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等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分析

2017-08-02 08:38冯婷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6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创新实践产教融合

冯婷

【摘要】就當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现状而言,产教融合是促进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引入互联网思维模式,并且经过多次有效的实践。本文基于互联网的常用思维模式,简单探讨高等院校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实践与发展道路。

【关键词】产教融合 互联网思维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234-02

引言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深刻转型时期,各行各业都在发生重大变革。以产教融合为背景的高等院校教育改革,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一方面能够提高现代职业学校的个人能力与素质,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国家产业升级,加快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国务院2013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国家政策高度,强调高等职业院校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产教融合的具体内涵

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是高等院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的专业实践与企业的要求相结合,培养出满足社会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学校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无缝对接,融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社会服务为一体。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既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又能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产教融合的发展模式打破了企业用工需求与高校教育的隔阂,能够有效达到“双赢”局面。不仅能够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并且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从而有效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二、当前产教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不匹配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只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轻视职业技能教育,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高等院校在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上,未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考察,仅仅根据过去的办学经验开设相关课程。这就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要求不相匹配。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认可度较低,使毕业的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在高校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中,学校教育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不能给企业提供对口的工作服务培训,导致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就是,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往往形式大于实践。学生从学校走出,踏进企业,对于工作内容仍然一无所知。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没有取得相应的结果。

(二)企业合作参与度较低

企业从经济角度出发,始终将盈利目的放在第一位,因此大部分不愿意承担社会公益责任。对于高等院校发起的产教合作项目,往往出于功利目的,答应合作,责任意识较低。主要目的是为了迎合国家政策,从中赚取利益,或者单方面借此宣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表现在具体的实践中,企业给学生安排的工作岗位与学生专业不符,或者是企业将高校实习生当作免费劳动力无偿使用,却又并不提供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高校学生在产学融合实践中,无法学到知识。

三、互联网思维在产教融合中的具体运用

(一)互联网思维

百度对互联网思维给出的解释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背景下,对消费者、市场、产品、企业价值和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一种思考方式。现代的互联网思维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互联网行业,而是延伸到各行各业。具体分析产教结合的互联网思维,可以归纳为用户思维、平台服务思维和跨界思维。

1.建立用户思维

企业要想达到盈利目的,首先应该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企业应当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独一无二的服务。在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中,积极跟用户沟通,尽量将产品做到完美。产品销售期间,详细向用户介绍产品功能。最后在产品售后期,定期回访,解决用户的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另一方面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凭借良好的服务,培养更多的忠诚用户。

在高校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学校要想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应该在教学环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参考企业用工需求,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设置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课程。坚持从实际出发,并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2.服务平台思维

现代商业的核心是信息网,企业的生产研发与销售都离不开网状交叉式的各类信息。在实施产教融合的具体过程中,政府与企业、学校应该树立平台思维,努力构建社会信息平台。高等院校以提供服务平台为导向,为中小企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

3.跨界思维

互联网思维发展到现代,强调的是摒弃传统的思维边界。将思维无限发散,寻求各行各业的交汇点。试图将一个行业的思维理念运用到全新的行业当中,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价值原则。学校和企业的产学融合项目实际上也是将两个不同的行业嫁接到一起。积极寻求两者的交汇点,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这两者的理论经验。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产教融合的实践

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的深刻影响,高等教育存在着系统模式的痕迹。学校课程的教学,以课堂为主,学科的实践环节较少。这种教学安排,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枯燥,老师教授费力,学生实际掌握较差等问题。在就业时,企业用人单位的用人感受也相当差,容易造成摩擦性失业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产教融合的项目实践提出以下两点思路。

首先,树立“以企业用工需求为中心”的思路。课堂教学考虑市场需求,根据需求定制多样化的教学课程。既满足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改进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搭建校企合作的服务平台。高校的产教融合项目,需要与我国整体产业结构转型的理念保持高度一致。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服务产业,学校就重点培养服务型人才。高等学校的教学环节设置与国家产业结构改革的需求也要对应匹配。学校开设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与产业转型理念相结合。此外,应当充分借鉴互联网的跨界思维,解决社会服务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相关问题,力图达到企业和学校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通过现代云计算技术,快速计算出社会需求,同时利用大数据迅速进行匹配,消除产教融合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剔除冗余数据,快速得到有效服务和需求信息。同时,利用高校丰富教育资源,为企业提供人才多样化的定制培养方案,满足中心企业个性化的人才需求。

四、当前高等教育院校产教融合的创新

(一)坚持用户参与式的教学改革

学校的课程开发,将用户思维放在首要位置。学校设置的职业技术课程应该与市场需求相一致。例如出版教育集团与传媒学院合作,学院提供相关的出版教学课程,集团提供相应的数字专业技术和排版所需专业设备,给学院提供行业最新的专业技术。同时提供出版工作实习和就业岗位,让学生在实习中深入了解所学行业核心技术和最新科技前沿。通過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合作,为社会培养有价值的专业人才,同时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学生“就业难”两大问题。

学校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学校的教学目标中将供需匹配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将学生实践操作作为教学质量考评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是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等专业,部分院校将课堂直接搬到工业园中。让学生在工业园的实习工作中,对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等环节进行实地的考察学习。进行教学活动的老师,不仅局限于学院老师,还包括工业园中的技术骨干人员。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了解用人单位需求,进而清楚明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强调服务功能,要求政府、学校能够共同合作,搭建信息化的服务云平台。高等院校以提供社会服务为导向,为中小企业搭建信息共享云平台。主要提供包括人才培训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和企业信息在内的相关服务。高校为进一步优化信息服务,定期召开产学研的交流研讨会。通过这些定期的教学研讨会,纠正研究方向,解决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高等院校将产教融合与O2O模式相结合,将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统一起来。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息,尽量减少供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提供简单的交流平台,加快企业信息流动。在线下渠道,学校加深与企业的纵向合作。首先是推动学校任教老师与企业技术骨干交叉任职制度。鼓励学校老师深入工作岗位,了解用人单位的技术需求。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以市场需求为落脚点,为劳动力市场输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结束语

当前,中国的产教融合发展道路尚远,企业、学校、政府三者仍然需要制定长久的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运鑫.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职业技术教育[J].2014(4):39-43.

[2]许正中.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M].2013:3-5.

[3]廖向杰.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创新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5.3(15):56.

[4]徐平利.从学校到企业:路有多远——兼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几个热点问题.职教论坛[J].2014,10(04):50.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创新实践产教融合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