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要热脑袋要冷

2017-08-01 23:57熊梅刘梦娜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脑袋新闻报道诈骗

熊梅 刘梦娜

存在即合理。痛感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从本质而言不过也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只不过夹杂着黑暗色彩。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其存在的合理性甚至剥夺它存在的权利。面对痛感新闻,情绪有所波动无可厚非,但须时刻保持头脑清晰,即心口要热,脑袋要冷。

当“自杀”“诈骗”等字眼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恐慌,而是更为柔软的情绪,即同情与惋惜。演员乔任梁自杀身亡时,网友们自发的在微博上发表博文纪念送别;七旬扫地老人被骗后同城的市民举办捐助活动让其有钱过年……这一切都可以表明,尽管痛感新闻本身带有一定的负能量,但人的情感会在不自觉中传递出一股正能量。从这个角度看,痛感也变成了温情。

另一方面,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背后的故事又会显示出其价值。自杀报道为大众了解抑郁症提供契机,诈骗报道让基本的防范技巧得到科普,女性受侵报道让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相关教育……余秋雨说:“把一切伤痕都当做酒窝。”当他人的不幸以一种正确的方式被大众消化理解并转化为公众经验和教训,痛感新闻的意义便上升到社会教育层级,痛感新闻也就不会因充满负能量而被人诟病了。这就是面对痛感新闻,心口要热。

记者是社会这艘大船上的望员,拿着望远镜就会看到形形色色的画面。面对“喜感”新闻,要学会守土,就是偶爾有机会,用新闻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而更多的时候面对痛感新闻,得像守夜人一样,努力不让世界变得更坏。揭示社会丑陋的同时,发挥媒体监督作用,督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吸睛一味追求爆点,发布骇人听闻的言论,让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所以记者面对痛感新闻时,脑袋要冷。国家也要有所衡量,既弘扬主流价值观,倡导真善美,又要正视痛感新闻背后的制度之失与社会之弊。

头脑要冷静的不仅仅是新闻报道者,更重要的是新闻接受者。大众面对痛感新闻要理性分析,核实真相,既不能被报道误导,也不能被舆论绑架。相反,浮于表面,因为痛感新闻的黑暗而惶惶不可终日,自己吓唬自己,要求不再报道痛感新闻。这难道不是因噎废食吗?

一冷一热,相关配合,既满足人们情感释放的需要,又提醒人们作为“人”应有的理性思考,才是对待痛感新闻的正确态度。

我始终觉得被真相伤害比被谎言安慰好,范仲淹说:“宁鸣而生,不默而死。”痛感新闻也要勇敢发声,如此,才能获得痛的领悟。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实验小学 442000)

猜你喜欢
脑袋新闻报道诈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看,它有两个“脑袋”
像默哀一样低垂脑袋(中篇小说)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脑袋和西瓜一样
这脑袋得治!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