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洋 胡文斌 魏学玲 张华 张本忠 王嘉图 梁恬 张兴璐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兰州市城关区疾病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3.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4.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是中老年人罹患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诊断多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定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目前国内对OP的诊断标准主要运用有3种:1994年国际卫生组织(WHO)用根据欧美白人女性骨密度数据库提出的标准差诊断法,1999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提出的标准差诊断法及骨量丢失百分率(%)诊断法,但由于种族、地区、营养结构等诸多因素会对BMD值产生影响,为了比较这3种诊断标准的异同,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社区健康人群进行DXA腰椎和髋部BMD测定, 比较3种诊断标准对该区人群POP诊断的一致性,为探讨本地区正常骨密度参考值,早期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提供部分临床资料。
在兰州市城关区卫生局领导下,由兰州市城关区疾病控制中心综合管理和应急办办公室组织下,于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采取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把城关区所属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按地理方位“东、西、南、北、中”划分为5个群区,再分别从每个群区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然后从该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人员信息采集系统中随机抽取前500名登记的年龄≥50岁的社区人员,所得调查对象2500人,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在有效问卷2450份中通过以下标准进行筛选。
纳入标准:①居住在城关区10年以上,②汉族,③50岁以上社区人员,④无职业积聚性,⑤无疾病影响行走者,⑥能进行语言沟通、对答自如、意识清楚,⑦对调查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长期卧床,②Ⅰ型糖尿病,③甲状腺功能亢进,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⑤类风湿性关节炎,⑥白血病,⑦胃大部切除术,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⑨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者等影响骨代谢疾病史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者。
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957人,其中男867人,女1090人,年龄50~91岁,按55以下为1组、55~80(每5岁为1个年龄组)及80岁以上为1组,共分为7组。
将调查对象的性别、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绝经年龄输入计算机中,采用同一台美国Lunar公司的DPX-L双能X线骨密度仪〔型号:IIb(93/42/CEE)〕,测定腰椎(L2-L4)前后位、左股骨颈和左Ward三角区骨密度T值和骨量丢失百分率。每日测量前均进行仪器质量检测校正。
WHO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及分级:T值≥-1.0 SD为正常,T值在-1.0 SD~-2.5 SD为骨量减少,T值≤-2.5 SD为骨质疏松。
OCCGS(标准差)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及分级:T值≥-1.0 SD为正常,T值在-1.0 SD~-2.0 SD为骨量减少,T值≤-2.0 SD为骨质疏松。
OCCGS(百分率)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及分级:骨量丢失值≥12%为正常,骨量丢失值在13%~24%(含24%)为骨量减少,骨量丢失值≥25%为骨质疏松。
数据采集后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POP检出率用百分率表示,检出率的比较用卡方分析,一致性分析用κ检验和配对χ2检验。
WHO标准:1957人中共有272人诊断为POP,检出率为13.89%;OCCGS(标准差)标准:1957人中共有502人诊断为POP,检出率为25.65%;OCCGS(百分率)标准:1957人中共有887人诊断为POP,检出率为45.32%,如表1。
三种诊断标准的结果两两间的一致性不同,WHO标准差和OCCGS标准差、WHO标准差和OCCGS百分率以及OCCGS标准差和OCCGS百分率的检出POP一致率分别为13.89%、13.69%和25.44%。WHO标准差和OCCGS标准差诊断法呈高度一致,κ=0.806;OCCGS标准差和OCCGS百分率诊断法呈中度一致,κ=0.541;WHO标准差和OCCGS百分率诊断法呈低度一致,κ=0.386,见表2。
表1 1957名被调查者3种诊断标准的结果及百分率Table 1 Results and percentage of osteoporosis in 1957 subjects by the three diagnostic criteria
