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管理团队在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2017-08-09 05:25黄苗苗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黄苗苗



呼吸管理团队在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黄苗苗

目的:探讨呼吸管理团队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成立呼吸管理团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急性病理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呼吸机相关并发症、不良事件、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管理团队能有效降低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呼吸管理团队;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目前救治COPD伴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有创机械通气作为侵入性操作会损伤患者呼吸道屏障,导致呼吸道天然防御能力下降,增加患者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导致患者脱机困难[1]。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在患者病情达到一定条件后,提前拔管,改为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该技术的运用可降低COPD患者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尽管如此,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也存在撤机失败、患者对呼吸机依赖及再次插管上机的问题。呼吸管理团队是以多专业小组为基础,通过多学科专业人员相互合作、提供支持,从而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系统化及全程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身心健康[3]。为此,本研究将探讨呼吸管理团队在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旨在为序贯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指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诊治指南》(第三版)[4]。(2)经肺功能、X线等检查手段确诊。(3)确诊为COPD达1年以上。(4)均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哮喘急性加重期不耐受者。(2)合并肺部恶性肿瘤、气胸、肺大泡及严重器质性病变者。(3)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者。(4)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中男 25例,女25例;年龄58~78岁,平均(62.2±3.8)岁;病程1~10年,平均(3.8±0.6)年;学历:小学 12例,初中 15例,高中 13例,大专或以上10例。对照组中男 22例,女28例;年龄56~75岁,平均(62.8±3.6)岁;病程1~10年,平均(3.5±0.8)年;学历:小学 10例,初中 16例,高中 14例,大专或以上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机械通气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具体如下:(1)密切留意患者呼吸质量、呼吸频率、意识及血气指标,并及时调整呼吸参数。(2)定期湿化气道或雾化吸入治疗,对气道进行加温、加湿,避免气道内积水。(3)给予患者镇静及肌松药物,在解除人机对抗的同时,稳定血压。(4)密切留意痰液色、质、量,对于异常情况应行痰液培养及药敏检测,合理应用抗生素,尽早控制感染。(5)防止误吸。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以空心拳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以促进患者呕吐物及分泌物排出,强化口腔护理,选择合适的pH口腔护理液清洗口腔。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实施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 成立呼吸管理团队 小组成员包括呼吸内科护士长1名,专科责任组长 2名,责任护士3名,小组成员根据呼吸机机械通气护理要求,结合临床制定呼吸机管理方案。所有成员均参与过机械通气学习,并通过相关考核。

1.2.2.2 小组成员培训 小组对患者实施干预前,邀请呼吸机机械通气操作专家,呼吸科主任对小组成员进行呼吸机管理培训。向小组成员发放“序贯机械通气手册”和“危重症患者护理手册”,并向小组成员讲解呼吸机序贯机械通气相关注意事项。培训内容包括:(1)COPD伴呼吸衰竭发生原因及临床病理特点。(2)序贯通气适应证及实施方法。(3)COPD通气指南及无创通气指征。(4)肺部感染窗判断标准。(5)序贯通气对COPD伴呼吸衰竭预后的影响。(6)序贯通气参数调节及通气模式选择。(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8)呼吸道科学管理方法。(9)患者沟通技巧及心理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内容包括:(1)排痰、吸痰操作。(2)气管插管时口腔护理。(3)呼吸功能锻炼。(4)有创呼吸机通气过渡至无创呼吸机通气。(5)安全有效的拔管方法。(6)气囊压力监测。(7)无创通气监测要点。(8)肺部感染评估标准。

1.2.2.3 职责划分及质量控制 (1)呼吸内科护士长负责对呼吸管理团队成员进行序贯机械通气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修订及制定序贯机械通气护理流程及VAP感染控制标准,负责对序贯机械通气实施Ⅲ级质控。(2)专科责任组长负责把握各个环节质量,如重视呼吸机回路管理、加强病室环境控制、及时有效清除口腔分泌物、重视呼吸机回路管理、重视手部卫生、加强吸痰技巧及气道管理等。根据呼吸管理团队制定的标准,全面评估序贯机械通气护理情况,并对机械通气护理质量实施Ⅱ级质控。(3)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定期查房,对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疾病护理、相关知识配合宣教、护理效果评价等。同时参与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护理流程的制定、规范常见操作流程,并贯彻落实。对序贯机械通气质量进行Ι级质控。

