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汗:电影改变国家

2017-08-09 12:01克里斯蒂娜丹尼尔斯
读者·原创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阿米尔颜色印度

文|[印]克里斯蒂娜·丹尼尔斯 译|白 迪

阿米尔·汗:电影改变国家

文|[印]克里斯蒂娜·丹尼尔斯 译|白 迪

我首先是一个演员,以演戏和娱乐大众为业。在此基础上,我会通过电影传达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其实,我认为这是每一个印度公民的责任。对于社会问题,不仅仅是演员,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看法通过某种途径表达出来。

—阿米尔·汗

▌电影《摔跤吧,爸爸》剧照

芭萨提的颜色

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芭萨提的颜色》在一些国家的译名是《涂上黄色》,因为黄色在印度意味着爱国,意味着牺牲。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青

年电影人苏从英国来到印度,准备拍摄一部以印度独立运动为题材的纪录片。苏来到一所大学,号召一群年轻人加入纪录片的拍摄。在拍摄的过程中,这群年轻人由迷失自我,慢慢明确了自身价值。同时,他们发现了印度社会存在的问题,最终选择勇敢面对,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个社会。

就像《冷暖人间》《心归何处》等指引印度电影发展方向的作品一样,《芭萨提的颜色》也道出了当时很多青年的心声。不过,与阿米尔·汗之前很多作品中“青春至上”的主题不同,这部戏中,“浪漫”是为“革命”让路的。然而,由于比较尖锐地触及了社会阴暗面,这部电影能否成功,在当时是要打上问号的。阿米尔·汗在一次采访中承认:“我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非常喜欢,只是不确定它能不能行得通。”这部电影的票房隐患不止一处,除了尖锐的题材,它还采用了戏中戏的复杂叙事形式。

但是,阿米尔·汗一旦下定决心,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在导演拉凯什看来,阿米尔·汗的坚持是电影获得成功的一大助力。在一次采访中,拉凯什说:“一旦阿米尔·汗决定参演你的电影,那你距离梦想成真就更近一步了……因为凭借他的实力和号召力,基本可以保证票房。”

就像从前很多次一样,阿米尔·汗又加盟了一部突破传统的影片。此片的服装设计师阿伦给阿米尔·汗增加了一些体现人物年轻叛逆的元素,例如帅气的摩托车手造型。阿伦针对DJ个性张扬这一特点,为阿米尔·汗量身设计服装。为了看起来更年轻,阿米尔·汗还特意减重10公斤—因为这个角色至少要比他本身的年龄年轻10岁。

作为一名演员,阿米尔·汗在角色塑造上的转变才是最值得一提的。这也是他近几年来坚持的路线,从《印度往事》到《心归何处》,再从《抗暴英雄》到《芭萨提的颜色》,他一直在变化。《芭萨提的颜色》的编剧卡姆莱什·潘迪在接受采访时说:“阿米尔·汗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没有一个角色或团队是他适应不了的,这一点众所周知。”

整个团队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拍摄,阿米尔·汗这次又面临着一项特殊的挑战—拍摄《印度往事》时,他学习了阿瓦迪语;这一次,为了《芭萨提的颜色》,他又得学习旁遮比语。此外,阿米尔·汗的戏剧表现力极强,在拍摄主题音乐视频的过程中,阿米尔·汗不顾腿伤,大跳彭戈拉舞。在另一场戏中,阿米尔·汗正骑在奔跑的马上,突然松开缰绳挥舞双臂,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现DJ无拘无束的青春活力。

电影上映之后,制片方迎来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接踵而至的质疑: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指责该片违背了马的意愿强行使用了它们,印度国防协会则因电影中涉及米格-21战斗机坠毁事件而反对此片。好在本片的票房表现极佳,算是对这些负面影响的回应。《芭萨提的颜色》不仅做到了激发年轻人的思考,也兼顾了商业利益—它成功登上2006年印度票房冠军的位置。不仅如此,《芭萨提的颜色》摘取了当年几乎所有的印度电影观众奖奖项,阿米尔·汗的表演也使他获得了“最佳表演奖”。

制作团队也没有想到,这部电影的影响会如此广泛。在Facebook上,阿米尔·汗的粉丝每天坚持为《芭萨提的颜色》投票,因为这是他们“最喜欢的阿米尔·汗的电影”。最终,《芭萨提的颜色》击败了《黑帮大佬和平梦》,代表印度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虽然《芭萨提的颜色》最终未能获得奥斯卡提名,但这部电影在印度国内影响深远。此后,诸多为改革和正义疾呼的青年运动都发扬了电影传达的精神。影片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烛光示威那一幕,后来,震惊印度的“杰西卡·拉尔谋杀案”发生时,成千上万的示威群众也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抗议。

