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传媒类专业实验室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8-02 08:38李继卫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6期
关键词:应用型

【摘要】立足于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结合传媒类实验室的特点,从实验室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特色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出发,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助力学院实验实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 传媒类 实验室运行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杭州师范大学校级教改课题(YS01207077001)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241-02

高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培养人才的基本场所,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首要任务在于承担起专业实验教学的任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实验教学是一种相对独立而统一的教学系统,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倡资源共享,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目的。[1]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的广播影视与新媒体实验室作为市级重点实验室(在建),是杭州市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传媒类综合实验室,服务于杭州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及院级重点学科“数字艺术与传媒”,建有广播级三讯道数字电视演播厅、5.1数字环绕声录音棚、HD级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广播级专业广播直播实验室以及相关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编辑实验室与播音主持实验室等专业级别实验室共计18个,是一个全面的传媒类教学实践平台,在媒体技术与艺术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初,杭州市文化广播电视集团与杭州师范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影视节目制作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形态和模式构建中,钱江学院广播影视与新媒体实验室正式此次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此形势下探索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将有利于进一步以开放的姿态提供多方资源共享,共同承担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交流、艺术创作的任务。

一、结合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场地以及自身的实验场地开展“产学研”研究,为师生提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学实验、实践实训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同时也为企事业单位储备了优秀人才。[2]实验室积极开展艺术创作和社会服务项目,与浙江省省市政府部门及部分地市县广播电视部门以及一些大型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完成了多项横向合作课题,创作了大量的具有较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参与完成了多部影视作品、多项大型活动与数字出版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依托实验室,与浙江广电合作“高校广播联盟”、“主持人孵化基地”、“二更影视导演孵化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搭建实践平台,为媒体储备优秀人才。目前已经有多位学生加盟“二更”,承担文案策划、活动推广、导演、摄像等方面的工作,逐渐成为其中坚力量。

(二)为九阳集团进行“数字化影像传播方案设计”,并在不同首页宣传的前提下,取得了单个节目的优酷点击量60000次以上的好记录;与国网浙江电力公司物资分公司合作访谈节目《党建面对面——携手共建,物资同行》;与电视剧《猎场》摄制组进行了拍摄合作;与杭州市江干区公安分局合作纪录片《特警突击》,受到杭州市公安系统的高度赞扬。

(三)与校外广播电视媒体实训基地签订校外顶岗实训合作协议,依托校内专业实验室同时借助实训基地——广电媒体的实践实验资源,组织安排优秀学生进行顶岗实训,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以媒体工作人员的身份独立进行节目创作,在实战中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创作能力,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熟悉广电节目的运行模式,锻炼策划、摄像、编辑制作、主持等能力,所创作作品经协议单位审核通过在媒体播出。为此实验室制定了相关的规章,比如在设备申请、剪辑机房的使用等方面提供便利。

(四)与浙江传媒学院、杭州文广集团、杭州华数按照“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成本分担、效益共享”的建设思路,选择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的视听媒体技术云服务实践教学平台、视听媒体技术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共享和为社会提供服务,通过签订战略协议,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各自的科技、人才优势,实现与合作企业和高校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互惠互利,效益共享,推动学校与合作企业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使合作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教学资源,学校和合作高校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课堂与传媒一线无缝对接

通过对广播电视采编播实验操作流程的实践,探索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突出行业特色。具体方式是在保证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实施分层管理,分项支撑,重点打造。在实验教学环节,从认知、操作,直至最后的作品创作环节分层划分教学内容,适时考查教学效果。

(一)应用型实验教学必须要与媒体一线构建畅通的渠道,这样才能实现实验室运行模式与一线岗位需求同步发展,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均参照目前广电媒体的实际进行改造更新。与此同时,创新实训方法,推出顶岗实训措施,修訂了实习实训管理办法:

1.教学内容: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与协议单位共商拟定节目选题,独立完成该选题的创作,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熟悉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摄像、编辑制作、主持等能力。

