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水县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2017-07-17 10:32孟素梅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现代农业

摘要:作者通过调研分析,指出了文水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文水县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文水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思路;文水县

孟素梅. 山西文水县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4):3-4.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西倚吕梁山,东临汾河水,县城距省会太原76公里。全县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一个办事处,199个行政村,是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文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还是农产品加工基地县、畜牧养殖大县,2010年被确定为全省26个现代农业示范县之一。全县境内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利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现代农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全县依托农业传承优势,不断巩固发展成果,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全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形成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一、取得的成绩

1、农业收入稳中见涨

201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2.43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58元,农业生产总值达21.1亿元。

2、水利设施日趋完善

全县现有各类支斗农渠2443公里,灌溉条件便利,河水可灌溉面积达44万亩,现有深井2311眼,可灌溉面积达15万亩,有效覆盖了河道无法触及的农田。

3、畜禽养殖初具规模

围绕发展壮大“猪、肉牛、羊、肉鸡、蛋鸡”五大支柱畜禽养殖产业,按照“五化”创建标准,全县大力推进专业养殖小区建设,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逐步弱化传统分散养殖,存出栏量稳中见涨,规模养殖户不断增多。2015年,全县肉牛、生猪、羊、肉鸡、蛋鸡存栏分别达7.5万头、7.3万头、9.6万只、265万只、192万只,出栏分别达7.3万头、13.7万头、9.4万只、910万只、158万只。畜禽肉类产量4.54万吨,禽蛋产量3.56万吨,奶类产量0.47万吨,在全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

4、机械化作业面积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5926台,其中拖拉机2355臺,配套机具3571台,实现机械化播种覆盖率达90%以上,机械化收获覆盖率达70%以上。

5、项目投入逐年加大

近两年来,全县结合吕梁市“8+2”农业产业化三年振兴计划,确定了“5+4”农民收入翻番战略,通过巩固壮大梨果、蔬菜、核桃、肉鸡、肉牛五大基础翻番产业,将文水县打造成全国特色农业县。项目实施以来,全县认真搭建政、银、企三方互动平台,整合省、市、县、社会四方面的资金,县财政先后投入“5+4”项目资金1750万元,实施项目128个,撬动社会投资4.48亿元,扶持专业合作社4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2个。

6、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全县坚持以完善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收益为目标,以龙头企业科研力量和销售网络为依托,不断开发终端农产品,切实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产品服务体系,打造了八大精品产业链条。

7、基地建设成效卓著

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了周边农户积极参与到相关产业中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示范基地。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尽管文水县近年来不断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但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斗农渠配套不完善,水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原有渠道也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灌溉季节冲毁渠道现象多发,有些渠道淤埋、管道老化,有些机井不配套,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现状不相适应。

2、结构调整步子不大,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虽然形成了几大产业,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农民思 想观念仍比较落后,缺乏发展现代农业应有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市场经济意识,能代表全县形象,真正打得响的品牌数量还少。

3、涉农企业带动群众增收机制不完善

尽管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较多,效益较好,但由于多为近年来新扶持发展的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尚处于探索、巩固阶段,带动群众增收机制有待完善。

4、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全县农业劳动力者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很少,初中文化程度的只占50%,农民商品意识不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低,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导致了农业科技应用率低,土地生产效益差。

5、群众务农积极性不高

随着劳务输出、劳动力转移的不断增多,加上在外经商人员有“用老乡、帮老乡”的思维方式,让很多群众工资性收入比例不断增高,务农积极性下降。

6、适度规模经营导向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适度规模经营,部分农村经济组织一味的追求规模,希望得到项目扶持,但由于缺乏长远整体规划,没有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导致经营不善,易被淘汰。

三、发展思路

全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的“5+4”战略,为现代农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带动了社会投入,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全县五大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合作社、“一村一品”等发展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提升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工作任务,全县定位于“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打造高效农业先行区”,全面推进全县农业现代化向高效化迈进。

1、强基础

大力推进农业高效化,基于农业现代化,着力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确保粮食大县地位不动摇。

(1)确保粮食安全

作为农业大县,粮食高产是全县的立足之本。加快高产稳产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创新项目投入方式,整合土地资源,打造粮食高产示范区,实现粮食种植集中连片、为全县做好种植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现代农业提供基础保障。

(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积极推进“三河”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空间格局;切实做好汾河湿地和开栅小水库建设,增加水环境容量;加快汾河高效节水灌区建设及续建配套,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现汾河、文峪河两大灌区河水全覆盖;做好全县2300余眼灌溉机井维护工作,实现旱涝保丰收。

(3)加快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将职业农民培训纳入高效农业项目投入体系,依托职业高中和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半农半读”培育方式,帮助群众掌握职业技能;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引导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青壮年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同时,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

2、调结构

在确保粮食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建立与市场需求、自身资源相匹配的高效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布局,切实提高农业效益。

(1)调整种植结构

适当调减非优势玉米种植,积极开展粮转饲生产,为畜禽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加大高产、早熟农产品种植面积;整合耕地资源,实现闲置农田向高效种植大户有序、规范流转。

(2)调整产业布局

加快优质梨果种植推广、老梨树间伐改造,提升梨果品质;加快设施蔬菜巩固提质,实现高产、高效、安全;加快高效畜牧业建设,根据养殖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养殖结构,形成规模化、集约化适度生产的发展格局;启动实施循环农业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农牧业循环发展[2]。

3、转方式

提升农业投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工业、服务业快速发展起到坚实的保障。

(1)健全“三农”投入持续增长机制

优先保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向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活力。

(2)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土地规范流转,切实提高农民基础性收入,土地流转出去的群众通过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

(3)探索建立股权受益制度

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广大群众以资金、土地、务工等形式参与到经营性经济组织中,得到长期分享受益的机会,使群众不因耕作季节的变更,没有收入来源。

4、抓龙头

龙头企业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宝,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有助于解决群众农产品销售问题、实现农产品集中规模生产、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政府鼓励,政策支持,引導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长大,对实现高效农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实施品牌战略

在规范企业运作机制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通过大力宣传,打造一批全省著名,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拓宽销售渠道

鼓励企业走出去,与大型零售超市和批发市场直接对接,实现农产品向消费终端延伸;帮助企业做好产品宣传、推介工作,让全县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在大城市中得到宣传。

(3)打造农产品基地

以企业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广泛参与农产品生产,形成稳定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帮助企业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应基地,解决企业产品收购问题。

5、促融合

充分发挥全县特有的资源、产业、产品优势,深度挖掘农业及农副业潜能,培育壮大新型产业,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效。

(1)推动农产品加工升级

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延伸并拓宽产业链条,推进全县梨果、玉米、畜禽等主要农产品加工向高层次发展,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2)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以县城为中心,在胡兰、南安、孝义、开栅四个乡镇分别建立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打造骨干流通网络,实现全县农产品交易就近完成,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依托全县风景秀丽的西部山区,古村镇遗迹集散的边山地区和红色旅游、湿地公园、梨花遍地的汾河沿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新支柱产业。

(4)加快电商平台入村服务建设

全县农产品品种丰富、特色明显,非常适合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发展,扶持一批懂电脑、擅销售的新型职业农民开网店,专项从事大型电商平台和微商平台销售工作,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置等工序,实现“农田到餐桌”的直接对话。

参考文献

[1] 柳金平. 现代农业建设与路径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2] 刘喜波. 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现代农业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青海省新增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