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对策

2017-07-25 08:22邱靖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认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邱靖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

摘 要: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受到教育环境、地方政策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内涵了解得可能不是非常透彻,这对其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良好、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价值的公民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研究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阐述了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一、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阐述

第一,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主体意识的发展建立在理性认知的前提下,因此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背景和意义有透彻的了解,才有可能对其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知的情况,接近半数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三个倡导的内涵知之不详或者知之甚少,这大体上说明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较低的客观事实,由此可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教育是增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第二,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在认同过程中,一个人会经历注意、理解、接受、形成价值观等几个阶段,完成这几个认知过程,情感认同感方能建立起来。情感认同具体可以表现为对信息的选择过滤和对认同过程的激发与促进,能够深刻、全面地起到导向作用和动力作用。调查结果显示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持有乐观态度,这表明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可程度较高、对中国梦的实现期待较大。但是在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上表现不甚乐观,超过三成的学生认为考试抄袭或者作弊是可以理解的,据此可以说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还有需要提升的地方。

第三,缺乏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认同和信念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信念的话,认同就很难达成。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表示时刻都有爱国主义情怀,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通过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这充分表明了民族地区学生普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在未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上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不可忽视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信念缺失的现状,比如在对马克思主义是否能够继续指导中国特色主义事业这个问题上,超过一半的学生持观望态度;并且只有一半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抱有坚定不移的态度。另外,接近百分之十的民族地区大学生崇拜物质主义和金钱主义,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综上而言,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还不完全坚定,当遇到和自身利益相冲突的情况时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性和摆动性。

二、提升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对策

(一)在两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和创新形式,两课是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理论脱离实际、教师素质有待提升等多种问题,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范畴,主要强调对学生境界的升华和灵魂的洗涤,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两课教育提供了新的潜力和可能,为高校两课教育拓展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和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为两课教学带来了新素材和新方法,使得理论和实践联系得更加紧密。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主动讨论,渐渐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辩证的认识。教师再结合民族地区大学生本身的实际,找准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知识点切入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新鲜感和时代感。

(二)在学生管理服务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

首先,在日常管理中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操行管理是塑造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是大学生服务管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操行管理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标准和导向,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操行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在学习管理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管理是学校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学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本职上是趋同的,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管理中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导向,重点解决民族地区学生的思想问题,充分运用精神激励和纪律约束两种机制,使得教育和管理方法趋于艺术,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中共同创造和沉淀的精神文化成果,是大学人文环境、价值理念、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风、学风建设之中去能够引领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在循序渐进中形成明礼诚信、感恩谦逊的为人处世精神,从而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认识。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其在媒体宣传上的优势,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宣传橱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强化对文化质量的管理,在学习培训、主题教育、知识竞赛的过程中渲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让学生以更加饱满和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之中来。

总而言之,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放在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上,力求让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在学生管理和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让学生能够在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去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

参考文献

[1]杨雅玲.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实践教学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2):26-29.

[2]陈颜,张志坚,陈金龙.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10),215-219.

猜你喜欢
认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