2.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意愿和总体表现,择优挑选4-6名学生组成顶岗实训小组,分院根据具体情况指定1-2名专业教师担任指导工作,根据单位提供的选题,进行踩点、文案撰写等前期工作,然后组织学生前往实训单位进行拍摄取材,素材带回学校集中剪辑,成品交给电视台安排播出。

3.考核方式:顶岗实训成绩由指导教师和实训单位共同评定,分别占总成绩的70%和30%,其中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作品成绩(30%)组成;成绩要具体落实到个人,根据分工细化分数。

(二)校内创作实验室就是为“创作组”教学模式量身打造的,能够保证创作组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剪辑合成的整个创作过程的完成;数字录音棚能够很好地实现5.1环绕立体声的还原;三讯道导播切换系统、广播直播室、视听分析室以及200平方米的演播厅,给学生提供了与广电一线接轨的实践平台,有效地保证并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三)目前正在研究实验的与一线媒体接轨的广播直播实验室,它变课堂为一线岗位,网络平台与直播平台结合运用,实现多手段创作;广播“户外直播”节目内容的学习,把课堂搬到户外,改变单一的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考核、调研双推进,深入契合目前广播媒體打造“看得见的广播”,与听众零距离接触,增强听众参与度的节目理念,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同时,依托广播直播实验室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设立课堂模拟实验电台“FM阳光云”电台,课外延伸学习平台“网易云音乐主播电台”。

三、推进开放实验室建设,为师生搭建创作平台

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是课堂实验教学体系的延伸,实现了实验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3]钱江学院的传媒类实验室制定了开放式实验室的相关制度,建立了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编导创作实验室、录音实验室等五个开放性实验室长期对师生开放,学生还经常以演播中心为平台,进行大量的演播室综合实践练习,实验实践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验实践教学的成果、实验室开放度和使用率都位于浙江省内外同类高校同类专业前茅。

(一)差异化、小课化培养是我院传媒类专业的一大特色,从大一开始就在实验教室展开小课教学,课外教师安排学生观摩影视作品,课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讨论,培养学生广播影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大三阶段根据学生的意愿分成综艺、新闻、广播、影视制作等小组,实行差异化教学,教师从文案策划、摄像、制作、主持等方面具体指导并开展相应的实验实践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播音与主持主持专业的节目创作、“挑战自我”、“挑战主持人”、一年一度的“超级访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静帧电影”、“帧辑先锋”等专业比赛都是在专业的实验场地开展,充分调动实验室的摄制、灯光、音控等系统,全方位地展现学生的创作能力,特别是大三学生的作品与之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得到兄弟院校和业界评委的高度评价。

(二)在单项实验基础上,大量开展综合实验和大型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以媒体人角色从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辑、制作、主持等方面得到综合锻炼,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梦圆艺传》教学汇报演出暨颁奖晚会是学院年度大戏,每年年底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三的学生承办,主持、音乐、舞蹈、动画等专业的师生全员参与。所有编导大三学生按照文案、现场导演、现场转播、新闻纪实、舞美宣传进行分组,编导专业老师分别担任指导老师具体指导,严格按照晚会创作的工作流程,组织晚会的结构设计、舞台设计、节目筛选、串联词撰写等方面的工作,从2012年第一届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已经在学院和业界形成影响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年增强,成功地展现了传媒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供场地和设备,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的创作和创新能力。近年来我院传媒类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齐越朗诵节、海峡两岸主持新人大赛等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急程茶》、《深呼吸》、《远去的手艺》、《孤村》、《筑梦西海固》、《过年好》、《群居森林》、《红嫂》等纪录片因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表扬。

总之,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媒类实验室运行模式的研究,不仅在于理论总结与实验操作探寻,更在于新技术研发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媒体新动态研究。传媒行业的创新性发展决定了高校一流实验室建设必须具有前沿性和迫切性,高校专业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和硬件平台建设都应该随着媒体运行模式和传播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参考文献:

[1]方海林.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教学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高教.2007(1).

[2]曾树洪,唐明星.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7).

[3]陈仁安.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3).

作者简介:

李继卫(1967-),男,汉族,云南东川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编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艺术学、纪录片。

猜你喜欢
应用型
“校企合作”下技术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网络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大规模突发事件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线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