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分析

2017-08-07 14:13李中蕊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循证肝癌发生率

李中蕊

(石油勘探局职工医院,河南 473132)



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分析

李中蕊

(石油勘探局职工医院,河南 473132)

目的 探析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作借鉴。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硬币投掷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每组各40例;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肝癌;介入资料;循证护理

肝癌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发病率高,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晚期,多数患者失去手术机会,然而介入治疗是一种介入外科与内科的新型治疗法,目前,介入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最有效的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将药物局限于病变部位,该治疗方法在控制肿瘤细胞生长、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1]。但介入治疗需要大剂量的药物,易出现并发症,从而影响介入治疗效果,因此在介入治疗中加强对患者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2]。本研究笔者进一步探析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护理作借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前提下前瞻性选取我院肿瘤科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硬币投掷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50±2.10)岁;研究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0.00±2.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成立循证小组 首先成立专门的循证小组,由我院肿瘤科科科室的护士、护士长、副主任护士及主任护士各1名,并从中分别选取1名主管护士和责任护士组成循证小组,并接受循证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详细讲解相关知识,使其在学习中熟练的掌握循证的最有效方法。

1.2.2 提出循证问题(1)肝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措施;(2)肝癌患者术后相关护理措施;(3)肝癌临床表现及其措施;

1.2.3 收集证据,寻找支持 利用数据库(维普医学、知网及万方),并输入“肝癌、介入治疗、循证护理”等关键词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收集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并对实践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找肝癌相关护理证据,最终形成循证医学报告。

1.2.4 循证实践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术后需卧床24h,用沙袋压迫穿刺点并给予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心电监测血压12h。(2)水化护理:因大量药物注入,会引发肝肾功能改变,术后需观察肝肾功能变化,记录尿液的色、质变化,按照医嘱进行静脉补液,同时鼓励患者每天喝2500ml水,多吃水果,以便于毒素的排泄,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利尿药物。(3)栓塞护理:因化疗药物,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疼痛、低热等不良反应,需向患者说明出现此反应的原因,以消除患者顾虑。胃肠道反应重患者给予止吐药、奥美拉挫等以保护胃黏膜药物,对出现白细胞减少患者,应减少人员探视,防止交叉感染;(4)饮食指导:术后2h进食,鼓励患者对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应多餐少量。循序渐进的增加营养,由流食-半流食-软食缓慢过渡到普食,应禁食坚果、高纤维食物,预防消化道出血;术后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后期不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及糖类食物等,以促进身体恢复;(5)疼痛护理:利用交流、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若有需要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止痛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笔者将所得的数据均录入Excel2007整理后导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x2检验,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肝癌最主要的方法,它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3]。但此方法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相关研究表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1%~56%,因此,在进行介入治疗的同时配合一系列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护理重点关注的是疾病本身,以护理人员自身经营为主,上级护士为辅,教科书为依据进行的常规护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而循证护理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专业的护理人员,经过审慎地、明智地、明确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按照诊断、疾病等而制定的一套具有科学化、标准化护理流程,避免了盲目的目的性和机械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林全英[4]等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配合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1] 郭丽萍,许秀芳,王文娟,等.对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2):1099-1102.

[2]张晶,王海宁,王炜璐,等.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241-242.

[3]王淑娟,汪丹丹.循证护理在老年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13-214.

[4]林全英,黄春林.循证护理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8):1772-1773.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3.034

2095—9559(2017)03—3093—02

2016-06-01

猜你喜欢
循证肝癌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