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

2017-08-02 08:38马瑞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6期

马瑞芳

【摘要】农村小学的中低年级语文,需在“问”字上品课文,在“读”字上下功夫,在“拓”字上留余地。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探究中,必将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必将收获到沉甸甸的语文素养和精神素养,引领孩子们在语文的百花园中“郁郁乎文哉”。

【关键词】化整为零 品词赏句 多元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52-02

一、在化整为零中锻造学生

好的教学需要好的问题的导读,小学语文教学亦然。“好问题”能够打开孩子们的学习之门,而学生的“学打得越多,教师的教必然会有更多的契机和切点”。对于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还应该把“好问题”化整为零,肢解为切入口更小的、更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爬上树摘到果子”,大面积地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中,很多教师都围绕“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个问题来展开教学,然而这个问题太大,不妨肢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

1.如此年轻、如此兴高采烈的孩子们为什么忽然变得这样静寂无声呢?(出示过渡段: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2.这种极其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孩子们找到了么?

3.第二次的“热闹”和第一次一样吗?在这次的热闹中你感受到了孩子怎样的心?

这样的顺学而问,螺旋上升,由杆生枝,有枝生叶,必将引领孩子们整体把握教材,从而依据这样的脉络去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孩子们的阅读变得有方向,有顺序,它比之传统意义上的块状阅读更为细腻生动,也更能激活宏观情感的把握。

二、在品词赏句中丰富学生

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还是应该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反复深读,多多比较,多多揣摩,多多品味,以此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的密林深处享受语文。

教师通过PPT课件出示句子:“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教室里出现了我所预料到的沉默。”引领孩子们说说“沉默”的意思。

生1:应该是“长时间不说话的意思”,我是从“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这些句子中理解到是这个意思,我觉得他们的心里正在想着老师的问题。

生2:我觉得这样理解不对,此时的“沉默”应该是孩子们没有反应过来,因为老师“你们记得父母亲的生日吗”这个问得太突然了。

师:真的是“长时间不说话”,或者“没有反应过来”的意思吗?“长时间”还不能反应过来吗?

生3:我觉得不是反应不过来,而是因为“羞愧”而不说话,因为真的不知道父母亲的生日而羞愧,只好“沉默着。”

师:对,理解为“羞愧”更合适一点,但我觉得还有别的意思,把表现‘沉默之时的13、14自然段再读一读,看看是不是还能理解出别的意思。(生再读)

生4:“心虚”的意思,我是从“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这一句理解到的。

生5:“对,还有内疚!”……

瞧,“沉默”不仅仅是“长时间不说话的意思”,同时还有“羞愧”的意思,还有“内疚”的意思,还有“心虚”的意思,仅仅是一个“沉默”,竟有如此之多的学问,引领孩子们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多走一个来回”,必将极大地锻造和滋养学生。

三、在多元视角中拓展学生

所谓“大语文观”就是不满足于教材,不拘囿于当时当刻,而是引领孩子们在语文的原野中盡情驰骋,尽情探索,尽情延伸,以此发现更多,享受更多,收获更多。

1.扩展填空:这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懂得了( );这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感受到( );这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 )。

2.联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扩展:

(1)父母每天为我们准备早饭,我们曾经给父母亲做过一顿早饭吗?

(2)父母每天送我们上学,我们却从不说“谢谢”,还觉得是父母该做的……

(3)父母给予了我们很多,我们曾经为父母做过什么吗?

可以看出,引领孩子们从多个角度主动去体验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反省自己对父母的忽略,必将进一步理解“沉默”的含义,“沉默”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有了哲学意味和人生况味:“沉默”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惭愧内疚;“沉默”不是安于现状,而是静默反思;“沉默”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准备“有所为”。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基于文本、适度高于文本,广于文本。”这里所谓的“高于”,既指以此相关的文本理解,也指以此相关的口语实践、语言探究和文本延伸。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探究场域中,必将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必将引领孩子们在语文的百花园中“郁郁乎文哉”。

参考文献:

[1]林茶居.文晖中学的课堂辩证法[J]教师月刊,20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