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对策

2017-08-09 05:25张春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张春菊



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对策

张春菊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护理风险因素探讨应对措施,评价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的91例患者为2014年组(护理风险管理前);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针对护理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2015年1~12月的93例患者为2015年组(护理风险管理后第1年),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97例患者为2016年组(护理风险管理后第2年),比较各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人员专科技术水平低、护理记录不规范及时、用药用氧不科学及老年人机体功能退变及环境不佳等是导致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性采取管理措施后第1年和第2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与管理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投诉率与管理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指医院内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风险管理即对患者、医护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有组织、系统地采取科学的行为,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是确保患者健康及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心血管内科患者主要以老年人群为主,由于自身原因及疾病特点,极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3],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针对护理风险因素探讨应对措施,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281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神志清楚,无严重精神疾病及意识功能障碍。(3)住院时间≥48 h。(4)病历资料完整,有详细的住院记录。排除标准:(1)伴严重肝、肾疾患者。(2)伴有恶性肿瘤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前2014年1~12月91例患者为2014年组,其中男57例,女34例;年龄65~89岁,平均(74.57±4.33)岁;疾病分类:冠心病27例,高血压病18例,高血脂症14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心律失常7例,其他8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第1年即2015年1~12月93例患者为2015年组,其中男61例,女32例;年龄65~90岁,平均(75.22±4.18)岁;疾病分类:冠心病28例,高血压病20例,高血脂症13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律失常8例,其他9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第2年即2016年1月~2017年1月97例为2016年组,其中男60例,女37例;年龄65~91岁,平均(75.94±4.46)岁;疾病分类:冠心病30例,高血压病17例,高血脂症13例,急性心肌梗死18例,心律失常10例,其他9例。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风险评估方法 自2015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评估。(1)护理风险评估工具。采用陈兰研制的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包括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系统和护理单元风险评估系统)[4]和田晓颖等设计的护理动态风险评估系统[5]。(2)评估办法。①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由管床护士或值班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首次风险评估,首次评估后3 d内由管床护理或责任组长再次评估,确定是否需要修改首次评估结果。②护理单元风险评估由护士长于每周周末根据护理单元风险评估系统进行评估。(3)护理风险级别的确定。系统单相评分<4分,总分<10分的视为无风险;单相≤4分,10≤总分≤25分的视为低风险;单相≤6分,25分<总分≤32分视为中度风险;总分>32分视为高度风险。(4)护理风险评估流程。患者入院时,值班护士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填写入院评估单,同时对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进行判断,若存在危险因素则填写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若不存在则观察患者在院期间是否发生病情变化,酌情填写,若患者存在三项风险,则需要填写安全风险告知,告诉患者家属,由护士长及护理部定时或不定时对评估单进行纠错,做好信息反馈,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护理动态风险评估流程图

1.3 研究方法 (1)根据护理风险评估记录单,分析总结本院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针对性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2)比较2014年组、2015年组和2016年组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的发生率,评价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3)采用自制简易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前1 d由值班护理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5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3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比较 (表1)

表1 3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比较 例(%)

注:2014年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例,其中跌倒2例,误吸1例,心脏性猝死1例,药物不良反应1例,其他2例;2015年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例,其中跌倒1例,药物不良反应1例;2016年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例为药物不良反应。2015年与2014年组比较,护理风险事件,χ2=4.141,P=0.041;投诉χ2=8.018,P=0.032。2016年与2014年比较,护理风险事件χ2=5.668,P=0.037,投诉χ2=5.922,P=0.029。2016年与2015年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2)

表2 3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或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及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对潜在护理风险的预防和对已发生护理风险的管理两个方面,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对确保患者健康及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后的科学、有效管理,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投诉率及医护纠纷的发生率[6-7]。本研究通过采用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系统[4]和护理动态风险评估系统[5]对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人员方面。由于护理人员存在专科技术水平低的情况,容易造成仪器使用操作、心电图识别等方面的差错,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由于护理记录欠缺、不规范,缺乏真实性和准确、及时性,引发护理风险事件;由于用药、用氧不科学引起护理风险事件。(2)患者及疾病因素。由于老年患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及形态、生理功能衰退,各器官储备能量低,适应能量弱,反应迟钝,加上随着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容易造成坠床、误吸等护理风险事件。(3)环境因素。病房灯光不足、地面不平或太滑、通道有障碍物、病房家具有棱角等,也容易造成跌倒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4)其他。如健康教育不到位、诊疗中运送不及时或运送方式不当、护理安全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预见性护理等也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在护理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取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完善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反向查对制度、住院患者安全评估报告制度等护理管理制度,建立以护士长、区域组长、部分带教老师及2~3名护士代表为核心成员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监督各护理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2)加强对护士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及综合护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养及专科技能,强化护理服务意识,重视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提高护士对心血管内科各种医疗器械正确使用能力,增强护士的责任感,明确自己的权益和义务。(3)指导护士通过关注患者主诉、全面分析患者情况识别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4)规范心内科医疗器械的管理,规范药品的使用及管理,严格落实心内科药品使用及管理规范[8-9]。(5)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确保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客观性。(6)加强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改善其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7)加强基础护理,做好环境护理,避免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8)一旦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相关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到场,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风险事件造成的危害尽可能降低。另外,结果显示,与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前比较,实施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是比较容易发生护理风险的科室,特别是老年人群更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采用相关护理风险评估工具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是确保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

[1] 史冬梅,田金萍,许艳玲,等.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20):2519-2520.

[2] 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3] 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5):906-908.

[4] 陈 兰.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7):53-54.

[5] 田晓颖,任 帅,杨 炎.护理动态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9(2):36-38.

[6] 张继红,黄 蕾,宋宝梅,等.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 2011,18(18):32-34.

[7] 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8] 陈 丹,刘圣香,高 愫.心内科实施药品规范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学报,2014,21(6):35-37.

[9] 张晓娟,杨 敏.药物整合在防范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差错中的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13,48(3):234-236.

(本文编辑 陈景景)

221000 徐州市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

张春菊: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4-12)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4.011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