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7-08-09 05:25童玉梅刘瑞华张月蒲梁晓婴董丽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病原菌导管血流

童玉梅 刘瑞华 张月蒲 刘 心 梁晓婴 董丽燕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童玉梅 刘瑞华 张月蒲 刘 心 梁晓婴 董丽燕

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静脉置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CRBSI发生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生CRBSI 16例。共培养出病原菌1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9株,占56.25%,革兰阴性杆菌4株,占25.00%,真菌3株,占18.75%。对CRSBI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ECHEⅡ评分、留置时间、置管部位以及使用多腔导管和静脉营养是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过大、APECHEⅡ评分低、留置时间长、置管部位以及使用多腔导管和静脉营养等均属于导致CRBSI的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以降低CRBSI发生率。

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对策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接受血管介入性导管治疗的患者比例不断增加[1]。随着介入治疗方式的逐渐广泛应用,由此所导致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也随之增加[2]。CRBSI不但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还将增加患者痛苦、提高住院费用,增加死亡率[3-4]。明确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我院ICU对CRBSI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静脉置管后患者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20~80岁,平均(50.30±8.50)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1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2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6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0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14例,重症胰腺炎疾病患者6例,多发伤疾病患者8例,脑部外伤患者6例,其他疾病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对120 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其具体病情情况,收集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ECHEⅡ)评分、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置管地点、是否使用多腔导管、是否使用静脉营养、无针接头、是否接受机械通气等,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观察指标 (1)CRBSI发生情况。(2)CRBSI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CRBSI发生情况 120例患者中发生CRBSI 16例。共培养出病原菌1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9株,占56.25%,革兰阴性杆菌4株,占25.00%,真菌3株,占18.75%。

2.2 CRBSI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表1)

表1 CRBSI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 讨 论

临床实践中,CRBSI属于ICU深静脉置管后较为常见并发症类型。结果显示,导致CRBSI主要机制为3个方面[5]:一是经腔外的污染。电子显微镜研究结果证实,即便是导管定量培养病原菌显示为阴性,但极大比例甚至全部插入血管的导管都存在着病原菌定植且有一定的活力,其还可以在24 h内有效形成生物被膜,因此,可能发生经腔外的污染感染。二是经腔内的污染。主要是导管留置超过10 d,其致病菌沿导管的内壁扩散,从而在腔内实现定植,进而诱发CRBSI。三是经其他部位感染后再经血液循环。如果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受到感染,其产生的病原菌将进入血液循环,并与导管所在的部分血管内段产生接触,从而在导管上发生定植,进而造成CRBSI。

ICU患者身体机能以及免疫力均相对低下,在这种条件下,若发生CRBSI,不但将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还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6]。所以,明确CRBSI的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发生CRBSI 16例,对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过大、APECHEⅡ评分低、留置时间长、置管部位以及使用多腔导管和静脉营养等均属于导致CRBSI的危险因素。

针对导致CRBSI危险性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采取以下护理干预措施:(1)有效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7]。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系统总结临床实践中发生CRBSI的相关性危险因素,明确部分因素是可以通过强化护理举措而有效避免的,引导医护人员注意操作方法,防止不当操作。对医护人员进行考评,不合格者,则予以强化训练,直至考核合格为止。(2)有效加强导管的管理[8]。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CRBSI危险因素实施科学评估,尽可能缩短患者的置管时间,同时,要尽可能防止使用聚氯乙烯类导管以及双腔导管,从而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要重视穿刺点的科学选择,既要有效,又要防止为患者活动以及后续治疗操作带来不便,要尽量一次完成,防止重复穿刺。置管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避免交叉感染;对置管接头进行严格护理,防止药液渗漏,一旦发生,则立即更换并予以消毒处理。(3)坚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尽量避免可能诱发患者发生血栓的因素,尽量控制和减少免疫抑制剂等相关药物的使用,从而控制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 宋 意,刘雪琴,毛惠娜.深圳市属综合医院成人ICU护士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知识和行为的调查[J].护理学报,2015,22(18):26-31.

[2] 窦英茹,王加凤,潘春芳,等.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及其对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3080-3082.

[3] 曾 翠,陈玉华,贾会学,等.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1):5304-5305.

[4] 王 健,焦清海,王俊莉,等.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分析与预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127-128.

[5] 林 娟,钟既宁,陈 丽,等.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持续质量改进的成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2804-2806.

[6] 吴晓琴,李 林,郭 晶,等.ICU护士对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4888-4890.

[7] 蒋志华,廖 喻,王桥生,等.ICU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6):3824-3826.

[8] 杨 波,向永胜.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4):413-416.

(本文编辑 陈景景)

作者单位:215000 苏州市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徐美芳:女,本科,主管护师

529500 阳江市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一区

童玉梅:女,本科,主管护师,副护士长

2017-03-31)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4.015

猜你喜欢
病原菌导管血流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段血流胶囊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