2008年11月,孟买发生恐怖袭击。此后,印度修订了原有的《反示威游行法令》,而推动这一改革的就是这部电影。

阿米尔·汗也因为此片再次成为年轻人的偶像,他本人也开始积极参与到社会问题的探讨以及改革中去,这在印度电影界称得上独树一帜。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剧照

履行公民之责

2006年4月,午后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简塔·曼塔的抗议者们。他们勇敢地面对着骄阳,不愿离开,其中的组织者已经绝食15天了。政府要在古吉拉特邦纳尔马达河上修建大坝,河流沿岸不少房屋和土地将被淹没,抗议者们要为流离失所的农民抗争到底。抗议产生的影响并不大,似乎全印度都遗忘了他们。就在此时,阿米尔·汗加入了抗议者的行列,还专门为了他们当面向总统请愿。

麻烦接踵而至,古吉拉特邦政府强制撤下阿米尔·汗的新片,并逼迫他道歉。阿米尔·汗没有屈服,在接受采访时,他进行了反击:“我为什么要道歉?我只是要求人民得到妥善安置,这也只是在重复最高法院的宣判罢了。人民没有表达观点的权利吗?人民没有言论自由、不受攻击的权利吗?”

事实上,这不是阿米尔·汗第一次站出来为公共事务发声。当阿米尔·汗还是影坛新星时,他的家乡孟买发生了暴乱,部分建筑被烧毁,很多学校被迫停课。而年轻人却在空地上打板球,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阿米尔·汗不但公开反对暴力,还谴责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极为幼稚轻率。在他发表的言论中,言辞最激烈的一次是:“作为这样的青年人的偶像,我深感羞耻。”

2007年之后,很多倡议组织找到阿米尔·汗,请求他的声援,阿米尔·汗都愿意伸出援手。

与此同时,阿米尔·汗还是2009年“地球一小时”、印度旅游局“不可思议的印度”以及《印度时报》“引领印度创造”的形象代言人。2009 年,印度大选前夕,民主改革联盟在全国范围内鼓励人民行使选举权,阿米尔·汗作为公众人物,呼吁人们踊跃参与投票。

阿米尔·汗把参与这些活动看作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从不索取报酬。

阿米尔·汗还支持非政府组织阿坎沙,这个组织旨在通过“教育印度”计划,让印度科技学院和印度管理学院的学生到地方学校支教。阿米尔·汗应邀来到这两所大学,鼓励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没有人比这位年轻人的偶像更有号召力了。2009年,希拉里·克林顿访问印度,参加在孟买圣沙威尔大学举办的教育峰会,讨论教育的重要性,担任本次活动嘉宾的就是阿米尔·汗。即使他觉得自己不需要什么学位,但是他始终坚信教育的价值。

2008年,孟买遭受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人们坐在电视机前面,恐慌而无助。阿米尔·汗在博客上对恐怖袭击事件做出了回应:“震惊、心碎、无助、愤怒。”当然,他没有忘了提醒人们:“恐怖分子绝对不会是真正拥有信仰的人,而是一群堕入深渊、狂热病态的人,他们将会自取灭亡。”

当一座城市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时,他是少数能发出理智声音的人。

2011年,社会活动家安纳·哈扎雷的反腐运动席卷了印度全国,甚至使印度议会陷入停滞。阿米尔·汗又做出了惊人之举—在安纳·哈扎雷绝食期间,他来到了德里拉姆里拉·麦丹体育场见他。虽然在这里,公共演讲有时会有些极端,但是阿米尔·汗自始至终保持理智。在全印度的注视下,阿米尔·汗没有回避,而是公开支持安纳·哈扎雷提出的反腐草案。他也提醒年轻的示威者,一定要遵守民主的原则。由于深受印度青年一代的敬仰,阿米尔·汗的言论变得举足轻重。

阿米尔·汗每次的发言都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代表了他一直以来的立场。2009年,印度大选期间,身在加拿大的阿米尔·汗专门坐了16个小时飞机回来投出了他的选票,表明对印度政府的信心。

正如他曾经在博客上说的那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尝试着让自己变得更好,那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好。这就是我们能为国家做的。”

事实证明,他也的确这样做了。作为演员,他时刻准备着成为推动印度社会进步的人。

(本文选自磨铁图书最新出版的《阿米尔·汗:我行我素》一书。)

猜你喜欢
阿米尔颜色印度
为你,千千万万遍
如果可以去印度
不一样的风筝
罪与赎
特殊颜色的水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