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露渊:银行客户经理出身的篆刻大家

2017-08-08 01:30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篆刻家释文朱文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 俞 栋

文化

叶露渊:银行客户经理出身的篆刻大家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 俞 栋

叶露渊写信封

“文革”以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艺术亦不例外。与传统书画艺术一样,这一时期的篆刻艺术也逐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浩浩荡荡,波澜壮阔。应该说,任何艺术门类要实现这种跨越式发展,总少不了一批艺术领袖的大声疾呼和振臂引领。同样,若没有一批重量级的篆刻家,“文革”后也难以掀起篆刻艺术发展潮流奔涌的磅礴之势。因此,无论谁来谈论当代篆刻,恐怕都无法绕开上海篆刻家这个集群;无论谁提及当代篆刻复兴的标志性人物,可能都会想到方介堪1方介堪(1901—1987年),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浙江温州人。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陈巨来2陈巨来(1904—1984年),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篆刻家、书画家、诗人,其篆刻被人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又因《安持人物琐忆》一书,被誉为民国掌故专家。、单晓天3单晓天(1921—1987年),原名孝天,字琴宰,一字寄闇,别暑渴庐、春满楼主。浙江绍兴人,书法篆刻家。幼时随父定居上海。受家庭影响,以小楷为日课。后经启蒙老师李肖白介绍,师事邓散木。勤苦学业,临池不懈。隶、篆、行、草、楷均工,气度端庄典雅,笔致秀润。擅撇兰。尤以篆刻名世。其刻印熔冶秦汉印及封泥古韵,别参明清流派,自成一家。、方去疾4这些如雷贯耳的海派大家。其实,在这些标志性篆刻家中,还有一位十分低调但又不得不提的金融同行,那就是——叶露渊先生。

叶露渊(1907—1994年),原名丰,字仲子(印文作中子),又字潞渊,以字行;号露园、寒碧主人;江苏吴县东洞庭山莫

《仙桃图》

《看她开口只谈笑(扇面)》

上海四明银行发行的纸币壹圆券

上海四明银行发行的纸币伍圆券

上海四明银行自建营业大楼

4方去疾(1922—2001年),原名正孚、超、之木,号心斋、四角草堂、宋玺斋、岳阳书楼等,浙江温州人,印学大师。生前著述颇丰,所编订《明清篆刻流派印谱》,填补明清五百年印学史的研究空白。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厘(今属江苏苏州)人,为宋代著名词人叶梦得5叶梦得(1077—1148年),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为宋代名臣叶逵之后。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后裔,故室号“石林精舍”,另有“飞泉书室”“丁黄印斋”“蕉景庵”“春在楼”“且住轩”“静乐”等室名。系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生前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印作结集及论著有《现代篆刻第四集》6该印谱由上海西泠印社1934年版,列马公愚后,与张石园、陶寿伯、张鲁庵等十家刻印合集。《静乐簃印稿》7该印谱由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刊行。《叶露渊印存》8该印谱由上海书店1990年刊行。《潞翁自刻石印集》9该印谱由台北芝田印社1992年刊行。《中国玺印源流》10该著作由叶露渊与钱君匋合著,上海书局1963年出版。等,虽未称盛,然精品累累,足为楷则。