1.2.2.4 干预方法 呼吸管理团队负责对序贯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质量跟踪监督,团队成员分别在清晨、中午、晚间跟随主管医师查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具体措施如下:(1)每天应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对空气消毒2次,每次30 min;每天通风2次,每次20 min;每周监测空气1次,了解空气中病原菌含量。(2)每天保持抬高床头30°~45°,每1~1.5 h更换体位1次,以减少胃部食物反流,促进气管分泌物排出,保持患者呼吸顺畅,预防VAP发生。(3)每天对口腔护理4次,采用0.5%氯已定液冲洗口腔,同时应用冲吸式牙刷对口腔进行护理,边冲洗边吸引,防止误吸。(4)接触患者前后采用消毒液洗手,避免交叉感染。(5)每天主动或被动进行肢体及躯体运动,上下午各1次,每次15 min,每天抬臀50~100次,每天2次拍打患者背部,持续10~20 min,震荡频率>200 次/min。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急性病理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投诉、护理风险(包括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呼吸机维护操作不当、呼吸机清洗不当、气道管理不符合要求、文书书写不符合要求等情况)发生率和满意率。VAP诊断标准:(1) 机械通气后48 h内发病。(2)胸片检查发现肺部新增新的炎症病灶。(3)经下呼吸道可分泌出新的致病菌[4]。家属满意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总分>30分为满意。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VAP、护理风险、护理投诉、满意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VAP、护理风险、护理 投诉、满意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3.1 呼吸管理团队对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关研究指出[5],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护理干预能最大限度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对于序贯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肺部感染控制窗,掌握有效的拔管时间,密切监测肺部感染窗对预防序贯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有重要的意义[6]。本研究通过建立呼吸管理团队对COPD伴呼吸衰竭行序贯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管理,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呼吸道护理标准,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模式,密切关注患者每个环境,确保序贯机械通气能安全、有效实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果与于秀丽等研究[7]相似。考虑与呼吸管理团队能提高序贯通气患者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能规范化、科学化进行有关。

3.2 呼吸管理团队对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呼吸管理团队能有效降低序贯通气患者VAP发生率。这可能由于呼吸管理团队在护理工作中注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8]。团队成员熟练掌握序贯机械通气的相关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密切监测各项指标,确保呼吸道顺畅,促进痰液及分泌物排出,避免肺部感染[9]。另外,呼吸管理团队能及时准确掌握“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的时机,准确掌握了有效拔管时间,确保拔管安全性,因此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因此能有效降低VAP发生[10]。

3.3 呼吸管理团队对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满意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呼吸管理团队能有效提高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这可能由于呼吸团队成员参与主管医师查房,并与主管医师组成了治疗团队,使护士可从查房中获得足够的经验及指导,并能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医师可从护士病情及信息反馈中完善各种医疗方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11]。另外,呼吸管理团队的成立有利于护士及时掌握及正确评估患者信息,以便护士采取有效的呼吸措施,使患者能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及时配合护士拔除气管改为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解决了患者呼吸肌疲劳问题,确保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有效控制及改善,促进患者预后,因此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12]。呼吸管理团队能有效降低COPD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1] 夏登枝.集束化护理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3):44-46.

[2] 司 琴,郑则广.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伴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14-116.

[3] 李 翎,吴 丹,代翠琳,等.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7(19):435-436.

[4] 徐利娟.集束化护理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3):85-86.

[5] 肖丽萍.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 AECOPD 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9):70-72.

[6] 马 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行序贯机械通气3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88-89.

[7] 于秀丽,张 苗,于 娥,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COPD 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482-1484.

[8] 胡建云,谢士吉,杨万英,等.序贯机械通气疗法对改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15-16.

[9] 杨 敏,刘 敏.专职护理小组在 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通气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744-748.

[10]张 莉.集束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5):93-94.

[11]胡玉萍,张秀梅,蔡传凤,等.呼吸衰竭患者保留气管套管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5,30(17):34-35.

[12]杨 芸,顾惠芳,朱亚冰,等.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18例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5,24(23):169-170.

(本文编辑 崔兰英)

Ap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management team in patients with COPD accompanying respiratory failur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UANG Miao-miao

(General Hospital of Xuzhou Mining Group, Xuzhou 221006)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spiratory management team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ccompanying respiratory failur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Selected 100 patients with COPD accompanying respiratory failur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and they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her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and for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 respiratory management team was established for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cute patho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time to use respiratory machine, length of stay in ICU and average length of stay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respiratory machine related complications, adverse events and nursing complaint incidenc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treatment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Respiratory management team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COPD accompanying respiratory failur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horten the length of stay and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atients’ rehabilitation.

Respiratory management team;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spiratory failure;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221006 徐州市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呼吸科

黄苗苗: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4-11)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4.005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