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保守手术治疗的下肢未转移良性肿瘤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2017-07-31 20:35黄芳芳
河北医药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下肢康复疼痛

黄芳芳

·护理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对保守手术治疗的下肢未转移良性肿瘤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黄芳芳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保守治疗的下肢未转移良性肿瘤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保守手术治疗的下肢未转移良性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每组43例。比较2组对象护理后,早期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情绪障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下肢功能、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护理后2组疼痛感程度分布情况和疼痛感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测2组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7 d和护理后30 d下肢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30 d后生活质量的8个指标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良性肿瘤未发生转移的患者进行保守性的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根据患者病情开展康复治疗,有助于矫正患者情绪障碍、减少下肢疼痛程度和疼痛时间、提升下肢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该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下肢未转移;良性肿瘤;肢体功能

下肢良性肿瘤保守性手术解除占位性压迫后,病患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基本良好[1]。但往往由于原发肿瘤侵蚀、手术过程中对骨关节重建和软组织覆盖所造成的外伤,对下肢原有组织结构破坏一般较为严重,患者预后需要较长的恢复周期和系统的肢体功能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理想疗效[2]。若患者及其家属不能很好的配合医嘱进行康复训练,不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的保留,甚至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3]。我院通过对纳入调查队列的86例下肢未转移良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和随访,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保守治疗的下肢未转移良性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象的纳入标准具体如下。(1)病理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临床辅助检查确诊为下肢未转移良性肿瘤。(2)临床治疗时患者无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缺陷以及下肢良性肿瘤外其他的肿瘤疾病。(3)患者均接受保守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4)患者的意识清醒,可以独立完成和理解各类问卷报告。(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4例,中学24例,大学及以上15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4.42±11.60)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8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2例,中学25例,大学及以上16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34.25±11.31)岁。2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主要根据临床经验采取对应的对症护理措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要点包括如下内容。(1)康复方法的教育:根据患者人口学情况、职业、病情和疾病认识程度制订合理的宣教方案。教育内容主要涉及药物及手术治疗、下肢肿瘤疾病相关知识、营养调节、术后康复指导及简单的自我护理等。教育方案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动作示范、图形讲解及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患者掌握知识。(2)早期体位护理: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应加强对患者的体位护理,患者术后静躺约6 h,适当抬高患者术肢,避免体位不正确所造成的水肿。护理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在患者疼痛能够忍受情况下经常翻动身体,并改变躺姿。(3)早期康复练习: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借助棍棒等简单按摩工具进行按摩等康复训练,每天可进行抬腿、站立等恢复练习,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牵拉挛缩组织,以此减少组织粘连的发生,而后可鼓励患者独立完成简单的个人日常生活活动。严格按照患者恢复情况适当进行练习和强度的调整,严禁超负荷训练。

1.3 随访和观察内容 (1)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感染、应激性溃疡、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2)早期疼痛程度及消除时间:对患者术后恢复早期(第3周左右)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根据得分判定为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7分)、重度疼痛(8~10分)[4]。同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下肢疼痛感消失的时间。(3)情绪障碍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SAS与SDS各包含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得分范围20~80分,本研究中均转换为百分制的标准得分,评分越高表明焦虑及抑郁程度越严重[2]。(4)下肢功能评估:于护理前、护理7 d和30 d,采用《Oswestry要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该工具共包括10项内容,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下肢功能越差[1,4]。(5)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开发的健康调查简表(MOS SF-36)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卫生8 个维度,得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差[3]。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后测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康复过程中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2.33%),对照组发生4例(发生率9.30%),2组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1,P=0.167)。

2.2 2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及消除时间比较 护理30 d后观察组重度疼痛的患者降至1例(占2.33%),而对照组有9例(20.9%)。2组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和疼痛感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及消除时间比较 n=43,例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变化比较 干预前,2组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测2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n=43,分

2.4 2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护理后7 d和护理后30 d下肢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2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比较 n=43,分

2.5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8个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0 d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肉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能力、情感角色、心理卫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n=43,分

3 讨论

下肢良性肿瘤早期发病临床表现上以肿胀、疼痛表现为主,疾病晚期患者病肢会出现功能障碍、畸形、肿瘤压迫等表现。有研究显示,我国下肢肿瘤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以股骨下端与胫骨上段的骨肉瘤最为常见[5]。下肢肿瘤疾病可破坏骨骼生理结构,压迫周围软组织,致使患者病肢发生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6]。下肢肿瘤根据病变程度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肿瘤一般可以根治,且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容易从病变部位发生转移,从而危及患者生命[4,7]。同时,下肢肿瘤病情的直接负面影响容易诱发患者产生心理波动,该人群情绪障碍发生率高于一般临床患者[2,5]。

我院通过对下肢良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的早期康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肢疼痛程度及疼痛感消退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与康复护理重视患者的体位护理,从而缓解术肢肿胀,能及时解除不良并发症有关。 观察组的下肢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患肢的快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可能与适当活动能有效激活下肢的循环系统,从而加快运动系统恢复有关[4]。 有研究显示,焦虑、抑郁对肿瘤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有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加强监视患者的情绪变化,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指导,促进患者身心健康[3,6,7]。本次调查显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缓解下肢良性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可能与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强化了健康教育环节,患者能更好了解手术方案和康复过程,从而有效排解不必要顾虑有关。我们还发现,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表示通过康复方法的教育、早期体位护理和康复练习,患者能有效改善术后生存能力,提高自主生活能力及工作效率[8],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康复护理长期实施后,临床效果的直接体现。

1 蒋艳华,陈娟,沈利.全程康复护理对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下肢功能的影响.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 94-96.

2 雷艳,赵丹,林欣.纽曼系统模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海南医学,2015,26: 253-255.

3 华青云,陈力.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3-106.

4 梅林英,徐卫英.术前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1,16:103-104.

5 刘方,宋莹.动机性访谈在神经外科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效果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66-1268.

6 夏玉斌.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8:67-68.

7 谈晶,阮娜,杜杏利.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行肿瘤型假体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中国康复,2012,27:265.

8 庞子冰.康复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自理能力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233-234.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6.039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骨三科

R 473.6

A

1002-7386(2017)16-2537-03

2017-02-10)

猜你喜欢
下肢康复疼痛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