叶翁生于金融世家。其父叶品林,为英国汇丰银行的总会计主任;其叔父叶扶霄,又是上海四行之一大陆银行11大陆银行成立于1919年,由谈丹崖、许汉卿、万弼臣、曹心谷等人发起成立,总行设在天津,1942年迁至上海。其在天津、汉口、南京、青岛、杭州等地分设40余处分支机构。主要业务以组织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主,并办理信托、仓库等业务。的董事长。所以,叶翁13岁就进福泰钱庄(位于今上海市北京路),从最基层的记账员、营业员起步,待通晓业务后又当起了“跑街先生”(今亦称“客户经理”),及长再进入上海金融界颇具影响的四明银行12四明银行于1908年成立,曾从清政府取得银行券发行权,经营一般商业银行及储蓄、信托、仓库等业务,房地产投资较多。总行设上海。1935年因滥发银行券发生挤兑,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乘机加以控制,加入大量“官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股”由政府接管。1952年12月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并因业务能力出色,先后任出纳主任、襄理13襄理是接近经理的职位,级别较高,但低于经理和副理,属于管理人员,一般多用于香港、台湾、日本。、副理,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并入公私合营银行。需要指出的是,叶翁虽在银行工作,但自幼酷爱金石书画,志趣全在艺术上,故一有闲暇便提笔挥毫,捉刀习印,苦耕不辍。16岁时有幸得见海派名家赵叔孺14赵叔孺(1874—1945年),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棢,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曾任福建同知,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遂拜入门下,工作闲余便趋侍赵师左右,或聆听作画治印之要诀,或赏鉴文物雅具,或于案头孜孜探索艺事。叶翁作为富家子弟,仍以篆刻书画为志业,得到了乃师的肯定与喜爱,赵亦将自身本领倾囊相授,使其艺术水准与日俱进,并与方介堪、陈巨来和陶寿伯15陶寿伯(1902—1997年),名知奋,又名之芬,号万石,江苏无锡人。自幼诚笃好学,15岁投苏州名师唐伯谦门下,研习书法、篆刻、镌碑诸艺。23岁师从沪上耆宿沈恩孚,研读《说文》和孔孟之学。25岁时转师艺林宗师赵叔孺,直入赵氏堂奥。后又拜张大千为师。其于绘画、书法、篆刻无不精能,并称“三绝”,画梅被称圣手。于右任评其“刻印推海内巨手,画梅亦为第一”。并誉为“赵门四杰”,一时成为海派篆刻艺术之翘楚。后来,他“以艺会友”,又结识了丁辅之16丁辅之(1879—1949年),篆刻家、书画家。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之,号鹤庐,又号守寒巢主,后以字行。浙江杭州人,系晚清著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从孙。其家以藏书之丰闻名于海内。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书楹联编成册,又喜篆刻,名印金石,代有收罗,尤以西泠八家印作为多。并擅画花卉瓜果,极其璀璨芳菲。、王福庵17王福庵(1880—1960年),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成为学篆范本。等西泠名家,时而切磋篆艺,时而畅谈心得,彼此受益匪浅。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备成立时,叶翁以出色的画艺印艺被聘为画师,从此成为专业艺术家,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

《秋在白荷花上来》

《晚翠图》

《枇杷》

释文:静乐簃(朱文)

释文:春风杨柳万千条(白文)

叶翁书、画、印俱佳,堪称“三绝”。但他毕生致力至勤、成就最大者,当推篆刻。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和京剧表演艺术家唐云、沈尹默、吴湖帆、叶恭绰、潘伯鹰、邓拓、梅兰芳、高野侯和高络园等无不喜其手刻,获印颇夥,且均为精品。他篆刻初师浙派诸子,于陈鸿寿18陈鸿寿,浙江杭州人,书画家、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行书峭拔隽雅、分书开张纵横,独步有清一代。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师之尤笃,后乃宗法秦汉,旁及皖派,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这种学习方法与浙派印学“博采众长”的主张不谋而合。他曾说:“刻印,既要雍容华贵,又要平淡天真”。而要在这两者之间谋求艺术美感的平衡,则需要广取博纳的学习与吸收。观其印作刀法,以切为主,雄健爽利,但并不囿于浙派碎切刀法,在转笔处以分刀接搭法,稍留刀痕,使刀下的篆字别具风姿,气息苍茫,自开一路印风;其印作字法,于古文字多方取资,或先秦金石文字,或两汉碑额,故在作品中泉文、金文、玺文、殳篆文、封泥文、宋元朱文、元押文等皆可入印,虽兼收并蓄,然又不离法度;其印作章法,刻意求精,错落有致,浑然一气,尤其是汉白文印一路,汲取赵之谦大疏大密的手法,线条间残破并笔尤为一绝,使平稳的印作虚实相映,极具金石古拙之趣;其印作形制,古玺式、瓦当式、金文款识式(亚形印式)、莽官印式、汉母朱文式、连珠式、双灵印式、双环印式、瓢式等,都大胆实践和反复体验。诚如唐云先生评其印曰:“工而不板,活而不佻,奇而不野,蕴而不弱。工写皆能,章法精妙,堪称杰作。”

释文:百花齐放(白文)

释文:百家争鸣(朱文)

释文:露园园丁(朱文)

释文:三砖半瓦砚斋(朱文)

释文:六一研斋(朱文)

释文:长生草堂

释文:法悦(朱文)

释文:有书画缘同金石寿(白文)

边款艺术是篆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同书画作品,若正文或画面很精彩,但落款拙劣,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破坏作品整体效果,给欣赏者留下遗憾。从篆刻史来看,边款艺术几乎与流派印章的兴起同步。明代的文彭、何震是边款艺术的杰出开拓者,而邓石如、丁敬之后,历代篆刻家在边款创作中以用刀风格及种类的变化而各显神通,并将边款艺术推向极致。唐云先生誉叶翁所刻边款“独具一格,看似平整,实则变化多端,挺劲自如”。此话实不为过,赏其所制边款,喜以单刀切刻,以楷书见长。其风格轻切重挫、干脆利落,端庄方劲,平和中寓动感,秀雅中寓雄伟;晚年款文更是利落自如,老辣凝重,浑然一气。

