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级日语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综述

2017-07-31 14:17沈纯琼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岗位能力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沈纯琼

[摘要]论文围绕省级改革试点建设任务中的高级日语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在课题组教师广泛调研日本和广东省日语人才需求大背景以及日语相关岗位现状下,分析本专业人才职业目标定位和相关岗位所具备的技能、知识、素质,阐述了高级应用技术日语人才培养主要路径与几种常见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及其人才与课程体系特点。

[关键词]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岗位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为地方经济输送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及高等教育跨越性发展为地方本科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广东白云学院日语专业是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的改革试点建设专业,理当在各个方面发挥试点作用,培养更加适合市场需求、具有代表性的日语人才。若日语人才培养仅停留在一般应用型范畴内,势必体现不出竞争优势和特色,因此,需要培养区别普适性的高级日语应用技术人才。实现这一目标,改革是关键。课程体系是教与学的指南,是教与学的“轨道”,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元素。

一、广东日语人才需求现状

据调研统计结果得知,从日企在粤投资规模和趋势来看,目前正处在自2011年至今的直接投资规模三次周期性变化的大幅缩减阶段,日语人才需求随之缩减。但广东省地处中国前沿地段,新的就业模式与就业岗位不断产生。尤其是在速卖通、亚马逊、ebay等跨境电商平台支持下,广东省跨境电商岗位剧增,为日语人才提供了就业机遇,既懂应用日语,又懂专业的人才必然备受青睐。

二、人才培养路径与几种常见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路径各式各样,课程体系种类繁多。就日语人才培养而言,常见的有校校联合育人、校企协同育人、学校独立育人等人才培养路径,在课程体系方面,主要有校校合建、校企协同、大学院独立等类别。

(一)校校合建课程体系

就地方本科院校日语专业而言,校校共建课程体系主要适应于国际合作项目,该课程体系常见的有“2+2”、“3+1”、双方共建、参与授课等形式。“2+2”、“3+1”课程体系前两年或前一年课程内容基本上独立于合作大学彼此之外,各自按照本校的培养规格和课程标准设定课程体系。后两年或后一年课程内容是语言提升或专业拓展阶段。中方大学一般不会对日方大学提出语言课程教学要求,但在专业拓展方面或许提出建议。原则上,课程体系内容尊重日方大学。因此,该培养路径四年课程体系由中日两校分编合建而成,以实现办学资源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办学为目标。

(二)校企协同课程体系

校企协同课程体系适应于冠名班、合作班、定向班、“3+1”企业实践等校企协同教学路径,深度合作中日企业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协商设置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根据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瞄准企业某一岗位或岗位群型质。特别是在编制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需要兼顾学生日语语言零基础和潜能培养,提供学生灵活选择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必须逐层递进,横向上升,实现真正的校企协同育人。

三、当前日语课程体系不足之处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日语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基本上都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语学设计与语用设计脱节

应用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技术教育属性,有其特殊性和实践性,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因此,课程内容体系都应以能力为导向,按岗位——理论——实践——能力逻辑体系来构建,完成本科层次基础学习。但传统的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面对日语基础零起点的学生,追求学科体系的完善,职业能力导向功能不太清晰,旨在传授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与语用基本脱节,极少设定语言应用模态,停留于单纯的语音语调训练,语学与语用课程比例失调。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量不够

外语教学实际上是跨文化教学,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语言顺利转换的文化载体。但目前大多数课程体系仅设计了每周2节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学生缺少跨文化语境了解,导致语用违背源语文本意旨,失去语言转换色彩。

(三)综合翻译能力培养课程内容极少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影响翻译的因素很多。不仅需要外语文字翻译水平,也需要较高的中文素养和一定的非语言专业基础知识支撑。目前,大多数日语课程体系中忽略中文素养、跨语言专业素养课程,导致目标语不够精准和规范,达不到理想的翻译终极目标。

四、高级应用技术日语人才课程体系特点

课程体系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中的“跑道(cur sum raco—collrso)”,以此为契机,国内外专家就课程体系作为一门专项领域开始了研究。但在以往的大多数日语人才课程体系中,存在着课程语学设计与语用设计脱节等现象,体现不出人才培养特色。因此,若要满足高级应用技术日语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将岗位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促进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多元发展。

(一)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一致性

整个课程体系除军事训练、思想政治、创新创业基础等通识教育外,专业课程按照从日语基础养成模块、中高级日语提升模块、语言拓展模块、校外实践模块等循序渐进,紧密结合岗位逐步提升。通过日语基础养成模块和中高級日语提升模块的学习,夯实日语基础教育,培养涉日文秘岗位能力;通过语言拓展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的学习,掌握该方向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强化个性发展,培养应用翻译岗位基本翻译能力或涉日电子商务销售能力;通过校外实践模块的学习或赴日“带薪实践教育”,加速专业认知过程,拓展专业认知面,培养应用翻译岗位中级翻译能力。

(二)课程体系多元性显着

根据广东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校人才培养核心定位要求高等级日语人才除具备日语语言文化素养外,还需具备较强的涉外电子商务能力和发展潜能等当今社会主流技术基本能力。因此,课程体系强调学生个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提高日语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才的社会适应度。

(三)课程体系整体性强

课程体系整体性强。为了适应外语教学特点,课程设置由以往较零乱、分散、门数较多(仅专业课程而言多至60多门)整合成了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及专业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三大类别组成的40门课程,且将《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本影视欣赏》和《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语翻译》等专业课程整合成了《日语视听说》和《日语读写译》课程,便于日语语言综合培养和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四)课程体系实践性强

高级应用技术日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特点,其实践环节由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校内集中实践课程、校外(含国内和日本)企业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除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外,实践教学周数占总教学周的32%,项目依托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实践训练,校内语音室和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平台支撑校内集中实践,校外企业支持“3+1”的“1”的实践,实践教学体系由点至面,四年贯穿,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开拓了国际视野。

(五)课程体系以学生能力本位为核心

课程体系紧紧围绕高级应用技术日语人才培养,课程内容与岗位紧密结合,关注专业前沿动态及相关技能变化。以明确的专业能力、个性能力培养为本位,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活模块、多方向”的个性选择,按1:0.5的比例设置计划内教时和学时,缩减课堂教学时间,加强自主学习,模块教学灵活多样。设置商务方向、应用翻译方向、双学位方向,最大限度设置学生个性选择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开拓自我获取知识的潜能和持续发展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高级应用技术日语人才课程体系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开拓性研究项目,需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指导和实践过程支撑。同时,其过程必须及时了解前沿经济形势,兼顾人才需求变化,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非一气呵成之事,需要不断摸索,在不断实践和研究中完善高级应用技术日语人才课程体系重构,以此推动日语专业试点建设。endprint

猜你喜欢
岗位能力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
新型水稻除草剂丙嗪嘧磺隆及其应用技术探讨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