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评估与护理

2017-08-07 14:13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外科营养状况胃肠

方 芳 张 群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胸心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评估与护理

方 芳 张 群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目的 观察和评价胸心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探索改善胸心外科患者营养状况的护理措施。方法 78例胸心外科患者,采用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分析方法,实验室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SGA和ALB评价方法结果一致,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运铁蛋白营养不良程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心外科患者大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下降,及时早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实施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胸心外科;营养评估;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护理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胸心外科由于病情复杂,病种多,病情变化较快,手术风险大,而且患者存在很多危险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胸心外科患者需要精心护理,尽量减少不利因素。南丁格尔指出[1],护理人员通过重视营养摄入在治疗伤员过程中能发挥积极作用。胸心外科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与胸心外科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关系。在早期及时的对胸心外科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降低营养不良风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78例胸心外科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78例患者,男45例,女33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29.8±5.4)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前1个月内均未接受任何特殊的营养支持。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史及肝肾疾患。

1.2 方法 (1)完全胃肠内营养指经口摄入,或经胃管(肠管)滴入饮食,可以提供必需的营养素,以满足患者代谢需要。此法补给营养接近生理状态,适用于多数胸心外科患者,术前或术后只要患者胃肠功能允许,应尽量采用[2]。(2)完全胃肠外营养指完全从静脉供应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包括热量、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等,使患者在不经口进食的状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营养,使体重增加,创伤愈合。它与临床上的静脉输液有根本区别,静脉输液只能供应患者所需部分热量和电解质。适用于食管癌手术前后、胸心外科其他手术前后因经胃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需静脉营养支持者。临床上胃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可分两种类型:a.氨基酸-高浓度葡萄糖-脂肪系统,必须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b.氨基酸-中浓度葡萄糖-脂肪系统,可由中心静脉输入,也可由周围静脉输入。输注时需注意选用粗且直的血管,因为营养药物为高渗溶液,容易引起静脉炎,需严密观察。为安全起见,建议从中心静脉或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处输入。(3)胃肠内及胃肠外营养相结合提供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要素,一部分从静脉输入,另一部分经口摄入或经鼻胃管输入。心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多采用此法。当患者胃肠摄入不足时可从静脉补给。

1.3 营养状况评估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于患者手术前1~3d和手术后7~12d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其中,生化测定主要包括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总数、血胆固醇等。

2 结果

SGA和ALB评价方法结果一致,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率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前患者前白蛋白(304.8±34.5)mg/L、淋巴细胞总数(2.4±0.5)×109个/L、铁蛋白(35.7±5.4)μg/L,患者术后分别为(389.5±47.8)mg/L、(4.6±1.2)×109个/L、(54.2±6.2)μg/L,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

表1 78例胸心外科患者SGA和ALB营养评估结果比较[n(%)]

3 讨论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6大类,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水。在疾病状态下,对营养的要求更高。胸心外科患者术前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组织细胞缺氧,热量摄入不足,热量合成或储备减少而消耗增加,体内营养失衡。这些因素可导致营养不良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并发心力衰竭,消化道淤血、水肿,食物消化吸收障碍,引起营养障碍及营养不良问题就更加突出[3]。术前营养不良是胸心外科手术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术后易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自主呼吸无力、代谢紊乱、切口愈合延迟、感染等问题。术后手术创伤、发热、感染等增加患者代谢,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需求量亦有所增加,而且部分患者术后由于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而影响进食,胃肠功能不良引起的营养摄入不足,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需了解患者营养代谢特点,掌握营养支持疗法的护理技术,指导患者合理营养,并观察其效果。

本次营养状况评估发现,胸心外科手术不仅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还带来了毒副反应,不能产生足够的白蛋白来保护自己。合理的膳食营养能帮助患者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增强体质,从而战胜疾病。由于存在营养不良,患者体内的血浆蛋白会下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会产生障碍,从而影响住院期间药物的血液动力学,导致副作用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免疫功能下降,也容易引起感染,加重疾病严重程度。可见,要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支持,不要错过最佳时间。患者入院时要及时进行营养评估,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要实施针对性的营养支持[4]。要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和能量,同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宣传和教育,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记录患者每日的饮食情况,一般经口饮食主要包括蛋类、蔬菜和水果等。术中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做好每一环节,术后要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基础护理和管道护理等。对于术前和术后营养不良严重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有匀浆、纤维素和蛋白粉等,要把握好温度、浓度和速度。对于能实施肠外营养的患者,可实施肠外营养,包括输入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各成分应配置成混合液,缓慢匀速输入。另外,在术前给予含免疫物质的肠内营养,可提高结构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促炎症介质合成,并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的程度。

营养评估是为了给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而护理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预期结果和个别需要实施有目的的制定。胸心外科手术风险大,患者的营养状况也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之一。有研究认为,对营养不良患者,如不能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将会发生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使死亡率升高。适当的营养支持能纠正负氮平衡,维持细胞、组织与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调整细胞代谢,治愈患者。因此我们要做好胸心外科患者的营养评估与护理,保证手术的顺利实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组资料显示,胸心外科患者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下降,及时、早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1]鲍秦琴.早期护理干预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4,6(35):72-74.

[2]罗学铃,陶治林.胸心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与心理干预实施[J].中外医疗,2014,6(8):147-148.

[3]邓凤娟,梁亮,杨文娴,等.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评估及监测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4,3(22):163-165.

[4]靳雁,郭小花,袁娟.持续质量改进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45-1946.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3.007

2095—9559(2017)03—3051—02

2016-05-30

猜你喜欢
心外科营养状况胃肠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心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亚洲胸心外科医师协会第20届年会(ATCSA)暨中华医学会第10次全国胸心外科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