“老树着花春更深”。艺术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变”,如若一味固守前人成法而不思进取,艺术之花将会逐渐褪色直至枯萎凋谢。1979年,叶翁随上海书法代表团出访日本,这是“文革”后篆刻艺术复苏阶段一次有重要意义的对外艺术交流活动。在此处活动中,叶翁以高超的印艺赢得东瀛人士交口称赞,纷纷索印。年逾古稀的叶翁再次迸发出旺盛的创作激情,甚至镌刻起六七厘米见方的大印,令人惊叹。

叶翁不仅精于篆刻,其对花鸟画亦颇有造诣,尤善绘花卉果蔬。观其师承,远取明代陈白阳19陈淳(1484—1543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清代华新罗20华岩(1682—1756年),一作华嵒,字德嵩,更字秋岳,号白沙道人、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蛟洋华佳(家)人(原白砂里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师任伯年、吴昌硕诸家,然后陶冶熔铸,自出个性,作品温醇清雅,着色明丽,风格清新,且为画题、钤印留意位置,等同分行布白,互为呼应。其画作题材多为仙桃及家乡洞庭山盛产的枇杷。尤其是所画枇杷,果色鲜活,果儿盈硕,充满成熟之美、山乡之美,一眼看去就将人牢牢吸引,故有人称之为“叶枇杷”。

过去,艺术界有一种流行说法很有道理:书法家未必是篆刻家,而篆刻家必定是书法家。事实表明,不研究书法、不擅书法者最终是刻不好印章的。即使有所成就,也不会传之久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对篆刻家的要求远远高于书画家,故人们也将从事篆刻创作的人称为“金石家”,或“印人”。换言之,篆刻家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饱学之士”和“文人”形象。而叶翁自幼临池读帖,十余岁即工书法,上自两周金文,下至北宋前之名碑名迹皆曾择要遍习,精通用笔之法,篆、隶、正、行诸体兼长。其篆行两体,雄秀兼备,成就尤高。

释文:小川匪石(白文)

释文:一苇可航(朱文)

释文:叶(花押)

释文:尤为浙派领袖(白文)

释文:叶氏名丰(朱文)

释文:药翁书画之记(白文)

释文:天然图画之室(白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叶翁绝不是单纯的“操作型”高手,而是精研文字、勤于考证、擅于鉴定,且通晓印学理论的全能型艺术家。1963年,他曾应香港《大公报》之邀,与钱君匋合撰《中国鉨印源流》,为当时印学研究中一部颇具影响的综合类论著,故数十次再版,并在日本翻译刊行,足见其影响力之大。此外,像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的《渊雅闳正,瑰丽超隽——赵叔孺先生书法艺术发微》《简谈元朱文》《略论浙派的篆刻艺术》等,以及为《伏庐藏印》《齐鲁古印捃》所撰序言,剀切中理,均为其结合长期创作与研究实践的经验之谈,是不可多得的印学理论。遗憾的是,叶翁虽博学强记,过目不忘,对民国及1949年后之印坛掌故了如指掌,娓娓道来,趣味盎然,且内含诸多史料,平和客观,可征可信,有人亦多次邀其撰文成书,但其晚岁耽于“静乐”,而终未有所著述,这无疑是当代印坛的一大损失。

叶翁虽家底殷实,但生活却十分简朴,喜好收藏,曾历时半个多世纪搜罗了明清至近代名家印作250方、原拓印谱120种(其中多为浙派西泠八家作品),日夜摩挲,珍爱无比,亦从中获益良多。晚年,其欲续清芬之余绪,不顾年迈多病,毅然将这些价值不菲的印章、印谱整理出来,悉数捐赠给了上海中国画院,化私为公,以至于今天我们能有幸观赏到这些弥足珍贵的艺术精品,其高尚人格和艺术珍品,合同天地共长久,令人敬重。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叶翁不仅技艺超伦,治学严谨,而且为人谦逊淡泊,敦厚温雅,笑脸常开,沉静中不乏热情,乐于游艺传道,奖掖后进,上海很多中青年篆刻家都曾多有请益。

长期以来,多有圈内人士为叶翁在印坛的影响力稍逊于方介堪、陈巨来而不平。而在笔者看来,这并非是叶翁的专业成就不高,其实内行人都晓其信步穿越在数类印风之中,实为深得乃师妙谛最为全面者,尤其是所制元朱文、汉玉印丝毫不亚于方、陈同辈,而是其入世却又与世无争,如此品性在当代艺术家中实不多见。

谨以此文向叶翁致敬!(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沙孟海研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艺评论奖获得者)

猜你喜欢
篆刻家释文朱文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陈巨来印学思想举要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热闹的大山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论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