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个案工作”课程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

2017-08-02 19:07郭艳丽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堂教学

郭艳丽

摘要:“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本文从情境教学的内涵出发,结合“个案工作”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对情境教学在“个案工作”课堂中创设的必要性、主要步骤和具体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个案工作 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其内涵是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有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上的支持与服务。在“个案工作”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训练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想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创设适当的社会服务情境同,使学生置身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从而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情境教学法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突破。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采用单向式的灌输方法,将知识硬塞给学生,却忽视了如何教,以至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教师勉强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和接受,难以调动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知识目标达到了,技能、情感与态度目标却没有达到。情境教学法可以克服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让课堂教学不再是单向式灌输,而是双向式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这样,学生不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刻,还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获得持久稳定的教学效果。

二、在“个案工作”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个案工作”课程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其服务对象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但又不能运用自身能力解决这些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因此,个案工作人员面对的案主是带着各种困扰的个人或家庭。虽然不同的案主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每个案主都具有独特性,生活情境绝不会完全相同。因此,若要有效帮助处在困难情境中的案主,社会工作者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位案主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依据“个案工作”课堂教学的特殊需求,提高本门课程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营造适当的社会服务情境,训练、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作为先行性基础课,在“个案工作”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运用情境教学。“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中,学生接触的第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能否学好本门课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开设的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因为“个案工作”课程中讲授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工作原则、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的各种技巧和具体辅导方法等,是日后掌握和运用好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必要前提。为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三大工作方法,为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门课程有必要运用情境教学。

三、在“个案工作”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在“个案工作”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创设以模拟服务对象真实情况为主要特征的情境,让学生为情境中不同服务对象制订服务方案,解决情境中服务对象遇到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创设情境一般可分为情境准备与创设、情境模拟与实践、总结与评估三个主要步骤,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情境準备与创设

首先,教师要根据“个案工作”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情境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及实施方案,包括具体操作流程、评分标准等;其次,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及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一个或两个情境。教师应为情境选择或创设做好准备,借助视频、图片、文字材料或选择道具、音乐等手段,对真实服务情境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服务情境有针对性地选择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这有利于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整个授课过程按照教师设定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情境模拟与实践

情境模拟与实践是情境教学的核心环节,旨在通过模拟与实践让学生掌握为服务对象制订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的能力及具体服务技巧和规范,并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调整自己的错误认知与操作,规范专业技能。由于制订服务方案和具体服务技巧都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如果直接让学生独自完成模拟情境中服务方案的设计及具体的模拟辅导,多数学生可能会因为较难入手,而没办法很好地完成任务。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一般将整个模拟环节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情境设计服务方案,再进行模拟辅导和分享;第二部分则是让每位学生独自完成一个情境方案的设计及模拟辅导演练。有了前一阶段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方案设计和模拟辅导演练的经验,多数学生在第二次单独完成模拟时都能较圆满地完成任务。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总结与评估

每一次情境模拟与实践后,教师都应安排一次正式的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学习经验,并就整个模拟实践过程和模拟的角色写出感受、观察意见。教师需要总结此次情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根据学生在模拟环节中的具体表现,参照之前确定好的评分标准评定成绩,对模拟实践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当然,“个案工作”课堂中的情景教学实施方法和运用方式还可以多种多样,在“个案工作”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从容应对各类服务情境。这样,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还为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莉娅.个案工作(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何静.《个案工作》课程应用情景教学法探讨[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3,(3).

[3]黄海燕,金艾裙.情境教学法在个案工作教学中的运用[J].社会工作,2007,(10).

※本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XZL1605。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