多数学校老师而言,符合传统上课方式的教材最好教,因为老师们已经习惯把课程切割得细细碎碎的,一段一段,25分钟内可以讲完一单元才有时间做班级管理和随堂考试,所以只要符合这种好教的条件就是好的教材。

但这种以服务教学为导向的教材设计长期发展下来的结果就是,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都长得非常像,可是这对自学或一对一、一对少的教学环境来说很不好,因为课程规划被切割得太厉害,缺乏延续性,没有系统性,除非你家的环境跟学校一样,每40分钟就打一次铃去上厕所,不然这种教材家长使用起来会非常痛苦。

而且,学校课本的内容真的少得可怜,真正的精华是在所谓的备课用书里面,它的目的是让老师跟学生、家长之间产生一种信息不对称,这样才能够巩固老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整个教科书市场管制非常严格,自学家长不易取得备课用书。家长或许会想,那靠参考书总可以吧?实际上,靠参考书会更惨,因为一般参考书的设计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一再反复练习解题,对知识的学习一点帮助也没有。

以美国的教科书为例,美国教科书都是厚厚一本包含所有内容,所以孩子或家长真的只读课本就够了,可是台湾的课本就不是这样,无法单靠课本自学。

我在教孩子们波兰文时会使用两种波兰文课本:文学课本和语法课本。波兰文学课本内容包罗万象,有诗、短篇文章和节录小说等,十分有趣。我发现台湾的课本不常用文学家原著,而是为了方便课本教学用特别编写的文章。可是波兰的课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收录著名儿童作家的原著,是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而不只是文章而已。除了课本以外,明秀从小就开始阅读波兰文学,而明哲也喜欢我念书给他听。

当今社会是个网络社会,对我们自学家庭而言,网络真的是学习的好工具。比如,我们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持续使用语言学习的网站。当孩子能在网上学习时,陪伴在他们旁边加以指导,其实也是可以让孩子快乐学习语言的。

除此之外,我们选择了美国的一套课程。因为台湾在当时其实没有真正的自学课程,台湾的课程都受到课纲的约束,被绑死了。我们选择的这套课程,对我们家来说最适合,因为它不会强迫孩子的进度,给学生和家长较多的空间,时间上很有弹性,可以增加自己的素材,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以调整。

同胞姐弟,学习不同调

虽然同样是我怀胎10月生出来的孩子,同是在多语言环境下长大,但是因为性别、性格等因素影响,他们的整个发展方向和过程完全不一样。

2014年,明秀(前)和明哲(右)参与话剧演出,与伙伴们合影

明秀的专注力强,从小就喜欢追根究底,因此可以用专题式的方式学习,可以一个月、几个月都在做同一个专题;但明哲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在单一的主题上,最多不能持续超过一周,他不习惯坐着写东西,因此没办法做练习本,而最适合他的学习媒介是多媒体影音、计算机和听读,所以我们要找合适的教学软件或网站。

明秀和明哲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做主题报告,首先我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主题及呈现方式,包括海报、Labook、小书或照片集,而呈现方式多半取决于我们可以取得的素材。

主题的决定和孩子的兴趣有关,因此明秀和明哲所做的报告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学习太空和天文这个主题上,明秀5岁开始就做了一个太阳系行星的大海报,之后编了一本12星座的小书,接着做了一幅长达4米的双面太空探索大事记的时间轴,最后在10岁前花了7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本厚达160页的太空、天文和宇宙的报告;而明哲从6岁开始花1-2天的时间做过图形和数字的三语字汇小书及三语海报,之后花了1周的时间完成了澳洲地形三语字汇的地理专题报告,用2周时间完成食物群组专题报告,后来用近1个月的时间完成汽车主题的报告。

明秀在小学阶段每完成一个报告,我们就会征询她设籍班的老师何时能去学校和班上同学分享她的研究报告。去学校分享报告,一方面明秀会得到成就感,另一方面则可以训练她的表达能力。

每周日下午或是周一凌晨,是我准备明秀和明哲1周课程的时间。自2011年秋天以来,我一直试图遵循更严谨的上课时间表,所以我会先安排一个周课表,来显示一周内每一天应该和他们上课的科目。

有个书面的教学计划,将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依序排列,对我颇有帮助,因为我不需要担心忘记教应该教的内容。每个星期天,我都会看下周计划,然后把明哲每天会用到的教材分类整理好,明秀的部分则是整周的堆栈起来,让她根据我们当天的计划来选择她自己想学习的内容或是我需要和她一起做的功课。明哲需要分配好每天的量,他才不会觉得功课多到做不完,而明秀长时间专注于一个科目上的学习效果较好,因此她每天只学2-3个科目。

这几年下来,我尝试过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安排孩子的课程,有的方式还挺持久的,但也有些只维持了一小段时间。

积极面对孩子的人际关系

不少人怀疑自学学生都关在家里怎么会有人际关系。其实,除了在家授课、自学,孩子们会去上些才艺课,因此会有才艺班的同学,也会因此产生同伴关系。我们还会和其他自学家庭组团游学,像明秀就跟几个自学家庭的女儿都经常保持联络,成了好友。明秀和明哲还结交到不少住在波兰的好友,除了回波兰碰面,在台湾也可以通过网络视讯保持联系。

我们夫妻对明秀和明哲的多元人际关系抱持一种正面的想法,他们从小不断有机会去交新朋友,所以他们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就会比较成熟,比较不容易受伤害,因为他们知道就算今天的感情被伤害了,明天还有机会交新的朋友,即使现在大家往来密切,也终有分开的一天,所以这方面他们就很习惯。

我基本上不鼓励也不认为家长应该放手让小朋友自己去交友,完全不介入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应鼓励孩子去尝试新的事物,在试的过程中一定会交到各式各样的朋友,那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例如,哪些人可以深交,但另一些人是有过一面之缘就可以了,孩子必须要很早就认识两者之间的区别。

孩子还是未成年人,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还不够,不管智力高低,经验不足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可能身陷危险而不自知。传统父母的做法是,要孩子乖乖待在家里不要到处乱走交朋友,与其如此,不如更积极地去处理孩子的人际关系,一定要让父母成为孩子人际关系圈内的一份子。不是说强迫孩子一定要把家人加入他的Facebook好友,而是要带着孩子参与社交活动增长见闻。

(注:本文节选自魏多丽、陈怡光著作《我家就是国际学校》,经作者同意后刊载)

明秀14岁获得加拿大滑雪指导员执照,17岁获得纽西兰滑雪教练执照,18岁获得美国滑雪教练执照,目前在日本创业开滑雪学校

明哲2015年萨克斯演出

猜你喜欢
明哲波兰自学
进军波兰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波兰睡眠研究会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GPS定位精度研究
GPS定位精度研究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