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职业教育的可能

2017-07-20 16:07李俊
职教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育领域异化研究者

李俊

作为一种涵盖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视角与分析工具。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诸多研究,在此,笔者仅尝试列举三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经典概念,简单剖析其分析职业教育问题的潜力与可能。

一、实践观。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西方众多传统哲学流派的重要方面。相比于多数西方哲学家,马克思将实践放在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他批评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的这句话至今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著名的箴言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可以也应当成为职业教育丰厚的理论资源。我们的教育体系太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可以言说或用数字表达的、以主客两分的形式呈现、命题式的、以解释和理解为目的的知识,太过重视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忽视了实践知识——常常是难以言说的、理性难以充分理解的、涉及主客体互动的、以改变世界为目的的知識,从而忽视了对于世界的改变。

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以尝试更多地借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来论述和建构教育体系中实践及实践知识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一方面在普通教育中强调普职融通和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更加强调生产实践活动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

二、异化。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真正揭示了人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最一般的深刻的社会关系,其实质在于,人所创造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异己的、与人对立的乃至统治人的东西。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自由自觉的活动(自然包括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核心特质。恩格斯创造性地解释了达尔文关于动物进化的理论,并指出,会使用和创造劳动工具把人类社会与猿群世界得以区分开来.劳动使人学会直立行走,并且劳动还创造了语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本来也应该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改变世界的方式:但在私有制下,劳动难免被异化,反而成为了压迫性的力量。

劳动异化是理解今日世界人与职业关系的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职业以及伴随其中的劳动也许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距离成为一种生活的目的本身、成为一种“乐生要素”还很遥远(赵修义先生语)。职业教育在帮助年轻人习得职业技能、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而成为一个劳动者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发挥怎样的作用、具有怎样的价值预设,值得研究者于实践中思考。尤其在职业教育的作用常常被化约为就业教育,即“为了工作的教育”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对此进行反思,而不应不假思索地简单接受来自于政策或是产业界的价值及目标设定。

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者看来,职业教育领域的工作者需要面对两个领域中的意识形态,一个是教育领域,另一个则是更加宽广意义上的工商社会,两者的意识形态共同组成了职业教育在意识及价值方面的约束条件,它们既可能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阻力,也可能成为其可以仰仗的资源。在教育领域的意识形态中,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主要知识形态为实践知识的职业教育则处于被矮化和边缘化的地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诸多困难.正是由于在教育系统这一社会子系统中,主流意识形态倾向于将职业教育边缘化,从而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职业教育更加平稳地发展,其政策制定者、实践者和研究者都可以尝试通过不同方式解构上述对普通教育更加有利的意识形态(比如运用前文所述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论点),通过对职业教育实践及其外在经济社会条件的分析、创造性叙述以及舆论宣传,创设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公共话语空间,从而消解不利于其发展的意识形态因素。

在更加一般意义上的工商社会中,崇尚经济发展和实用主义的意识形态则构成了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及舆论环境,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可借助这一的意识形态,叙述和阐释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从而提升职业教育在公共政策及话语空间中的地位,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异化研究者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江江西率先突破高考、教师交流、民办教育深化综合改革
反差——阿伦德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