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文本阅读的审美三境界

2017-07-21 13:35汪洁��
关键词:文本阅读审美情趣

汪洁��

摘要:我们的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仅表现美,讴歌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审美内容。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挖掘这些文本的美的因素,使学生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熏陶,进入审美的境界。

关键词:审美情趣;文本阅读;审美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3-02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审美境界,就是审美主体通过生动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进入的崇高精神境界,即懂得什么是美,如何欣赏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自己,改造世界。我们的学生就是审美主体,阅读文本即为审美实践的一种方式。

在此,我想借用一下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来解释初中文本阅读进入审美境界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发现美,体验美的阶段

这是审美的初级阶段,在此期间,我们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审美条件,为他们创设美的情境。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可采用各种声像资料,把文中所描述的美丽的藤萝花展现出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视觉体验:那一簇簇,一丛丛开得茂盛的藤萝花“像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会否也流进学生的心中呢?此时,学生一定会被这美妙的景象所打动,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文本中的美的要求。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感悟美、鉴赏美的阶段

这一阶段中,“伊”简单地说,就是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形象美、意境美、人情美等各种美。以下就上述三种美的感悟鉴赏为例,说说文本阅读如何进入审美的第二境。

1.字斟句酌,感悟形象美。在感悟美文本中艺术形象的美,必须抓住语言文字的品析、鉴赏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推敲、品味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同时,体味文章中蕴含的美的形象。如梅雨潭的绿:“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得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这些生动描绘再现了祖国大好山河如诗如画的美景。通过对字词、修辞、表现手法等的反复品味,学生就会对自然、社会、人类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事物产生震撼、惊异、赞美、热爱等等美好的情感,从而激起强烈的向往、追求的热情。

2.激发联想想象,品味意境美。王蒙在对鲁迅《雪》的评论中说道“读《雪》需要联想”,何止读《雪》需要联想,其实阅读任何一篇美文都需要联想,例如《济南的冬天》,在学生通过老舍先生细腻而生动的文字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以后,课堂上何不也像老舍说的那样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呢?通过这样的联想来品味文章的艺术境界,就能够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逐渐培养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3.认同迁移,体会人情美。例如《我的母亲》一文中“在旁边缝纫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一句中的“打得好”多么地真实又令人玩味,此时让学生迁移到自己的母亲身上,想想母亲平时对自己的教育,自然就能体会出矛盾复杂而伟大无私的母爱: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為的是儿子上进。相信孩子们一定能从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也就能深刻得体会到文章所反映的人情之美。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追求美、创造美的阶段

因为美从来都不是刻意追求得到和创造得出来的,古人的“妙手偶得”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而通过文本阅读激发的追求和创造美的意识可落实在写作练笔上,学生在接受了文学作品长期的审美熏陶后,就能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和表达美、歌颂美的愿望。当学生在对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观察以后,在掌握了一定的遣语造句能力和写作方法以后,在对美能够作出较正确的鉴赏和评价以后,就能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描绘秀美旖旎的自然风光,抒写至亲至爱的真情故事,讴歌感人至深的人物风貌.......学了《济南的冬天》、《三峡》,学生一定会不自觉得感慨祖国家乡壮丽河山的美,这个时候可以去写《家乡的秋天》;学了《背影》《甜甜的泥土》,学生就会让通过细腻的观察去抒写至爱亲情的美可以去写《爸爸(或妈妈)的手》;学了《幽静悲剧》学生就会去发现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可以尝试去写《悲剧》,让他们在创作中揭露假恶丑,折射出更多真理与智慧之美。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了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这就是审美境界所谓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自己,改造世界。

其实,我们教师在教授每一篇文章时,都是在培养学生和提高他们审美情趣的过程:我们引领他们促进精神的发育;唤醒他们追求人性的本真;激发他们创造真善美的灵感,使他们从而成为一个懂得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真人。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中华书局,2009(05).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02).

[3]张秋玲.新版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审美情趣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元认知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