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多文本阅读之古诗教学策略浅谈

2017-08-02 08:38徐艳丽孙鹏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6期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议题意境

徐艳丽 孙鹏

【摘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想让学生在40分钟内,全面地阅读好一组古诗,课前选文时既要关注议题点,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在意境中阅读,又要注意阅读方法指导;这样,学生既入意境,又得內涵,还习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阅读能力。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 议题 兴趣 意境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88-01

多年的教学中,我们知道,读背古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了解诗意是学生较为抗拒的。一首古诗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就较为困难,一组古诗更是难上加难了。怎样在40分钟内,既让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好一组古诗,又能习得一定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呢?

一、关注文本,关注兴趣。

(一)文本的关联度

多文本阅读实验时,我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约客》《山亭夏日》《夏意》这几首诗来进行群诗阅读,议题是“诗情画意话夏诗”,通过这一组古诗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夏天的时令特点,了解写景类古诗“借景抒情”的写法。首先,这四首诗都是写夏景的,都能够凸显写景诗的共性——借景抒情。通过组合教学,学生了解了写景类古诗“借景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还走进了夏诗,进而走进了一位位诗人——杨万里、赵师秀、高骈、苏舜钦等,了解一位位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重情义、孤寂、惬意潇洒等,懂得了“以诗读人”的方法。

(二)阅读兴趣

议题的选择既要关注文本之间的关联度,还要审视学生是否感兴趣。如上文提到的四首诗,都是写夏的古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最初选文时,我选的古诗还有《夏日山中》《客中初夏》《夏夜追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选哪几首诗呢?后来,让学生选择这几首诗词,他们选了《夏日山中》《山亭夏日》《约客》《夏意》《夏夜追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首古诗,太多。最后又删掉了《夏日山中》和《夏夜追凉》。因为这两首诗和议题不太相符,剩余的四首《山亭夏日》《约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夏意》都是从写关于“夏”的时令景物出发,进而表达一定情感的。选议题,首先要符合课标要求,其次,选择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意境”“方法”兼得

多文本阅读主要是为了弥补单篇阅读的不足,通过多文共现,凸显文本所表现的某个主题。教学时,要重点关注阅读量和阅读方法,不提倡深阅读。也就是说,古诗多文本阅读,一方面要突出古诗的文体特征——感受意境,另一方面也要达成多文本阅读的根本目的——习得方法。

(一)感受意境

1.想象不可缺。古诗学习,必须展开想象感受体会。读诗后,头脑中要有一定的画面,方能沉入其意境,寻得其意味。如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先出示“荷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的画面,让学生看画面去想象脑海中的文字,再重点抓住“无穷碧”“别样红”这两个词展开合理的想象。先看画面,再想象古诗,学生可以直观地在意境中想到古诗句,很容易理解诗句的意思。那么美的画面,作者是为了突出美景来留故人,曲折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继而掌握。再学习另几首古诗时,借机引导学生找关键词想象画面,然后联想:作者写出具有时令特点的景,是为了突出什么情感呢?顺理成章,有景就会想到情,长此以往,古诗就在画面中,在意境中,让学生找到了“情”,找到了学习古诗的密码。

2.朗读不可缺。古诗多文本阅读,朗读仍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窦校长曾说过:“从阅读实践看,感悟理解与诵读吟咏是共生的。”朗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想象画面,沉入意境。如学习《约客》这首诗,我首先出示“雨声蛙声和作者独自一人下棋”的画面,在画面意境中感知后,再让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学生就会在脑海中再现“家家雨,处处蛙,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夏夜场景,感受浓夏时令特点,体会诗中浓夏背后的“情”感。在后面几首古诗的学习中同样进行:想象画面,看画面进行朗读训练,很快凸显了古诗的意境。朗读,为古诗的学习增色不少,也是古诗多文本阅读课的“点睛之作”。

(二)提炼梳理

1.提炼。学会联系比较、习得学习方法,是古诗多文本阅读的重点。学生要在阅读中发现文本的某个共同的主题、某个类似的表现手法,也可以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等等。张贵斌老师曾说:“决定由‘一篇到‘多篇阅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阅读第一篇之后是否将其‘知识化,即师生共同总结、提炼为达成目标而运用的阅读策略或方法,此策略或方法是教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学习有方法的阅读”。

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为例。学生想象画面、朗读,感受诗中的浓夏之美后,引领学生思索:“诗人写的是浓夏的西湖美景,和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什么联系呢?”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想象。学生很快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借景抒情”。正是有了美景的衬托,才更显这浓夏景色中的“浓情厚意”。这个回味想象的过程,就是一个提炼的过程。它能引领学生对诗人的写法展开思考,发现更多文本的内涵,为习得学习方法搭好阶梯,也为后面几首古诗的迁移学习打下基础。

2.梳理。有了多文本阅读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梳理的概念,养成梳理的习惯。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在提炼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之后,剩余三首诗学习也完成后,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很快就发现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从一首诗到一组诗,从一组诗再联系到诗人,学生读到了诗后面隐藏着的那个诗人的情怀、性格特征等。有了这样的梳理,学生脑中的知识是版块式的。这些都是单篇阅读教学所达不到的。

综上所述:古诗多文本阅读选文本时既重“文”又重“生”,课堂教学时既得“意”又得“法”,就能让古诗多文本阅读意境悠远而情深意长!

猜你喜欢
多文本阅读议题意境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春色满园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多文本阅读之古诗教学策略浅谈
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