表2 1957名被调查者使用3种标准诊断POP检出率的一致性比较Table 2 The consistency of the osteoporosis detection rate in 1957 subjects diagnosed with WHO criteria, OCCGS (SD) criteria, and OCCGS (percentage) criteria
注:P<0.01;(+)表示诊断为POP,(-)表示未诊断为POP
3种诊断标准在男女骨质疏松检出率情况略微不同,男性POP检出率较女性高,数据统计分析后,P=0.199>0.05,显示无差异,即3种诊断标准可应用于男性和女性,见表3。
表3 3种标准诊断POP男女检出率(%)Table 3 The detection rate of osteoporosis in men and women by the three criteria (%)
注:Pearsonχ2=6,P=0.199>0.05
我国早在2000年就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和性别差异,不同省区其老龄化程度不同,女性老龄化程度高于男性,且速度快于男性。据报道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2010年甘肃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2000年的全国排名第27名上升到了第20名[3,4]。全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23%[5]。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其常住人口数量为全省第一位,数据显示,兰州市3616163名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2.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77%,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兰州是典型河谷型城市,东西两区发展不均衡,人口分布呈“东密西疏”形态。城关区常住人口 1278745人,密度是兰州市五区三县中最高的,每平方公里达到5760人[6,7]。故调查兰州市城关区社区人员的骨密度值对于研究兰州市人群骨密度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WHO公布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参照1994年英国Sheffield大学医学院Kanis教授为代表提出的以白人妇女骨矿含量数据库为基础的诊断标准,并明确指出此标准仅适用于欧美白人妇女[9]。由于黄种人不同部位峰值骨量均比白种人低5%~15%,故WHO诊断标准并不适合中国人[10]。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GS)基于国家1986年到1999年对全国13省市40000正常人群前臂1/3处的尺桡骨BMD调查资料及其中1500人腰椎、股骨近端BMD用XR-26DEXA检测资料,参照WHO标准及日本1996年改动版的标准,于1999年提出了OCCGS标准差诊断标准和OCCGS百分率诊断标准,并指出此两标准主要适用于中国女性成人,男性参照执行[11,12]。且指出标准差诊断法适合于腰椎,判定腰椎以外的部位(如股骨近端、桡骨、跟骨等)则需要变动。用百分率诊断法表示时,各部位标准一样[13]。
由表1和表2可知,WHO标准差和OCCGS标准差诊断法在判断被检测者骨量正常与否时,得到的结果基本是一样的,但若要诊断骨质疏松时,则OCCGS标准差诊断法比WHO标准差诊断法得到的结果要高,即OCCGS标准差诊断法更容易诊断为骨质疏松。这与顾华等[14]研究结果一致。本次调查显示OCCGS百分率诊断法诊断出骨量减少率和骨质疏松率最高。比较此三种标准诊断骨质疏松率时,OCCGS百分率诊断法>OCCGS标准差诊断法>WHO标准差诊断法。应用OCCGS百分率诊断法和OCCGS标准差诊断法诊断可以减少骨质疏松的漏诊,何涛等[15]认为OCCGS诊断法对于流行病学调查及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和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实验尤为重要。笔者认为WHO标准差诊断法与OCCGS标准差诊断法呈高度一致,但是在OP检出率时,OCCGS标准差诊断法要高于WHO标准差诊断法。WHO标准差诊断法是根据白人妇女骨矿含量制定的,OCCGS标准差诊断法是根据中国人群骨矿含量制定的,故OCCGS标准差诊断法更适合作为兰州人群临床骨密度检测判定标准,OCCGS百分率诊断法由于OP检出率较大,故可以用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
由表3可知,经Pearson卡方分析后,P>0.05,3种诊断标准在性别中应用无差别。虽然3种诊断标准是以成年女性骨密度值为基数制定的,但是男性也可以参照此标准。同样本调查也显示男女性POP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这与国内其他地区检测结果不同,比如刘翔等[16]对重庆市1424例市民进行BMD检测调查,结果女性骨质疏松检出率为29.08%;男性骨质疏松检出率为12.29%。周久贸等[17]对沈阳地区2288例市民进行BMD检查调查,结果女性腰椎骨质疏松率为32.9%,男性腰椎骨质疏松率20.7%。其原因可能是地域不同导致的,亦或是研究对象及方法不同所导致。
本次调查由于样本量不大,得出的结果可能有偏差,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调查论证WHO标准差诊断法对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适宜性。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早诊断,早干预极其重要,我们推荐在兰州市中老年人群中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应采用OCCGS提出的两种诊断标准,OCCGS标准差诊断法可在临床诊断时应用,OCCGS百分率诊断法则更适合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